人民网长沙8月14日电 (李芳森)湖南长沙县,中西部第一县,108.9万常住人口,1509.3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
如此盛名之下,位于长沙县果园镇的浔龙河村,却曾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山多、闭塞、贫困是它的“代名词”。
从长沙市区行车约半个小时,到达浔龙河村。层峦叠嶂之中,浔龙河、金井河、麻林河三条河流在此交汇,黄兴大道穿境而过,不同于星城的都市繁华,在重山中的浔龙河村确是另一番静谧美景。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500元,到年收入近4万元,村民的生活走向富裕;
从单一的“粮猪型”产业结构,到城市近郊型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产业兴旺的火种已被点燃;
从省级贫困村,到入选“2018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乡村振兴的果实逐渐成熟。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十年间,浔龙河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居住安心,生态宜居留乡愁
盛夏时节,树木青葱,果实结满山坡。穿过青山的掩映,顺着焕然一新的柏油路前行,便看到极具湖湘风情的联排别墅群。
“前临街道下有门面,后有院子旁有菜地”,浔龙河村标准化的住所设计,建成具有一定综合承载能力、生态宜居的集中居住区。
“以前孩子们都不爱回来住,每年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村住几天,现在每周都要带孙子回来,回来就不愿意走。”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姚爱民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浔龙河村地处长沙县中部,共有13个村民小组、605户、1800余人,分散居住在7.8平方公里的山冲里。山路难行,居住条件和配套也很落后。
无自来水,道路硬化率、电网改造完成率、电视网络入户率、能源使用率等均不足30%;村级卫生室仅1名医护人员;村内无学校和大型的商业配套。“这样的环境,怎么留得住孩子们。”
贫困背后,村民们期待着改变。
9年前,土生土长的青年企业家柳中辉,毅然回乡担任浔龙河村第一书记,决意改变家乡,开启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项目,也开始了这座村庄的美丽乡村之旅。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乡村的魅力在自然生态、在乡土人情。小镇充分尊重原生态环境,通过多规合一的模式,依循原坡地肌理,将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进行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保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生态宜居,“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以打造“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为目标,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同时,通过对乡村环境、乡村文化等“乡愁”予以保留,建设生态宜居新型社区。
和姚爱民一样搬进新居的,还有浔龙河村的79户拆迁村民,后续将有400户村民陆续完成集中居住。
搬进新居的同时,村民也开始享受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服务。
通过推行“农民集中居住、环境集中整治、公共服务集中推进”,促进城市资本向农村聚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完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污水厂、垃圾站、公交车站、农贸市场、文体公园等配套公共服务工程。
2017年,浔龙河村获评全国生态宜居示范村。
工作顺心,家门口念“就业经”
每逢节假日,村民贺彩珍的生活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究其原因,是贺彩珍在村里的美食街上开了一家擂茶小店,备受游客青睐。“既能照顾家庭,还有收入来源,我就安心待在家门口工作了。”
几千年来,浔龙河村村民以种养为主,耕读传家。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向往城里的生活,纷纷到城市里工作、学习、谋生,一时间,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新时代的浔龙河村,和贺彩珍一样在家赚钱的村民还有很多。
已搬迁村民们居住的别墅小楼,一楼的商铺,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租金收入。村民们流转的土地,按照耕地600斤谷每亩/每年、林地150斤谷每亩/每年、水塘坡土200斤谷每亩/每年的价格实施土地流转,以当年国家制定的粮食保护价(早、晚稻收购价平均)折算成现金进行支付。
村民们的集体土地收益分红权,也实现了价值,村集体对30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经营,建设停车场、加油站、民兵训练拓展基地等经营性项目,所得收益按照股份对村民进行分红。
什么样的村庄能让村民宜居,让游人流连?“保护好青山绿水,就能换来金山银山。”浔龙河蝶变背后的秘诀并不复杂,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守住生态底线。
柳中辉介绍,浔龙河的发展定位,就是打造一个为当地村民提供城市生活品质,为都市人提供田园生活需求,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一个既生态环保又原味浓情的乡村小镇形态。
