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长沙县17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去收获笑颜、倾听喜悦

长沙县春华镇九龙蔬菜基地大棚内,村民提着满满一桶刚摘下的黄瓜,眼里都是笑意。 曾诗怡 摄

长沙县路口镇的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1.8米,禾下乘凉不再是梦。 章帝 摄

长沙县开慧镇的春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韩国品种圆黄梨,个头大,味道甘甜。果农正在采摘圆黄梨,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曾诗怡 摄

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合作社的牛儿们伸出头来,等待着主人投喂“营养大餐”。 章帝 摄

长沙县黄花镇的柳吉观赏鱼养殖基地,柳国军养殖的锦鲤占据了湖南观赏鱼70%的市场。 章帝 摄

长沙县金井镇沙田村,创业者彭焕新用新的农业模式种植全新的红薯品种,并加工制成休闲食品,受到市场欢迎。曾诗怡 摄

长沙县高桥镇是有名的“中国食用菌之乡”,食用菌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建成了产业园。章帝 摄

长沙县金井镇湘丰茶园里爬满山坡的绿色,预示着今年秋茶的丰收。资料图片

收割机在长沙县广袤的田野里作业。章帝 摄

姜国 田王兵

稻田里的收割机来去纵横,伴着满足的轰鸣声,像一头森林里撒欢的野兽。水流般的稻谷在传送带上跳跃、欢腾,落入农用拖拉机的车斗里。

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稻浪。暖风裹着稻香、果香和阳光的味道,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自由穿行。

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65岁的老陈坐在田埂上,不紧不慢地点上了一支烟。他眯缝的眼睛里,映射出丰收的景象。

对于老陈来说,眼前的金黄满地,是满地黄金。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哪种感觉比得上一年一度丰收的喜悦,这是根植在骨子里的,一个干农活的老口子独有的豪情。

九月的长沙县,从北到南,从龙华山到浏阳河,丰收的场景就像一个电影长镜头,一镜到底,流畅而丰满,让人目不暇接。

金井镇的三棵树茶园,满目苍翠。经过了一夏的光照和雨露,茶叶片片滴翠,清香四溢。漫山遍野的茶林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巾,环绕山梁。

开慧镇的农家果园里,蜜橘微黄,板栗压枝,诱人的芬芳满园飘荡。旁边的民宿里,主人们像艺术家一样雕琢着一草一木,用世外桃源般的体验,吸引纷至沓来的游人。

路口镇的水稻试验田里,巨型水稻迎风而立,以平均两米的高度俯瞰着这片熟悉而新鲜的土地。它们吸收的不光是阳光雨露,还有背后无数研究人员和农民的辛勤汗水。

黄花镇的柳吉观赏鱼产业园,颜色如绸缎般明艳细腻的锦鲤在鱼池里往来穿梭,雍容华贵,吸引着每个人的视线。采购商和游客络绎不绝,分享鱼的快乐。

江背镇的肉牛养殖场,体型健硕的牛儿悠闲地享受着早餐。中草药调理的饲料,散发出独特的芳香,与秋日乡村里的野草味混合,交织汇聚成一股温馨的农家味道。

在这金色的九月,丰收的场景说不完、看不尽。长沙县17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热气腾腾。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一串串数字,让人触摸到乡村振兴的真实模样:

1—8月,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6亿元;

全县接待游客806.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09亿元;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54.9万千瓦,农机综合化水平达79.3%,装备水平居全省前列;

……

数字令人振奋,农民的内心激情满溢。他们不知疲倦地劳动在田间地头,好一幅醉人的乡村丰收画卷。

老陈抽完一支烟,带着脸上尚未褪去的笑意,起身离开。他在金色稻浪间踱过,背影镀上霞光,厚重而坚毅,辽阔如这永恒的大地。

春华 蔬菜

“精致农业”吸睛吸金

“秋老虎”余威不减,长沙县春华镇九龙蔬菜基地大棚内,更是热气腾腾。上午10时30分,杨亮先和她的7个姐妹已经在空心菜大棚内工作了5个小时。杨亮先一边整理采摘好的空心菜,一边用衣袖抹汗珠,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顺着她们的目光望去,春华镇九龙蔬菜基地的大棚内,苋菜、西红柿、包菜等长势喜人。西红柿树上结满红彤彤的果实,几名工人正在采摘。更远的地方,空心菜、茄子、辣椒等也长势正好,这些夏季蔬菜不少已经收割了一茬,秋季的蔬菜也成熟在即。

