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长沙县金井镇三珍虎园,朱豫刚在翻阅军事题材书籍。(资料照片) 傅聪 张浩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记者 李治
这些年清明节,广西法卡山附近两座烈士陵园的1200座墓碑前,朱豫刚都会进献一束鲜花、一面八一军旗。
今年9月,朱豫刚荣登“中国好人”榜。33年来,他每年至少到陵园祭扫一次。
祭奠铁血青春
每次祭扫以前,朱豫刚会先请工作人员将墓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走时细心嘱咐,让鲜花多陪伴烈士几天,自然枯萎后再撤下整理。
“没有当过兵的人生不完整。”12月中旬,身材高大、脊梁挺得笔直的朱豫刚端坐在摆放着“辽宁号”航母模型、军功章的办公室,打开了话匣子。
1979年,年仅16岁的长沙伢子朱豫刚参军到部队,守卫祖国边防。
1981年5月的一场惨烈战斗中,敌方一颗炮弹在离朱豫刚10米处炸响。战友小高和一名司务长当场牺牲。他本人七窍流血,再睁开眼时,天地间所有景象都被蒙在一片血色中。
炮火连天,战友们结下的是生死情谊。其中,朱豫刚和小高、王幼连、周幸福关系最亲密。
这4个年轻人曾经对天盟誓,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照顾家人,为死去的人扫墓。战争过后,朱豫刚身负重伤,一只耳朵失聪,却成为唯一活着回家的人。
信守生死承诺
养好伤后,立过军功的朱豫刚被保送进军校学习,后又选择回了地方。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更方便兑现生死诺言。
回到家乡长沙,朱豫刚在湖南师大学习哲学和政治。1985年大学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烈士陵园。
“兄弟们,我来了。又一年了,你们还好吗?”洒出一瓶桂林三花烈酒,这是4兄弟分离前晚喝的酒。
朱豫刚有一年被查出癌症,动手术摘下打仗时就被震坏了的右肾。他留下遗言,请家人把他葬到战友身边去。
1999年在烈士陵园祭扫时,朱豫刚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母亲在儿子的墓碑面前悲泣,操着潮汕口音,说终于可以带亡者的弟弟和弟媳妇来看望了。他在一旁抹眼泪,想着不少烈士生在贫困地区,从此每次他都祭拜陵园中的1200位烈士。有时候会带上其他战友,在当地还会招募学生一起向烈士献礼,进行无言的教育。
最近几年,朱豫刚在长沙县金井镇创办了三珍虎园。在他看来,园中老虎的勇武之气,就是军魂的生动写照。
续写大爱人生
“爸爸妈妈,我们回家来看望你们了!”每一年,朱豫刚都要去探望几个兄弟的父母家人。
王幼连的弟弟患脑瘤,打电话求助。朱豫刚奔波在外,第一时间赶回长沙,将病人转到163医院,找最好的大夫动手术。手术从上午9时持续到下午5时,朱豫刚一直在手术室外等候。
周幸福的哥哥患病去世,朱豫刚将其儿子带到身边,把他培养成企业的骨干。
朱豫刚说,这些兄弟们的父母都安度晚年,养老送终了,就可以说一句“报告班长!我的任务完成了!”
生活中,只要知道谁有难处,他都会伸出援手。乐善好施,他人生之路越走越通畅。冥冥之中,烈士的英魂仿佛给予了无穷的动力。
“不让烈士白死,不让自己白活。”朱豫刚说,善良永远不会吃亏。跟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的命是战场上捡回来的。他活着,就是战友们都在活着。
【点评】
从对战友信守承诺起步,升华为对更多烈士及其家人的大爱,再到对社会和民族的一份责任感。他有清醒的头脑和炽热的情怀,更有务实的行动和担当。至刚至勇的雄浑之气,至真至纯的慈善精神,在朱豫刚身上和谐统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治
编辑:唐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