为确保“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浔龙河确定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典型的区域文化风范、生态环境优美、富饶宜居宜游宜学的特色小镇。
通过土地改革和混合运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村民致富增收。
据介绍,浔龙河公司目前引入100多家创客企业,成功孵化土菜街、好呷街、民宿街、樱花谷、麦咭农场、烧烤露营基地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吃住游娱购学”系列产品,形成产业全域化,让游客能够“吃一顿,住一晚,学一课,玩数天”。
浔龙河已成功举办了“麦咭音乐节”、“疯狂麦咭嘉年华”、“中国·浔龙河首届生态艺术文化节”及“樱花谷开园”等大型特色活动,“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品牌逐渐形成。
2017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3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创业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9年7月28日,浔龙河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党建聚心,乡风文明价值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盛夏的朝阳,刚从云层中露出头来,浔龙河村村部的同心书屋中,便传出稚嫩的读书声。
书屋进门两侧,摆放着立体书架,上面放满农业、文学、杂志等各类书籍,不时有前来办事的村民驻足,并拿起书本翻阅,管理人员会对图书及时进行更新。
“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浔龙河村通过不断加强文化阵地、文化组织建设,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培育“家文化”内涵,使乡风文明成为浔龙河的显著特质。
时间拨回到2012年前,精神文化设施不足、活动匮乏等困难,一直是阻碍着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发展。村上没有配套齐全的精神文化设施,仅有的农家书屋、健身器材等难以满足村民问题活动的需求。
同时,由于完全靠农民自发组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匮乏。大部分村民主要靠打麻将、看电视等满足精神需求。
2012年始,浔龙河文化艺术团、老年协会、青年联谊会等组织相继成立。同时,专门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开辟了图书室、棋牌室、文化广场等活动场地。
依托文化组织和阵地,浔龙河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浔龙河文化艺术团先后举办了第一、第二届村民歌手大奖赛,拍摄了《浔龙河》电视剧,并经常性举办广场舞、戏剧票友活动等;老年协会则组织开展书画活动、棋牌活动,组织编写了《浔龙河村志》;青年联谊会组织开展了多次青年联谊活动和青年创业论坛。
浔龙河村还创办《浔龙河》报,为文学爱好者创造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提供了平台。这些活动的举办,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养。
果园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田汉的故乡。
浔龙河村立足红色传统,把“爱家爱国”作为文明建设的抓手,着力建设“家庭、家园、家国”的“家”文化体系。先后开展孝心家庭评选、婆媳关系评选、家风家训评选、乡贤评选等活动,倡导“和谐、孝顺、道德”等优秀传统家庭文化;制定《村规民约》,并使其成为村民的日常规范,使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建设家园、爱护家园的行动中来;倡导国歌精神,成立村民国歌护卫队,定期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
此外,浔龙河村以O2O党建服务平台为载体,经常性开展爱国、爱党教育,使传播正能量蔚然成风。并且且通过建设一核多元的治理机构,创新开展O2O服务,逐步推进传统乡村治理向新兴社区治理转变。
浔龙河村在湖南省率先建立O2O党建服务平台,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按组建群听意见。每个村民组建立一个一级微信群,把村民小组成员全部入群,由党员或党小组长担任管理员,负责搜集和反映群众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两委建群解问题。把支村两委成员、党小组长、一级群管理员全部进入二级群,负责线上或线下为群众解决问题。全村共建设了25个一级群和1个二级群,覆盖了全村90%以上的群众,形成了“群众线上点单、党员干部线下服务”的群众工作新模式,实现了群众意见“一天有回音、两天到现场、三天要解决”。
目前,党建O2O服务平台已为群众解决难题230多件,发布宣传、服务信息2000多条。同时,还利用O2O平台开展了“群众微心愿”活动,由党员对群众的现实需求进行认领并解决,短短10天内群众心愿达成率100%,深受群众好评。
2017年11月,浔龙河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在2019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浔龙河村入选“2018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芳森
编辑:张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