基地内,最亮眼的还是平常难得一见的台湾菜种。由于气候差异,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菜田,产出的都是适宜本地栽植的菜种。随着九龙蔬菜基地建设完成,强大的研发力量和规模化的种植,让樱桃番茄、抱子甘蓝、法国香菜等蔬菜扎根春华,成为长沙人餐桌上的佳品。

“建成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600亩,建成标准单棚289个,基地两个智能温室大棚投资1200多万元。”九龙蔬菜基地负责人蒋祖丰介绍,台湾农业以“小而精”取胜,更注重精细管理以保障产品的品质、安全。通过专家团队和菜种的引入,九龙蔬菜不仅在基地内做到了“精致农业”,而且还常把来到九龙蔬菜基地的菜农带去育苗中心参观,向他们推荐台湾精致农业,用实例告诉大家种优质蔬菜不仅是为了食用,还可以用作休闲观光,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春华镇,以九龙蔬菜基地为代表的项目在全县已形成优良示范效果,“湖南农业看春华”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依托示范项目,春华正大力建设高质量设施农业,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牢牢嵌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扎实地将长沙县春华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为长沙县富北战略支撑点、长沙市田园综合体引爆点、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

路口 巨型稻

稻花香里说丰年

9月19日一大早,周应良扛着锄头来到田里,察看水稻长势、灌溉情况,“现在是稻子成熟的关键时节,不能有半点马虎。”

看着逐渐变得金黄的稻子,周应良忍不住将一束稻穗放在手心掂量,在数清稻谷粒数后,他咧嘴大笑,“种了几十年田,今年晚稻的亩产估计要上700公斤!”

今年70岁的周应良是路口镇路口社区农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虽然只有十来亩田,但种起来累得够呛。”想起过往,周应良叫苦不迭。那时候每个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可到头来一算账却赚不了几个钱。要是遇到暴雨或干旱等天灾,收成就会大打折扣。

去年底,周应良将农田流转给了当地的长沙智发农业生物有限公司,每亩农田得250公斤稻谷。因为种植水平高,加之又舍不得与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田说再见,他又被公司雇佣,专门负责田间管理,每月还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拿。

“现在种田轻松多了,都是机械化。插秧有插秧机,施肥有植保飞机,收割有收割机,甚至晾晒谷子也不用了,直接用烘干机就行。”周应良说,自己每天只需要到田间查看病虫灾害和灌溉情况等,“相当于城里人早上散步锻炼一样,而且空气还清新。种田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让周应良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来,随着镇里举办的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前来体验农耕文化的游客一波接一波,田里的油菜花成为大家竞相拍照的美景,不起眼的农家菜也成为抢手货。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农业科技示范区、种子博物馆、手工DIY……道路旁竖起的规划效果图上,展现出路口镇未来的业态更多样。从过去传统的水稻种植向新的田园综合体转变,折射出近些年包括路口镇在内的长沙县北部农业的新发展。

“如今,农业真正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也成为了令人向往的职业。”周应良介绍,相信在党的好政策下,农民的日子将越过越好。

开慧 小水果

笑容像秋枣一样甜蜜

秋风吹熟了果子,吹拂着勤劳的果农。一大早,开慧镇田茂农庄的范田茂在果园转悠,查看果树施基肥情况。

他把秋季施肥称作“月子肥”。秋施基肥是果树周年管理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次施肥。查看果树的施肥情况后,他挺满意,“明年挂果肯定比今年还要好!”

