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慧食堂:在家订餐,在校刷脸取餐

10.jpg

人工智能时代,不少学校开设了机器人、3D打印等前沿课程。图为青园教育集团万芙校区的学生正在上机器人编程课。记者 邹麟 摄

全省首个学校智慧食堂,学生刷脸吃饭,家长和学生可在家提前订餐;教授使用AI助手回答在线课堂上400多个学生的近万个问题,3个多月时间里,学生竟没有察觉到对方不是人类;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高带宽、低时延能力得到释放,远程教学将会有更多场景式教育……日前举行的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专场活动“互联网+教育”论坛上,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大咖们畅聊教育信息化2.0建设,其中不乏对人工智能时代校园发展和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创新  全省首个学校智慧食堂下周运营

中小学时期是孩子长身体的黄金时段,和紧张的学习一样都需要营养保证。可是孩子究竟有没有在学校吃、吃得好不好、吃了多少肉多少鱼多少鸡蛋等,家长们根本无从得知。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些问题通过大数据将被成功破解。

论坛上,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校长聂庭芳分享了学校的六项智慧教育实践,第一项就是智慧食堂。“我们在食堂推出6个营养套餐,学生在网上订餐,在食堂里刷脸取餐,每个星期还会给学校和家长一组营养大数据。”聂庭芳介绍,作为全省第一个学校智慧食堂,这套系统4月8日将正式上线运营,届时,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选择好每日的营养套餐,并在网上付费;第二天下课后孩子到食堂专用窗口刷脸领取预定套餐。家长还可以查询孩子每日每周摄取的食品量,所有套餐均由营养师和家委会家长共同制定。

“以后学校食堂都不用冰箱了,每天需要多少食材清清楚楚。”聂庭芳的分享赢得场下观众阵阵掌声。无论是智慧食堂还是智慧课堂,在他看来,都是通过人工智能收集数据、运用数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智慧食堂是智慧校园的组成部分,目前智慧校园建设在长沙全面铺开,不少学校已经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推送作业,以及智慧阅读等多样化功能。同时,一些学校正在尝试将人脸识别技术用在师生考勤、安全管理等方面,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课上发二维码,家长回去扫一扫,数据自动同步到学生个人成长空间,家长老师一目了然,更利于扬长补短。

展望  5G时代,远程教学更多由AI和VR去实现

怎样适应时代发展,如何培育未来教师,未来学校如何发展?现场,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大咖畅所欲言。“我想未来的教师角色一定有变化,未来的学校,未来的老师必将突破三尺讲台,老师一定要拥抱新技术,成为终生的学习者,成为学生的设计师和成长导师。”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说。

“教育是华为的主攻方向之一,我们希望运用华为技术,帮助中国教育更好地发展。”华为教育医疗业务部总经理曾伟经分享说,华为在视频方面的技术能力,使得人通过视频交流时,不再只是一个画面,而是给人一种真实感。随着5G时代的到来,高带宽、低时延能力得到释放,以后的远程教学更多由AI和VR去实现,将有更多的场景式教育。

曾伟经介绍了华为“平台+人工智能+生态”的战略,有了这些,可以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不再孤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评价更加公正公平。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华为在全球有800多位数学家,真正的大数据应用在于整个算法,数据收集上来怎么用,华为能提供更精准的算法。“人工智能不代表一切,特别是在教育上,孩子的成长,我觉得在性格、价值观方面还是需要老师亲力亲为,这是人工智能所代替不了的。”他说,我们一直在讲智慧教育,做的是智能教育+人,我们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校长、老师或者教育部门对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

观点  人工智能将带来三大教育创新和变革

“人工智能不是工业革命的巅峰,而是新一轮革命的起点。”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加速引发未来教育的深刻变革。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将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对现有的教师角色带来挑战。“当机器学会思考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人际交往、创新思维和谋划未来的能力。”雷朝滋认为,今后,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一些业态会发生变化,有一些职业可能会消失,新的行业需求对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他举例说,2016年,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教授使用AI助手回答在线课堂上400多个学生的近万个问题,在持续3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竟没有察觉对方不是人类。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有可能全面改变现有的教学环境,线上线下一体、课上课下衔接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将全面普及,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智能化的学习过程跟踪服务,将为每一位学习者特定的需求生成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案。“今后也可能没有那么多班级,可能会成为学习社区,老老少少在一起,各取所需学习。”而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角色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教师的工作任务将更多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养成、人格和价值观塑造等。(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运源

编辑:彭佩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