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开展农村“治房”行动 清理“一户多宅”“空心房”逾2万户

  长沙深入开展农村“治房”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图为环境优美的浏阳沿溪镇蝴蝶小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深入开展农村“治房”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图为环境优美的浏阳沿溪镇蝴蝶小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空心房”是当前农村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它们长期闲置、无人居住,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有些“空心房”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何提高农村“颜值”,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去年以来,长沙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治房”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整治“空心房”“一户多宅”等专项行动,通过增减挂钩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建房管理,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如今行走在长沙乡间大地,昔日作为农村“伤疤”的“空心房”变成一片片耕地、林地或菜地,一幅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整治

去年清理“空心房”“一户多宅”逾2万户

“早就该拆了,不仅影响美观,还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尤其是转弯的地方,影响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近日,在宁乡市青山桥镇石狮桥村S311公路边,随着挖掘机进场,一栋闲置10多年的两层楼房应声倒地,不少围观的村民纷纷叫好。

“房子空了很多年,除了放杂物也没什么大用,拆了挺好,是一个新的开始。”户主胡润清等挖掘机作业完毕,便与丈夫开始清理废墟,准备把可用的木材、砖头运回家去。

“从3月份开始入户调查统计、做群众工作,到实施拆除,两天时间总共拆了8处,实现了公路两边‘空心房’清零。”在现场的石狮桥村党总支书记肖乔生告诉记者,S311公路穿村而过,10多年前在修路时留下不少已征未拆的房子,久而久之成了公路边的一道“疤痕”。

今年,石狮桥村将“空心房”拆除工作与打造美丽干线公路相结合,公路两厢的“空心房”被彻底拆除。“等这些地清理出来了,就要进行统一复绿或者复垦,把这条公路打造成最美的过境干线公路。”肖乔生说。

在离青山桥镇不远的老粮仓镇,在外打工的邓月良趁着最近天气晴好,特意请假回家,配合镇里组织的“空心房”拆除工作。在挖掘机的巨大轰鸣声中,5间建于30多年前的土砖房很快就被拆除。

“我们一直担心老屋倒塌,现在终于放心了。”邓月良说,自己30年前嫁过来时,老屋就存在了,后来建新房后一直没拆,如今已成了危房,“这次政府组织拆了,既消除了安全隐患,整理出来的土地还可以用来种菜,一举两得。”

长期闲置或废弃,残垣断壁,破烂不堪,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建新未拆旧,或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危旧土坯房,俗称为“空心房”。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空心房”越来越多,这些住房,连同它们身下的宅基地一起闲置,造成了极大浪费。

“空心房”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长沙深入开展“治房”行动,全年共调查清理“一户多宅”和“空心房”2.2万户,已拆除1万余户,腾退农用地4000多亩。

根据《长沙市“五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长沙将全面完成“一户多宅”“空心房”和建新未拆旧房屋的清理整治,实现“空心房”清零,以此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建设美丽新农村。

突破

通过增减挂钩,环境美化了,村民得实惠

“说家不是家,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这句俗语形象地描绘了农村“空心房”的现状。

对于“空心房”“一户多宅”现象而言,拆除不是终点,将腾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美化乡村环境,并通过增加耕地来“兑换”建设用地,缓解长沙耕补压力,让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才是最终目标。

增减挂钩也就成为长沙破解“空心房”难题的先手棋。

“我们村土地增减挂钩之后,耕地面积增加了,村里环境改善了,村民收益也增多了……”去年,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贫困户郑祝恒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房。“开始,我不同意拆我家老房子,后来看到老房子拆除后不仅有现金奖励,经过复垦还能耕种增收,我就同意了。”郑祝恒说,他最终领到了数千元奖金,觉得十分划算。

蒲塘村是全市土地增减挂钩工作试点村,承担着“先行者”的角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长杨经国向记者解释,土地增减挂钩就是通过将闲置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以获得“建设用地指标”,再将“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出去,村集体从而获得相应收入。

据统计,去年蒲塘村复垦面积核算共167.58亩,签约238户,并全部实现拆除。“土地增减挂钩预计为蒲塘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杨经国说,在拆除老房子、复垦改造后,蒲塘村一批破败的废弃宅基地目前已全部实现复垦复绿。

浏阳市金刚镇在“空心房”清理整治行动中,利用增减挂钩政策为老百姓制定激励制度。“我们白天踏勘摸排拆除点,帮助村民进行拆除;晚上逐一入户宣传政策、与村民沟通解释。”该镇党委书记鲁常战告诉记者,通过发动,全镇共有730户村民签署了土地复垦协议书,目前已拆除682户,拆除面积13.9万平方米,复垦430.5亩。

“老百姓对增减政策都很支持,现在正在开展的增减挂钩项目可以复垦土地800多亩。”鲁常战说,这些复垦土地将为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腾出宝贵空间。

“增减挂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农村‘空心房’导致大量土地闲置、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旺盛。现在在两者之间通过城乡用地增减挂钩,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宅基地复垦后增加耕地面积,把节余建设用地指标转让出去,所获收益用来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陈晓阳说,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和城乡开发建设。

据统计,去年长沙经批复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3个,涉及复垦农用地22366亩,新增耕地15285亩。通过增减挂钩,有力推进了农村村容村貌大提升、生态环境大修复、土地资源大集约,助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公平

