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丨看长沙港如何扬帆启程 激浪前行

巨大货轮停泊在长沙城北的港口上,装船机上下挥舞臂膀,大型集装箱鳞次栉比,岸上吊车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2018年1月至8月,长沙新港集装箱量达到10.59万标箱,吐吞量平稳增长。

老长沙港务局办公大楼爆破前。拍摄于2000年5月,胡富君摄。

红网时刻记者 刘露 长沙报道

金秋9月,巨大货轮停泊在长沙城北的港口上,装船机上下挥舞臂膀,大型集装箱鳞次栉比,岸上吊车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长沙新港员工李文和自己73岁的父亲李嗲一起见证了这个百年老港装卸从人工到半自动化,再到自动化的变迁。

“长沙新港是第一个入驻金霞的企业,从霞凝乡到新港镇再到现在的金霞经开区,作为拓荒者,当时我们来工作的时候,路都是公司修的,随后就不断有企业入驻园区了。”老员工李嗲回忆到。

拥有九百多公里湘江自然岸线的湖南,长沙新港,无疑是个极其重要的节点。一头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另一头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抵欧亚大陆腹地。在改革的浪潮中,它完成了拆老港、建新港、生一胎、生二胎到生多胞胎的蜕变,正在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谱写开放发展新篇章。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画卷,寻找斑斑印记中昔日的长沙港。

应天时

拆老港建新港 生根发新芽

前世故事多,今生在继续。有的根还在,有的发新芽。

今年92岁老员工娄力1963年至1985年在长沙港务局港务科任副科长、机械厂任技术员,回忆起老港从手扛逐渐过渡到部分机械化作业,再到新港全机械作业,对新港公司的飞速发展表示欣慰,尽管已经退休了,娄力也一直心系长沙港,期望长沙新港发展更上新台阶。

1978年,省交通厅投资270万元建直立岸壁式码头,并于1983年建成。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散粮作业区。1980年4月,港、航分管,分别成立“湖南省长沙港务局”“湖南省航运局长沙轮船运输公司”。

“老港地处城市中心,陆域狭窄,场地分散,没有港区铁路,港口机械设备陈旧,严重制约了长沙港口外贸运输和港口生产发展。同时长沙港发展战略是向现代化港口主枢纽迈进,加之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湘江风光带,形成生态经济圈,环境保护、市内交通要求,不拆不行了。”对于长沙老港历史,娄力如数家珍。

这是历史,是老港,新港即将来了。站在港口一端,李嗲回忆到。

1991年5月,湖南省长沙港务局、湖南省长沙轮船公司、长沙港务管理处三家单位正式合并,理顺长沙港航体制。

2000年5月,为支持长沙市五一大道扩建工程,原位于长沙湘江一桥北匝道旁的长沙港务局办公大楼如期定向爆破。2001年8月,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新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注册成立“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7月30日,长沙港霞凝港区一期工程试投产,建成4个千吨级码头泊位,功能定位以集装箱为主。

2004年9月10日,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箱(澳门)公司合资组建湖南省第一个港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长沙集星集装箱有限公司。2006年9月6日,长沙新港二期工程实现竣工试投产。2009年长沙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

李嗲说,一幕幕都仿佛定格在昨日。

借地利

享“黄金水道”便利 港口发展正逢其时

长江的运力相当于40条铁路,而作为长江经济带“龙腰”位置的关键节点,长沙“港”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与航道优势,在国家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的大战略之下,如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与协同发展的关系,抓住机遇、做好“水文章”,是长沙一直以来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90年代的时候一边改革一边建设一边运营。2001年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新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新港二期工程开工,2015年首次霞凝货场开通铁水联运,并进入无纸化通关打通。不论是量和质我们都有了一个突破。”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辛华说。

到了2018年,港口近3个月吞吐量连创新高,其中8月份件杂散货吞吐量达到58万吨,这是建港以来首次单月吞吐量破50万吨,是个突破点。辛华兴奋地向记者道出了以上数据。

记者在港口看到,目前长沙新港三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湖南首个汽车滚装码头计划在9月完工,10月将迎来首航,届时将结束湖南不能通过水路运输汽车整车的历史。

“7月至11月上旬主要是走欧洲线,中途耗时不到1个月,赶上当地的圣诞节。12月到来年的5月主要走美国线,给美国独立日提供烟花。”站在港区码头,辛华指着江面的烟花集装箱船舶告诉记者,烟花是湖南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也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其实,烟花只是湘品借助水运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烟花、农产品、汽车、工程机械等湖南货物走水路通江达海、物流全球。今年1月至8月,长沙新港集装箱量达到10.59万标箱,吐吞量平稳增长。

汽车滚装码头是长沙新港三期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沙新港三期工程预计2019年全面投产。届时,有望跨入吞吐量千万吨级行列,将实现集进出口集装箱、大宗件杂货、滚装等于一体、“水铁”无缝对接的现代化港口,与快速完善的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呼应,形成立足长沙、影响湖南、辐射全国的铁路、公路、水运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使长沙尽享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

聚人和

水铁联运铁轨也可通江达海

距长沙近两百公里外,一条铁路专用线从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简称华菱衡钢)出发,向东北方向延伸。以此为起点,这里的钢铁制品将经过铁路、公路、水路三种方式的密切配合,远销海外。

这是长沙新港与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华菱衡钢、至友物流联手打造的多式联运新路径。

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与长沙新港之间,一辆辆货运运输车辆紧张有序地来回穿梭。700吨油气管等钢铁高端产品,从企业搭乘火车抵达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转运,从火车“穿越”到停泊在长沙新港的货轮,随即开启前往印度蒙德拉港等地的水上行程。

水运的经济成本优势不言而喻。铁水联运不仅扩大了长沙新港的辐射范围,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加快了运输速度,还画出了一张多式联运立体覆盖的综合运输网。

这张网,为其背后高速发展的长沙经济插上了“走出去”的翅膀。借助水铁联运,不仅周边货物可以从长沙新港下水,铁路可达的任一地区,都可以通江达海。衡阳、娄底等地区的部分出口货物正因此受惠。

当联运优势逐渐被业内各方看重,港口的“胃口”也随之大增。

这里地处内陆,出海通道不够畅通,如能实现水铁联运,长沙新港的触角又将大大延伸。此外,中转环节挤占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水运优势的发挥。长沙新港三期工程将引进一条2.64公里铁路专线,实现铁水“零换乘”。它就像一条由航标连成的链条,在链条的一端,是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年轻城市——长沙,以及它充实的腹地,另一端则连接着全世界。

“给我一个码头,我就能让内陆城市长沙扬帆出海。”——如果套用阿基米德式的豪言,来筹谋长沙“出海”的种种可能,那么,“黄金码头”金霞经开区当仁不让。

开福区委常委、长沙金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国军认为,省、市加快“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落地实施,与园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开福高新区等高度契合,园区依托自身物流和外向度高的优势,优先发展以物流为支撑的高端制造业,优先发展具备开放型经济特质的智能制造业,真正实现高端制造与物流、开放型经济的相互促进。金霞经开区将统筹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全面聚焦开放型经济、智慧物流和以物流优势为支撑的高端制造业,以推进担当格局升级、产业链条升级、亩均效益升级、效率效能升级为抓手,全力打造制度创新和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金霞的“码头”优势将不断放大。

来源:红网

作者:刘露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18/09/25/48091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