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创新高 “区”动中部

湘江西岸,麓山脚下,一座高端品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新城正快速崛起。

橘子洲头,湘江新区青年放飞梦想。

我省唯一省级金融中心——湖南金融中心。

公园里的世界创新场——58小镇。

伟创力长沙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手机产品生产线。

国家智能网联(长沙)测试区内的智慧公交。

(本版图片均由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提供)

前言

湘江北去,融汇三千余载楚汉历史;麓山巍峨,承载敢为人先湖湘精神。

2015年5月24日,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授牌运行,以湘江母亲河为名,肩负起“三区一高地”的国家使命。

精心布局、谋定后动,方能蹄疾步稳、踏石留印。从顶层设计到简政放权,从空间布局到产业规划,从生态保护到城乡统筹,一步步科学决策的续力坚持,让发展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让跨越的姿态更加矫健昂扬。

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1200平方公里土地上,新区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区带多园、联动长株潭,经济总量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进位第七。

长沙城市“西中心”悄然成型,移动互联网“第五城”呼之欲出,湖南金融中心辐射中西部,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奏响文旅乐章,“湘江智谷”正崛起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

这片曾经的沉寂、荒凉之地,已蜕变为“一体两翼三个走在前列”的发展热土。一座现代、开放、两型的国际化新城,正绵延生长。

回望,新区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挺进,新区的每一步都是有力的。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湖南湘江新区以梦为帆,在中部崛起的大时局中向上求索,使命必达!

5月的长沙,湘江西岸,一片生机勃发,气象万千。

前不久,湖南湘江新区内,主厂房面积约13万平方米、按照德国工业4.0标准建造、拥有18套世界先进智能系统的“超级工厂”伟创力二期项目,正式交付使用。“短短一年,这里就从荒原变成了现代工厂,同样的项目在美国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两到三年。”伟创力全球基建负责人马里奥惊叹:“湘江新区的速度太快了!”

湖南湘江新区的快,确实令人瞩目。走马新区,重大项目次第开花,高端产业势如破竹,创新创业千帆竞发,绿色生态漫江碧透。

看数据,眼前一亮。从2015年到2018年,GDP年均增速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6%,高新技术增加值年均增长13.1%……

找亮点,故事一堆。短短4年,17条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落地生根,10余个专项规划先后出台;1582个项目相继落地,10余个百亿级项目破土动工,拥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占长沙总数四分之一;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先进储能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13大新兴产业雏形初现;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密集布局。

发展如此之快,原因何在?在湖南湘江新区授牌运行四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踏上这片土地,感受这座“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之城的脉动和魅力。

以创强基夯实力

在湘江新区书写的崭新样本中,改革是最核心的“线索”,创新是最精彩的“篇章”。所有变化,都可以从一系列创新的改革举措中找到最初埋下的精彩伏笔。

同产业的企业扎堆,在这里叫“垂直整合”“集群发展”。

看似简单,其实挺难。湘江新区覆盖岳麓、望城、宁乡三个行政区和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岳麓高新区5个园区。好项目谁都想要,如果放任无序争抢,就是三个“小而全”,最终却都拿不出手,发展方式亟须转变。

湘江新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立足经济功能区定位,打破行政边界,推进全域统筹融合,产业基地化布局、集群化招商、资源垂直化整合。

刚刚结束的2019中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上,中联重科风电吊装“新王者”——全新一代履带起重机ZCC9800W、中联环境的环卫智能机器人、湖南博创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机械手赚足了眼球。这场国际国内行业巨头与大咖云集的盛会中,主角之一是湘江新区的重要产业园区——长沙高新区。

作为湘江新区科技经济的“心脏”地带,长沙高新区被定位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

今年1月,中联重科正是冲着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优势,毅然将总投资千亿元、年产值千亿元的“巨无霸”项目——中联智慧产业园落子长沙高新区。这意味着,国内乃至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品种最齐全的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综合产业基地将诞生在湘江新区。

“‘扎堆’的全产业链企业,不仅能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更有利于协同创新,提升竞争力。”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坦言,近几年明显看到湘江新区的产业生态在不断变化。