划定宅基地占地面积标准,超面积部分有偿使用

除了“一户多宅”“空心房”,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还出现一些农户超标准占用宅基地的情况。对这些超面积者,怎么办?这是农村“治房”中的另一只“拦路虎”。

对此,长沙加大对宅基地和村民建房的管理,于去年出台了《关于规范和改进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除鼓励集中居住,严禁砌围墙圈土地建大型别墅和私人会馆外,还对宅基地占地面积标准、建房人口、建房分户原则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此基础上,各区、县(市)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农村宅基地审批效率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长望浏宁,每户宅基地占地面积根据地类确定,涉及占用耕地的每户总面积不得超过130平方米,占用荒山荒坡的每户总面积不得超过210平方米,占用其他地类的每户总面积不得超过180平方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提出易基新建住宅时,应当先将旧宅拆除,没有拆除的,他们将不会对新建房屋进行验收,同时也不会对其发放不动产权证。

浏阳市大瑶镇南山村是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典范之一,记者近日来到该村,感受“宅改”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南山村党总支书记陈贤礼告诉记者,经过测量,全村宅基地面积超标的共304户,“超过部分按每年每平方米15元标准收取有偿使用费。”

陈贤礼口中所说的有偿使用费,是根据浏阳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宅基地法定面积标准明确后,对未超过法定面积的,无偿使用;对超过法定面积的,超过部分实行有偿使用。

祖祖辈辈居住的宅基地超过了面积要缴费,村民们能理解和接受吗?“超出部分缴一点费用也有道理,不然对那些面积没超标的家庭来说就不公平,我们家已经交了。”南山村一位刘姓村民告诉记者,他家的主屋加杂屋,宅基地总面积超过了20多平方米,每年缴费300多元。

经过前期发动和宣传,南山村已有200多户村民主动缴纳了宅基地超出部分的有偿使用费。有偿使用费“村收村支”,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也有一些村民不愿意对超面积部分进行缴费,于是主动拆除了多占部分的建筑物。

新貌

统一规划设计,将建1万户湖湘风貌特色民居

决定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房屋建筑风格、技术标准等。过去农村建房无序,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乡村常常“有新村无新貌”。如今这一现象正悄然发生改变。

眼下正是夏季,青砖、灰瓦、庭院,新居与古宅、房屋与绿树、花香与果香遥相呼应,让阳光下的宁乡市黄材镇“千手大屋”看起来有种古朴而静谧的美,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与这100多户庭院相串联。“我觉得大家住在一起,左邻右舍都能相互照应,房子也建得非常牢固、美观,真的好。”当地居民王爱平说。

目前,宁乡市已在黄材镇、横市镇等8个乡镇建设了“千手大屋”,总用地面积约200亩。而这批房屋都是按照村民集中居住、统一规划设计的思想建立起来的。

从市区驾车沿黄兴大道北行12公里,便到了长沙县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城市的喧嚣渐渐远离,一座恬静优美的村庄映入眼帘。踏进小镇,迎面而来的是青山绿水,柏油马路笔直整洁,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吃喝玩乐功能齐全……这是村民集中居住给小镇带来的新面貌,浔龙河已成为长沙周边乡村游“网红地”。

根据《长沙市农村“治房”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长沙将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示范点,到2019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同时将推进特色民居建设,建成10000户以上具有湖湘风貌特色的农民新房。

“农民集中居住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将农民的住房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既整齐、美观,又能降低建设成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有57个乡镇(街道)已开展村民集中居住试点,共有村民集中居住点446个,规划新建村民住房约3.45万户。各区县(市)均编制了经济实用、体现湖湘风貌特色的农村建房图集,免费提供给有需求的农户,带动建设湖湘农民新居2800余户。

去年,长沙启动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试点工作,目前正联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全市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市共有276个村启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261个村级规划已获批。

安居

4类重点对象的农村危房实现“应改尽改”

对于农村危房户来说,住进安全、美观的新房是他们最大愿望。记者近日来到长沙县果园镇金江新村姚家组村民黄金广家,首先看到的是一栋三室两厅的平房。屋内家具家电齐全,雪白的墙壁、整齐的地砖,衬得房内格外亮堂。“没想到我们一家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黄金广感慨地说。

黄金广体弱多病,妻子为二级智力残疾,儿子在外当学徒没有收入,属于低保家庭。在危房改造对象的“四类重点人群”中,他家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三类。

去年,黄金广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递交危房改造申请。很快,他家的房子被鉴定为D级危房,获得6万元建房补贴。同年7月,黄金广家的新房拔地而起。“去年我们一家三口就是在新房过的年,十分开心。”黄金广告诉记者,现在他感觉生活非常有奔头,对未来充满希望。

农村危房改造是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也是长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题中之意。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去年长沙共改造农村危房5193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的农村危房“应改尽改”。

“应改尽改”的背后,是长沙连续10年坚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总改造户数逾6.3万户。市住建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刘朝阳告诉记者,每年全市都会抽调专门队伍对存量危房进行全面核查、登记造册,并加大财政投入,近6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逾10亿元,在全省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排名中稳居第一。

为保证危房改造后农村风貌,市住建局制定并下发了《长沙市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指导手册》,引导村民按图施工,统一建筑风格。告别破败的危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农村村容村貌随之发生变化。同时,随着水、电、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垃圾、污水治理的同步推进,长沙乡村正变身一片令人向往的新天地。(邬伟 陈焕明)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邬伟 陈焕明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