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商”一线|以文化为底蕴 让“大器铜官”成为“发展热土”

7.pic_hd副本.jpg

“黑石号”沉船上运载着金、银、瓷器等中国产品共67000余件,其中5万余件是长沙窑瓷器。去年5月,“黑石号”文物首次回国,共162件(套)回归长沙铜官窑,在新建成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正式与公众见面。

红网时刻记者 田甜 长沙报道

说起铜官,人们就会想到“铜官窑”,想到“海上丝绸之路”,想到“黑石号”,以及这一艘沉船里的“大唐彩韵”,还有那铜官窑瓷器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谁说散砂不能成大器,须知泥土可以变黄金。湘陶小镇铜官,是长沙市望城区湘江古镇群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铜官窑作为世界釉下彩陶的发源地,千年窑火一直未断,其产品在大唐时期曾畅销29个国家和地区。

“铜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志国告诉记者,铜官的未来,要以旅游为载体、传承文化,以文化为底蕴、点燃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从铜官老街,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到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再到郭亮村、彩陶源村等旅游名村,行走在铜官街道,一路都是“文化IP”。记者重点“走”了一下“陶瓷文化IP”之路。

15.pic_hd .jpg

“铜漂”孙天平与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立了“凤来祥”,图为他们为安化黑茶创作的“专属”茶具,这些陶瓷艺术品大受市场欢迎。

打造“陶艺基地”,有梦想有情怀的人乐在铜官扎根

“为了给好茶找到相匹配的茶具,我去了很多地方,最后来到铜官,现在是‘新铜官人’。”孙天平,山东人,他因为“爱茶”,多年前与铜官结缘,开启了他的“铜漂”生活、“铜官陶艺创作”之旅。2017年,他和一群热爱陶瓷艺术、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立了“凤来祥”,专注于现代陶瓷茶具艺术,在铜官生活、在铜官创作,他和伙伴们寻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一方乐土。

“铜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一定能辉煌再现。”孙天平说,他觉得铜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包容而开放,包括“彩陶”在内的陶瓷艺术上的很多创新在这里发生,辉煌过后曾一度沉睡,如今已经苏醒,并绽放光芒。

“我一直在想,铜官陶瓷的与众不同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要打造‘文人器’。”孙天平介绍,他们团队志在“复兴铜官釉下十三彩技艺”,并结合市场的特有需求进行创新创造,比如与安化黑茶“结缘”之后,他们创作了梅山张五郎的倒立艺术形象等“专属”艺术作品,并把铜官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每一件陶瓷器具中,“这些作品有魅力、受市场欢迎。”

像孙天平这样,在铜官追梦的人不计其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铜官拥有90多家陶瓷企业和工作室、近30名国家级和省级陶艺大师,陶瓷产业规模达到近10亿元,形成了以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园林建筑陶瓷为特色的陶瓷产业体系。

“做好顶层设计和基础配套,在政策支持、人才资源引进、宣传推广等方面不遗余力,给予大家信心和方向,让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在铜官扎根。”周志国说,构建陶瓷业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政企沟通,成立专项支持资金,开办创造研习所,不定期地举办知识讲堂,打造亮点品牌,引导文玩、书画、文化交易市场的形成,各级政府正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商事服务水平,“精准引进来,携手走出去”,把符合铜官定位的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等引进来、留下来,一起探索陶瓷艺术的发展之路。

16.pic_hd.jpg

在铜官,陶瓷艺术已经慢慢走向了市场、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长沙窑的千年窑火“与时俱进”,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着。

着眼“创新创造”,千年窑火煅烧出了时代光芒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铜官,长沙窑的千年窑火“与时俱进”,与黑茶文化、非遗手作、本土特产、时尚食品、服饰家纺、创意工艺品、主题公园、互联网社区等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让艺术走向市场……煅烧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光芒。

走在时代的最前沿,铜官“苏醒”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探索如何让铜官在创新创造中走向新生。“从材料研究、文化传承,艺术创造与市场需求,政策与基础配套等方面,去摸索一条属于铜官的发展路子。”周志国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份“文化自信”,并用这份自信推动着铜官陶瓷产业复兴,打造着“世界级的文化品牌”,让长沙铜官窑重返国际舞台。

“很多文人、作家、学者、专家,比如《百问长沙窑》的作者吴小平就常驻铜官、深度挖掘铜官文化、陶瓷文化。”在铜官,艺术沙龙、文化沙龙常态化开展,陶瓷界的国大师、省大师、新锐陶瓷艺术家,电商达人和民宿大咖们等行业专家经常相聚铜官,建言献策,讨论着“未来铜官、未来陶瓷艺术”。

“茶、茶器、茶艺、茶礼,都需要系统的规范。”彭望球,铜官窑第18代传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他一直专注于茶具的“创新”,他说铜官的产业发展不能把艺术当作唯一追求,要让艺术要与生活、市场相结合。

铜官街道辖区范围内包含工业企业、园区、古镇居民区、百亿级产业项目等,是一个综合型街道,且各自有着完整的管理运营模式。如何让大家就“铜官方向”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如何及时了解企业方的需求?如何掌握企业对政府工作的实际成效评价?

“基层党建引导基层治理,以区域化党建破壁垒,把辖区范围内的党员同志充分发动起来,让他们成为政企、企企、园企之间沟通的一个有效桥梁。”周志国表示,以文化为底蕴,让“大器铜官”成为“发展热土”,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政府独立能推动前行的具体项目,而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团结一致、心意相通,才能“劲往一处使”。

来源:红网

作者:田甜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19/06/05/557439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