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上门劝导到主动承诺 文明乡风让他们最终放下了“小算盘”

红网时刻长沙4月17日讯(通讯员 宋利)“从3月26日开始,我们村白喜事有7件,但没有一个超标,每个都控制了规模,村上的人都觉得这种制度很好,要我们坚持抓,大家都看得到,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4月17日,浏阳市永安镇礼耕村胡红兵说。

礼耕村的村民罗渐珍近日去世,逝者家属主动签订了承诺书,严格执行“四项严禁”,不请客、不搞封建迷信、不搞拱门、不放烟花鞭炮、不请乐队,去世后直接送往殡仪馆,进行简单遗体告別仪式后火化,直接送到公墓山,沒请一桌客,没放一挂鞭炮,没搞任何迷信活动,真正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从3月底到现在,我们村上白喜事3件,都没超规模,一个做寿的仅摆了一桌,其实这也是村民的意愿,但大家都讲面子,现在有红白理事会监督,大家都觉得很好。”督正村的祖姿纯讲到。

从最开始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点反抗,到需要村干部、红白理事会反复做工作的被动执行,再到现在大家已经形成这样的习惯主动简化,群众反映普遍很好。

这个转变,不是个别意识的转变,而是整个永安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明确标准,细化措施

“为有效遏制农村办理红白事的不良之风,永安镇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文件,制作了移风易俗明白卡,联合主题党日、周一直通车等活动,下村入户进行宣传和讲解,将移风易俗的宣传贯穿到各个方面。同时明确了任务目标、完成时限,细化了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永安镇党委委员张青表示。

“严格控制人情往来标准,邻里之间以200元以内为礼金标准,不发放任何回礼。党员干部不准收受或者变相收受任何单位和亲戚以外人员的礼金及贵重礼品。”永安镇制作移风易俗明白卡,将严格执行“四项严禁”,积极倡导“三项推进”,全面落实“三严要求”写入卡中,明确了礼金、人数、用烟、用酒等标准。并请老党员用永安话录制,在村头巷尾进行宣传。

西湖潭村的罗慈召老人85岁逝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仅花了一个半小时,不穿孝衣、不戴寿帽,只戴了袖章。“我们对追悼会流程进行了明确,大到几项议程、时间点,小到会上用什么样的杯子,都有明确标准,这个标准我们也会向全村进行推广。”西湖潭村傅小兰说。

广泛宣传,形成文明新风尚

“红白喜事有规定,宴请不超20席;婚事新办新风树,不讲阔气不攀比……”这是由村退休教师伍编长夫妇自创自编的节目,以三句半形式在党小组表演,成为屋场邻里间喜闻乐见的农村新风尚。

“您知道现在永安镇移风易俗的新标准么?”“我们都知道,家里都有移风易俗明白卡,用烟不超黄芙蓉王,用酒不超30元每瓶。”这是永安镇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周一直通车、民情大走访活动等形式,党员干部到镇151个党小组进行了移风易俗新规到组到户宣传。

同时还组建一支移风易俗文艺志愿服务队,编排文艺娱乐活动,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将移风易俗送到群众心里;老年歌唱组的队员们正敲起军鼓,把除陋习、树新风的歌声唱响了会场的每一个角落。以移风易俗知识抢答赛的形式,将移风易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落细落小的举措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媳妇”“最美婆婆”等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融入百姓生活,让文明之花在永安处处绽放;常态化发布更新移风易俗“红黑榜”,总结挖掘移风易俗的正反典型,发挥正面典型引领作用,树立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对影响较大的案例在全镇进行通报。

来源:红网

作者:宋利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19/04/17/532556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