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7旬老人出院后 给邻床重病病友留下1万救命钱

  近日,范楚南老人同黄耿文医生来到潘建平的病床前为他加油鼓劲。长沙晚报通讯员 武海亮 摄

近日,范楚南老人同黄耿文医生来到潘建平的病床前为他加油鼓劲。长沙晚报通讯员 武海亮 摄

三个男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其中,躺在病床上的男人是刚刚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潘建平;另外两人,一个是他的救命恩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主任黄耿文教授,另一个是和他萍水相逢、慷慨相助1万元救命钱的范楚南老人……这是近日发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9病室的感人一幕。

过去的两个月,是潘建平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继发感染、两次大出血,多次住进重症监护室抢救,几度在“鬼门关”前游走。潘建平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一双儿女还在读书。丈夫突如其来的重病和高昂的医药费,让潘建平的妻子整日愁容满面,甚至考虑卖掉房子给丈夫治病。

这一情况,被邻床的病友范楚南看在眼里。77岁的范楚南老人6月中旬住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9病室,和潘建平邻床。作为同病相怜的“战友”,范楚南很快和潘建平一家熟悉起来,经常鼓励他们。范楚南的女儿和侄子每天到病房照看他,也了解到潘建平的情况,平时经常买些水果和他分享。

范楚南是因双侧腹股沟疝气住院,并检查出有胆囊结石,黄耿文教授团队采取微创手术,一次性解决了他的疾患。手术十分成功,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床行走。“医护人员尽管工作十分忙碌,对病人的照顾却无微不至。特别是黄耿文教授不仅医术好,对病人也十分关心,他考虑到我年龄较大、睡眠不好,术后特意为我申请了单间病房。”范楚南心里一直想着做点什么,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意。

此时,正遇上潘建平第二次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我和女儿、侄子商量,决定以捐款的形式,把对医护人员的敬意,转化为对潘建平的爱心,希望帮他挺过难关。”范楚南说。

“我看到信封鼓鼓的,估计有不少钱,我们和范老只是萍水相逢,怎么好意思接他们这么多钱!”潘建平的妻子执意不收。范楚南却说:“我们现在有能力给你一些帮助,希望帮建平渡过难关,以后你们孩子成才了,有机会去帮助更多的人。”潘建平的妻子执拗不过,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爱心,事后发现信封里装有一万元现金。

近日,范楚南到医院复查,听说经过精心治疗,潘建平终于转危为安了,目前病情趋于稳定,但还需继续治疗。他特意和黄耿文教授一起到病房探望,为潘建平加油打气。

“范老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会告诉两个孩子要记住范爷爷的爱心,好好学习,将来去帮助更多的人。”潘建平的妻子表示,一定会让儿女们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雪中送炭 多多益善

文 峰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对“感动”的解释。特别是,当感人的事就发生在身边时,我们更能感受到善念的力量。这样的感动来自于内心的触动,这样的善念在被暖心故事荡涤后更显纯粹。

透过新闻细节,我们知道,来自范楚南老人一家的帮助,既有善念,也有理解,更有感恩。一方面,这种病友之间的理解和帮助离不开善念的支撑。这样的善念是最纯粹和最光鲜的人性焦点,让我们肃然起敬。另一方面,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帮助也与医院相关。正是因为对医生护士悉心照顾的感恩,范老才有感动之举。由此可见,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正能量可以循环演进。

范楚南老人和潘建平原本并不相识,他们因病结缘的温暖故事也给人启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是非利害去思考问题。这两套思维逻辑如果放在纸面上,一般都能并行不悖。可若将它们放到生活中,却是考验人心的一块试金石。不求回报地帮助非亲非故的人,这是一种大爱,更是一种利他的价值倡导。 时下,身处亲人社会之中,我们随处可见亲情烙印:为自己的长辈让路,为自己的晚辈撑伞,你甚至会为远方的亲戚解难。可是,一旦离开这个亲人社会,面对陌生人乃至邻居时,很多人却难有这种习惯性动作。

正因此,所有类似范老的善心义举里都有花开的声音,值得我们用诗去礼赞。它们更启发我们见贤思齐,将爱心的明灯调得更暖更亮。面对亟需帮助者,雪中送炭,多多益善!(彭放 武海亮)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