目前,仅长沙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就集聚了上中下游约300家企业, 以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装工机械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带动电线电缆、机床加工、特种设备、增材制造等领域配套企业快速发展。

调结构、转方式,是新常态下企业必须面临的不二选择。这段路上,如何让企业走得更快更好?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

四年来,湘江新区围绕行政审批、项目建设、政策落地、资金人才保障等重点环节,全方位深化改革,立体化做优服务。

“民营企业最希望的是所有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有湘商曾在一次座谈会上直抒胸臆。四年内,立足“放管服”改革,湘江新区先后进行了六轮行政审批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政务服务不断创新。以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办事效率最高、行政运行成本最低、行政审批过程最透明”的国家级新区为目标,构建起了一种更为清新的“亲”“清”政商关系,为创新创业者培植投资兴业的乐土。

规划方案审查办理时限调整为6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缩短到3个工作日、质量安全监督注册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两证合发、即来即办的8项审批事项再提速至50分钟内受理办结……更简的政府机构、更少的审批项目、更快的办事流程,成为湘江新区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

如今,湘江新区社会投资房建类、市政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提速25%、40%以上,81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00%覆盖,承接的所有审批事项都能通过在线平台办理,被誉为“互联网+行政审批”的湖南样本,“一网通办,在线办结”等更成为全省关注度极高的改革关键词。

今年是湘江新区的“营商环境优化年”,多条措施再“加码”,提升营商环境。除了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拟定“首次信息共享”等优化营商环境十件实事,推行重大项目领导联点制、重大招商项目首席责任制度、新兴优势产业链链长制“三制联动”等,最新出台的金融科技政策尤为引人关注。

5月23日,湘江新区针对金融科技产业,出台了专项发展指导实施意见,不但对金融科技领域单位和个人注册落户、载体建设、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研发创新等给予最高一次性补贴300万元的支持和奖励,还在营商环境提升方面明确了建设湖南金融中心政务超市,实行金融科技孵化器“一址多照”,引进市场化运作的全程代办机构等,进一步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设。

不断优化的发展“软环境”,正在为产业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支撑”。今年前4个月,湘江新区全域新登记市场主体10345家,其中企业7103家,同比增长19.0%,高出长沙全市平均水平一倍以上。

以智提质添动力

正是在改革创新的强力驱动之下,湘江新区开启了令人惊羡的高质量“蝶变”之旅。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无疑是贯穿其中的动力主轴。

“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使湖南湘江新区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集聚区,成为带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带着省委的殷殷嘱托,面对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现实,湘江新区甫一成立,就率先拉开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大幕。

调整经济结构,就像是给飞行中的飞机换发动机,旧引擎不能停转,新引擎必须快速提供新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为此,湘江新区勾画了明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线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统筹融合服务,推进“一体两翼三个走在前列”。即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这一主体目标,围绕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两翼”发展,扎实推动新区在长沙担当省会责任、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中走在前列。

地处中部省会城市长沙,湘江新区的优势在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也就在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新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从一堆棉花变为成品被芯,需要多久时间?答案是:3分钟。

走进梦洁家纺车间,立刻被头顶一床床滑过的被芯吸引。一堆蓬松的棉花被送入机器内,仅需几个环节,再出来的就是一床床洁白的被芯。

梦洁集团行政总监漆鸿杰介绍,作为目前全国家纺业唯一授牌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其智能生产线整合了国内外15套全自动化设备,只需6名员工,每小时就可生产被芯2500床。相较之前,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而成本降低了20%。

近年来,湘江新区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构建“四位协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和推动“三大变革”的有效途径,开启了“以点带面”推进智能制造的大幕。

对于敢为人先的湘江新区来说,智能制造远不止于智能化改造。

“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谁抢占了战略先机,谁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上就能赢得主动。”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将长沙产业布局的重中之重托付给湘江新区。

作为长沙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湘江新区将目光瞄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智能网联汽车,以打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高地——“湘江智谷”为统揽,推动长沙人工智能产业“换道超车”。

