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9月“中国好人榜”上,长沙县退伍军人朱豫刚名列其中,获得“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殊荣。
30年来,朱豫刚信守与战友的“生死约定”,每年清明节前夕,他都会虔诚祭奠血洒南疆的英烈,和同去的战友一起打扫陵园,在陵园里的1200位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给他们敬酒,和他们诉说心事。
红网时刻通讯员 张宽 长沙报道
“如果我们谁活下来,谁就负责以后照顾大家的父母,照顾家里的人!”老兵朱豫刚用30多年的坚持信守这个生死承诺,彰显忠信大义。9月27日,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9月“中国好人榜”上,朱豫刚名列其中,获得“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殊荣。
4位战友缔结“生死约定”
朱豫刚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现在是长沙县金井镇三珍实业董事长。9月27日下午,正在虎园喂食的他得知上榜的消息,挥舞手臂连说了几声“好”。一只毛色油亮的成年雄虎,似乎也读懂了“朱老虎”的心情,张开大嘴“嗷”的一声长啸,响彻山林,给他助兴。
眼前的老虎体型健硕,目光如炬,总让他想起当年生龙活虎的战友。短暂激动后,他平抑了自己心情,冷静地说:“不能让战友白死,不能让自己白活,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也必须做的事。”
时间回到37年前。中越边境,法卡山战役打响前夜。空气中都能嗅到紧张的气息。全副武装的18岁长沙伢子朱豫刚和战友王幼连约定:如果谁在明天的战斗中活下来,谁就以后负责照顾死去战友的父母和家人,每年去给对方扫墓。紧接着,朱豫刚又将这个约定告诉了周幸福、小高等战友。于是,4人缔结下“生死约定”。
惨烈战斗后,被抢救醒来的朱豫刚得知其他3位战友已牺牲,他自己则是一只耳朵失聪、一个肾脏严重受损、左肺穿孔。“我很幸运,是战友们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我。”他在病床上立誓,要用一辈子来兑现战友们的约定。
每年清明赴广西为烈士扫墓
1987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朱豫刚踏上了赴广西烈士陵园扫墓的千里之行。
在朱豫刚2010年出版的《为了天堂里的我那帮弟兄》一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第一次去扫墓的动人情景:看到英雄纪念碑的那一刹那,他泪流满面,情绪失控。朱豫刚极力调整自己的状态,洒酒添香,盘腿而坐,细细讲述自己战后的经历。
此后的每年清明节,朱豫刚都会赶赴广西边陲给战友扫墓,陪战友聊聊天,从未间断。他把这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当成自己的信念。每次扫墓,他都会和同去的战友一起打扫陵园,并在陵园里的1200位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给他们敬酒,和他们诉说心事。
把战友家人当自己的家人
30多年来,朱豫刚早已将战友的家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他喊王幼连的母亲叫“娘老子”,对方亲切地喊他作“崽”。王幼连的弟弟患脑瘤,生活拮据,朱豫刚出钱出力并承诺:“你放心,我绝不会弃你不顾!”周幸福的哥哥去世了,他将其子带至身边,视如己出。“他是好儿子、好兄弟、好父亲。”这是战友家人对他的评价。
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朱豫刚,来到长沙县当起“农村创客”,从事老虎的特种养殖以及生态旅游,事业“虎虎有生气”,并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工作之余,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关爱老兵行动中,受他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队伍中。
儿子朱恺深受父亲影响,自小就崇军尚武,有一腔英雄情结。在一次父亲组织的老兵聚会上,听“老朱”感慨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控制不住眼泪的朱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如果哪一天,您走不动了,我一定接力去广西,去看您的老战友!”在场者听言,无不动容。
来源:红网
作者:张宽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