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无人驾驶巴士开进公交站,缓缓刹车、落客、上客后,又自动驶离站台……全国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线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试运营,它是目前全国道路里程最长、测试场景最多的智能车联系统测试区。截至2019年1月中旬,测试区已完成300多次测试,主要客户有百度、京东、一汽、上汽等20余家知名企业。
2018年,长沙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长沙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9.26%。获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6件,居中部省会之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率先全国运营,湖南湘江新区专利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长沙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7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
(长沙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图为威胜集团厂房内,机器人正在快速工作。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小刘军 摄)
重在研发: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及其团队获颁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继善在获奖当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广域电磁勘探技术和装备应用下,我国找到了诸多地下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1.5万亿元。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两个创新团队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国防科大主持的项目也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据统计,长沙市各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1个项目(团队)在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各类奖项,为长沙市近年来最好成绩。
2018年,39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成功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升高”比例达到62.5%。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2500亿元,增幅达到14%,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继续创历史新高,新认定1200余家,净增超过700家,总数突破2300家。全市技术交易继续增长,全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811份,合同成交额145.15亿元,较2017年增长41.55%;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实施顺利,长沙市2018年科技专项资金预算24.82亿元,比2017年增加9.12亿元,增长58%。出台研发投入奖补政策,撬动了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研发费用84.78亿元。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额预计超过295.37亿元,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67%,增速位居中部第一。全国首台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军用级高性能GPU、新型耐3000℃烧蚀陶瓷涂层等一批“长沙创造”产品进入世界领先行列,长沙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强在支撑:瞄准产业民生重大需求
在长沙远大住工的工业化建筑生产基地里,记者看到的不是尘土飞扬、汗流浃背的施工景象,而是机械代替人工、工厂代替工地,施工效率提升50%以上,品质更好,更节能环保。2018年,长沙市瞄准产业民生重大需求,科技支撑作用有力彰显。“天河三号”全球首台E级原型机系统问世,海水稻试种“中华拓荒人计划”亩产再创新高,大型客机C919起落架正式交付使用。全市44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238亿元,完成研发投入14.285亿元,分别达到全年计划的116.12%和131.04%。
科技服务民生进一步强化。全力保障生态文明三大战役。积极配合全市水、土壤、空气污染治理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等生态环保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和示范活动;支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项目70个,资金3570万元。乡村振兴战略得到科技助力。长沙市启动了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新认定了14家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派驻第11批50名科技特派员,组建了6个科技特派员团队,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新认定25家科技助农直通车示范站,举办16期直通车网上课堂。
全球首台碳纤维臂架泵车、全球第一个杂交水稻优化组合、全球第一例“克隆神经疾病基因”、中国第一台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等科技成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3D打印世界标准制造者”许小曙等专家“智库”,为长沙产业民生重大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撑。
贵在创新: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长沙是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之一。2018年,长沙市科技局起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统筹推进科技“1+N”政策有效落地,出台了关于促进长沙市科技创新发展相关的6个配套政策。同时,长沙市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制定了《长沙市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年度实施方案》,2018年市本级争取省自创区专项项目74个,资金9730万元,启动了自创区十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
长沙市科技局牵头举办了2018年长沙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青少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推出了“科普星城”系列活动;主办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共同发起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征集160个科技服务机构首批入驻;推出24项科技业务网上办理,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在浏阳市和湖南大学试点优化市级科技计划合同签订流程。
2018年,长沙市挂牌成立新能源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建设2家“诺贝尔奖工作站”,新获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3家,新组建市级创新平台10家。2018年新认定18家省级众创空间、3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建7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9年,长沙将以湘江智谷、中国V谷、种业硅谷、高新麓谷等为依托,围绕产业链建设,培育引进更多高水平研发机构、优秀创新团队、高端创新人才,创建岳麓山实验室、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强基工程”行动,高新技术企业达25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逾35%。
来源:长沙发布
编辑:唐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