自动鸣笛启动,自动打开转向灯,方向盘自己动,遇到交通信号灯和行人自动刹车,到了十字路口自动转弯,到了公交站自动变道停靠……走进位于岳麓高新区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全国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上的“智慧公交”试运行有条不紊。

场景类型最多、测试道路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5GV2X演示、全国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等多个智能网联示范应用项目落地,腾讯、京东、百度、大陆等十多家龙头企业加入智能驾驶“朋友圈”,347家优质关联企业集聚为邻……开园仅一年,这个测试区已经成功跻身“国家队”,并开展700余次测试,积累5万公里测试里程,下一步还将建设车路协同的100公里开放城市道路和100公里智慧高速。

以测试区为引领,湘江新区打造应用场景、搭建研发平台、引进重点项目、营造发展氛围,剑指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正加速形成,成为湘江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区有望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超过3万人,其中专业研发人员不少于5000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其主要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四年来,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湘江新区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引领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火力全开”。

今年,湘江新区再次自我加压,着力构建“10+6”产业发展体系。对标长沙市22条产业链,聚焦“三智一自主”,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机械、增材制造、先进储能材料、自主可控计算机和信息安全、先进硬质材料、航空航天、食品、新型轻合金、智能终端10大高端制造业,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基因工程和生命健康、研发设计和创新服务、检验检测6大高技术服务业。每条产业链明确一位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链长”,牵头总负责相关产业链建设工作。

从一个重大项目到一条产业链,再到一个产业生态,湘江新区产业发展步子快、落脚稳,现代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等千亿产业集群多点支撑的格局不断夯实。

以新促兴激活力

国家级新区,核心在一个“新”字。这样的“新”,每天都在湘江新区上演。

在相关统计数据中,一个新纪录令人振奋不已:作为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聚集区,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保持每年60%以上的高位增长,平均每天有四五家互联网企业在新区注册。

获批以来,在省、市、新区三级政策引导下,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形成了强大的磁吸效应,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从2014年至今,互联网岳麓峰会相继吸引了熊晓鸽、姚劲波、李彦宏、倪正东、王刚、徐小平等诸多行业大咖出席,由最初300人的小规模论坛发展到如今上万人的中国互联网业界盛会。“冬有乌镇、春有岳麓”,已成为长沙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湘江新区不断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园区集聚的优势,通过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政策支撑与企业投入多方推进,以产业研究院、众创空间、专业园区为主要形式,形成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人才服务、对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全要素综合型创新平台,实现技术联盟向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的跃进,并逐步构建“产学研金用”平台化的协同运作机制,有力促进了新兴产业实现从“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新兴产品—高端企业—产业集群”全链条的快速成长。

目前,新区全域共有长沙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5家产业研究院、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72个众创服务平台、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等30多个专业园区,这里已经成为新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土。

新经济时代下,互联网发展也进入下半场,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变,从网络时代进入智能时代。新经济喊不来、等不来,湘江新区用“互联网+”呈现N种可能,并深刻影响未来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格局。

互联网+众创空间。长沙高新区的本土创业服务品牌“柳枝行动”,围绕创业项目征集、大学生创业活动、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用三年多时间筛选项目3000余个,近400个项目在它的孵化下“从零到一”,并为近50个项目融资2.5亿元。

互联网+消费应用。长沙市政府服务中心二楼的一角,新开张的京东X无人超市里贴着电子价签的商品静静陈列,不时有消费者进进出出。当消费者进入智能化结算通道,经人脸识别与射频识别技术双重认证,5秒钟就完成了无感支付。这种“刷脸”的购物超市今年起将在湘江新区不断复制。

互联网+工业化信息化。在中联重科售后服务中心,协调管理4.0智能化系列产品的中心大脑——中联重科物联网工业云平台高速运转。它搜集4.0智能产品的各项数据,对于企业来说,能有效地降低维保服务成本,用最快的时间找到最佳的设备修复方案,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改进产品,或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互联网+新兴产业。作为无人机这一新兴行业的互联网代表企业,湖南鲲鹏智汇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去年曾搭载4300万像素的摄像装置,对张家界的森林线虫病危害情况进行普查,3天时间覆盖60平方公里。不久的将来,它还将出现在湖南的高速公路上空,对道路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巡查。

