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售价数百元的智能手表,通过天上的北斗卫星,家长随时可以知道小孩行踪;在外训练的驾校教练车,学校通过北斗卫星,掌握教练和学员的情况;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地方的桥梁、隧道,千里之外的监控室可以随时掌握地下微小的变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随着北斗三号开启全球化服务进程,如今的北斗产业已由高、大、上的尖端智造格局向大众化、服务型普及,深度影响寻常百姓的生活。
而作为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三大示范区域之一的长沙,已有不少企业借力“北斗”东风,形成了颇具行业优势的产品。
服务生活,介入百姓日常出行
今年暑假前夕,广州市南沙区的近1.7万名学生,领取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平安校园智能手表”——戴上这种智能手表,孩子的位置信息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传送到家长的手机端,遇到紧急情况还可一键向家长求救。这块小小的手表,依托的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这款手表上搭载了国内自主研制的北斗定位芯片,还搭载了室内定位系统模块。”智能手表研发项目负责人介绍,即使是在大型建筑内部、卫星信号被遮挡的情况下,系统仍能获取手表的准确定位信息,定位精度在10米以内,使得那些担心孩子外出安全的家长吃了颗“定心丸”。
除了给儿童、老人的“定位手表”,北斗定位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手机行业。“国内现有的手机产品中,有82款配备有北斗卫星定位功能。‘没信号’也不怕,雪山顶和深山里都可以用卫星信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丝路研究学院院长景贵飞感慨,“随着天上北斗的增多,技术更新的提速,北斗产业已出现拐点,正由智能装备制造向大众化、服务型转变,这意味着北斗将深度走进寻常百姓家。”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的局面。从北斗一号向中国提供服务,北斗二号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到如今北斗三号开启全球化服务进程,我国在短短20余年里实现了卫星导航领域的“惊人飞跃”。
长沙业态,部分企业领先同行
与之相随的是北斗卫星导航形成的独特的产业链。
如今,北斗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天线、GIS、板卡、地图、模拟源等已实现全面配套,国内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等基础产品,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等各类应用终端已经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品类已初具规模;下游的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业已在各领域进行探索应用,而且步伐越来越快。
大家或许还记得湘江长沙段不久前面临洪峰时的场景:每隔数十米,就有人员时刻盯着水位和大堤情况,以防灾情发生。
“如果采用我们的技术设备,完全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时刻监控、预防险情发生。”说这话的是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柳奇。自2016年起,这家位于望城经开区的公司,自主研发出的“北斗+安全智能监测预警云平台”,在交通、市政、国土地灾、石化管网等基础设施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先后成功预警了某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某输油管道地灾点形变等多次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预警,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2.89亿元,目前业务已涉及全国十多个省市。“我们自己研发的接收设备,就如一台收音机,把北斗卫星发射的信息接收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及时发现监测项目地表表层的细微变化,发出预警。”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熊用向记者解释说。
目前,位于长沙高新区的长沙(湖南)北斗产业示范园区已建立一系列北斗共享服务平台,并聚集了一批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如北云科技、卫导信息、矩阵电子、北斗微芯、海格北斗、航天电子、中森通信等多家北斗产业链企业。其中北云科技的北斗高精度定位定向接收机,能够应用于驾考驾培、测绘打点、变形监测、精准农业、无人机、工程机械等各个领域。
潜力巨大,或成未来产业风口
今年6月,第二届中国北斗导航应用博览会举行。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3016亿元,较前一年增幅18%。其中,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价值贡献率达80%,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的关联产值达1947亿元。今年更是北斗产业蓄势腾飞之年,北斗对智能制造、智能应用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随着5G的落地,“5G+北斗将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已成行业普遍共识。特别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的应用,更是离不了北斗信息。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北斗+”成为各地高度重视的专门产业。
这方面长沙一直在昂首前行。其中,长沙的北斗微芯项目,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水利、电力行业监测为主营方向,项目预计2020年竣工投产,全部建成后年产值不低于1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借助“北斗+”,长沙有望培育形成新的北斗千亿级产业集群,并推动湖南成为国内颇具规模的北斗产业基地、产业高端人才集聚地和产业应用示范集聚区。( 周斌 陈柄丞 曾银凤)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斌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