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邓正可 长沙报道
大操大办身后事,还是孝顺关爱身边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温馨旅行,还是为“面子”劳心奢侈婚礼?清明祭祖,燃放烟花爆竹埋下安全隐患,还是以几株鲜菊寄托哀思?
在长沙市芙蓉区,随着“文明微谈”“移风易俗事 党员带头说”“我家的移风易俗”等主题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积极影响,选择除旧迎新,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
“裸婚”:简单的是形式 美满的是家庭
在长沙市芙蓉区蓉园社区居民邢玲的家中,几张摆在客厅重要位置的全家福诉说着家庭的幸福。“我们俩是1999年领的结婚证,早上去领了证,然后各自去上班了,没有彩礼,没有摆酒,没收红包。我妈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很开明,她认为只要丈夫对我好,彼此恩爱,才是最重要的。”邢玲说。
邢玲与丈夫的合影。 图片源自经视焦点。
20年过去,邢玲与丈夫的感情一直很好,二人对老人的细致照顾,也成为社区一段佳话。“孝亲家庭”“爱亲家庭”“文明家庭”的荣誉,则承接着这个家庭幸福的源泉。
作为社区红白理事会成员,邢玲也会经常拿自己作为例子去给居民做移风易俗的思想工作。社区居民陈女生和孙先生婚期将近,于是找来邢玲帮忙。“街道、社区移风易俗的宣传,跟我们简办婚礼的想法不谋而合,大操大办太麻烦了,老人家也累,我们想,双方父母至亲吃饭庆祝一下就好了,不需要那么铺张,但是父母不同意。”陈女生和孙先生说。
“这是我儿子一生一次的大事,他们两个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家里都看得重,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婚风风光光的,我们要是不操办得风风光光,面子上过不去。”孙先生的母亲柏女士坚持自己的“面子”观。
邢玲劝说柏女士:“柏姐,你也晓得我当年也是零彩礼结的婚,也没办酒,这么多年了,社区大家伙也都知道我们感情很好。毕竟,婚礼只是一种形式,婚姻是需要他们经营的,以后生活幸不幸福,不是由婚礼的排场大小来决定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尊重年轻人自己的想法也好。”
通过邢玲的现身说法,以及和孩子们充分的沟通,柏女士的态度有所缓和,表示会多考虑孩子们的想法,一家人可以再商量。
新潮:有的老人可能比你更时尚
随着芙蓉区“文明微谈”“移风易俗事 党员带头说”等主题活动的开展,社区居民有了一个更自由的发声平台,许多新思想、新做法悄然传播。
居民谢书茂畅谈移风易俗。
陶家山社区85岁老党员谢书茂便是移风易俗的模范之一。早在2010年,他便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我想让生命离开的更有意义一些,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心里踏实而满足。我嘱咐孩子们,我的身后事不要设灵堂、讲排场,只要他们平时孝顺,就够了。”对于谢老而言,身后排场无非是给别人看的,孩子的孝顺,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清明扫墓带上几捧菊花,环保不失隆重。重阳节,社区将高龄老人和退伍老兵请到一起过生日,既健康又温馨。现在时代不同了,很多旧俗陋习该丢就丢,不放鞭炮,不烧纸钱,不大操大办,传统节日一样可以过得很有意义。”月桂社区居民梁娭毑分享自己的新观点。
德政园社区空巢老人龙娭毑的子女在外地,不能时常相伴。在龙娭毑生日这天,社区“慈娭毑乘务岗”志愿服务队便为老人策划了一场特殊的生日宴。大家各自分工,每人负责做一道菜,一起陪龙娭毑吃一顿热闹饭。生日宴没有铺张浪费,大家的陪伴化解了老人的孤独感。
“慈娭毑乘务岗”志愿服务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位队员过生日时吃一碗7元的长寿面,其他队员们则为当天的“寿星”唱生日歌,没有高价的生日礼,没有大排场的生日宴,却让队员们每年收获一个简单而充满意义的生日。
2018年以来,芙蓉区相继开展“文明微谈”“移风易俗事 党员带头说”“我家的移风易俗”等活动,创新宣传移风易俗。并将移风易俗宣传融入传统节日、群众文化活动,杜绝形式上的铺张浪费,着重体现活动本身趣味和意义,倡导环保节俭过佳节。同时,邀请广大网友讲述自己、家人及身边的移风易俗好故事,通过微信互动、微博话题等多种形式展开网络大讨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以及群众之间的积极影响,除旧俗、树新风的文明观念在芙蓉区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壮大。
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而在芙蓉区,这个问题正逐步破解。
来源:红网
作者:邓正可
编辑:陈佳卉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