培育壮大新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资源支撑。当平台已备、支点已成,如何构筑良好的产业新生态,成了湘江新区决策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一边向外“取经”,一边向内“挖潜”,湘江新区构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齐动”新生态。

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相邻而立,这里聚集了湖南众多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人才密集度居中部地区前列,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建设让人“眼前一亮”。

西湖之畔,大科城科创服务中心的办公区灯光经常彻夜不熄,一场接一场的科创路演、培训、投资对接会。

滨江新城,湖南金融中心内全省首个基金小镇——湘江基金小镇,多渠道解决产业项目“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授牌以来,共引进企业368家,管理资金规模2093亿元,产业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近150个。

1200平方公里发展热土上,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55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20多个、各类研发创新平台400个,年度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万件。

一分钟,天仪研究院“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1%圈;一分钟,京东配送机器人发送订单超5个;一分钟,加加酱油生产3000瓶原酿造酱油……岁末年初,一条名为《智造星城·自在长沙》的视频刷爆长沙人的朋友圈。一分钟的视频内,频频闪现的数据佐证了长沙智能制造的辉煌,也讲述着湘江新区创造的奇迹。

今天的湘江新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13大新兴产业次第花开;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密集布局,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比翼齐飞,一幅新产业、新经济的生动画卷在这片发展沃土上徐徐展开。

一个决策托举一个梦想,一种行动构筑一方希望,一座城市见证一个传奇。

在今年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新签约项目52个的亮眼成绩,实现“产业项目建设年·开门红”后,二季度,湘江新区快马加鞭,聚焦“产业项目建设年·奋进季”,强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建设。共铺排产业项目84个,其中新签约产业项目26个、新开工产业项目21个、提速产业项目23个、竣工产业项目14个。一幅千帆竞发、奋勇争先的发展奋进图已跃然眼前。

作为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4年答卷不寻常。步子快、落脚稳,背后是锐气和定力;有主见、做法实,背后是智慧和担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轻的湖南湘江新区在“三区一高地”的征程上正大步向前,行稳致远!

政策速递

金融科技 湘江赋能

——湖南湘江新区金融科技发展专项政策摘要

一、适用范围:6.8平方公里的湖南金融中心全域。

二、适用对象:金融科技领域的企业法人(以下简称金融科技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楼宇载体,以及为推进金融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金融科技企业指依法依规从事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等底层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

三、综合服务:建设湖南金融中心政务超市,实现政务事项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金融科技孵化器内实行“一址多照”,引进全程代办机构,提供便捷的商事登记服务。

四、载体建设:鼓励市场主体在湖南金融中心投资建设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创客空间等专业载体,每个载体给予最高300万元的一次性装修补贴。

五、办公补贴:租赁企业第一年给予全额租金补贴,第二年给予50%租金补贴,第三年给予20%租金补贴。购买自用的,按16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六、融资支持:设立金融科技政府专项引导基金、金融科技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社会投资机构投资金融科技企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鼓励新区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为金融科技企业债权融资提供担保。

七、人才奖励:实施大学生实习补贴计划,每年安排不高于500个实习补贴岗位,对在金融科技企业连续实习1个月及以上的,按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人/月一次性实习补贴。每人每年度补贴一次,每次补助时间不超过6个月。同时,实施高端人才奖励计划、上市公司高管奖励计划、人才集中招聘计划。

八、产品应用:鼓励创新场景应用,对金融科技企业实现产品市场应用的,自产生营收之日起3年内,每年将按照其形成地方贡献的80%给予奖励。

九、降低成本:推进云计算、猎头服务、法律、审计、会计、公证等共性服务项目的集中采购,降低金融科技企业成本。推进监测预警、支付结算、征信评级、数据交易等重大基础设施平台落户,推动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与金融数据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

十、研究创新:对落户湖南金融中心的有关金融科技的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产业联盟等研究机构,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经认定的联合实验室、分中心等研究机构的分支机构,按以上标准的20%给予奖励。对参与制定金融科技领域标准的金融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在标准公布后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别给予60万元、4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王 晗 杨中建 潘 雅 刘 武)

摘自《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