范田茂家住开慧镇白沙村,他是湖南田茂现代农庄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经营这座2000余亩的农庄已有9年。回想起从前,他坦言,作为长沙县北部偏远农村,白沙村曾经是典型的农业乡村,然而陈旧的水利设施却一度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绊脚石。

今年长沙县有了旱情,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农庄各季水果的长势。农庄整修山塘8处,种植区节水灌溉系统、休闲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为数字化的精细管理提供了保障。

让他振奋的是,近年来,白沙村大力发展小水果产业,面积有8000多亩,“小水果之乡”声名远扬。原白沙乡并入开慧镇,小水果产业和生态旅游资源可以搭上“开慧”这块金字招牌。开慧镇举办了一系列小水果文化旅游节活动,游客纷至沓来,依托活动,田茂农庄的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月桃花开,四月梨花香,五月后桃李枣梅相继成果……”以园内主干道为观光产业带,农庄形成了“一带四园”的果园产业布局。范田茂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开慧已基本实现季季有水果,他将争取实现农庄也季季有水果,再争取实现月月有水果。

如今,长沙县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茶等经作产业,正在努力构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截至9月,长沙县今年果园面积达9.72万亩,水果产量3.35万吨,产值达2.81亿元。

秋风拂过,范田茂脸上漾起笑容,一如枣树上脆枣般甜蜜。

金井 茶叶

茶园里长出绿黄金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指秋茶)。”这句长沙俗谚讲的是,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茶叶的香气。当下,金井镇湘丰茶园里爬满山坡的绿色,已预示着今年秋茶的丰收。

茶农吴先艳正采摘着嫩绿的茶叶。她双手上下翻飞,一粒粒清香稚嫩的芽尖便落入篮中。“最多的时候,一天能采六七斤茶。”今年秋季雨水不多,气温也高,她估计到10月份,这里的茶叶就能够大面积采摘。

湘丰茶园里,不仅有茶农,还有游客。“这里既可骑车穿行,又可拾阶漫步,体验采茶制茶,尽情赏茶品茗,顿觉身心舒畅。”来湘丰游玩的游客李双槐感叹。

站在田间,湘丰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介绍,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在湘丰村,茶博园、花园、虎园……这样的景点串起了一个新的产业链。

据了解,截至2017年末,湘丰村已流转土地2315亩,农户在村里企业务工的年收入有8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年初的8.5万元增加到年末的38.5万元。

金井茶业也在原来茶叶种植和加工的基础上,按照休闲旅游、亲子体验的模式,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如今,金井已不仅有茶业生产基地,还有一个茶叶产业的全产业链,建有茶文化公园、茶文化旅游景点、茶文化科普中心等。近年来,金井镇以“清和金井”的茶文化精髓为主线,串联各大要素打造“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茶旅经济发展之路。

黄花 观赏鱼

贫困户“鱼跃农门”

“鱼塘里也有供给侧改革,比如从养食用鱼到养观赏鱼的转变。”站在柳吉观赏鱼养殖基地的塘堤上,柳国军将一条条锦鲤从养殖池装进有氧运输袋。心里高兴,手上带劲。他刚接了一个2500条锦鲤的大单,要趁着天黑前运送出去,“这些都是宝贝,大的上万元一条呢!”

柳国军常年养殖销售数十种、上万条锦鲤,占据了湖南观赏鱼70%的市场,一年创造产值逾5000万元。先富带动后富,柳国军成立养殖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技术、苗种、销路都由公司负责,观赏鱼生产初期环节交给养殖户负责。

“搭帮柳总,带着我养观赏鱼,赚了一大笔钱。”黄花村水金组的邓国杰是柳国军最早发展的农户之一。邓国杰承包的15亩鱼塘,一开始是做钓鱼休闲生意。近年来,钓鱼休闲市场不好做,邓国杰只能看着生意下滑干着急。

“跟我做,保证你赚得比现在多。”正当邓国杰一筹莫展之时,柳国军来到了他家,给他带来了几十公斤鱼苗。鱼苗长得飞快,4个月后就能长到1公斤重,柳国军再来回收。送鱼苗,包销售,这种保本无忧的模式给邓国杰每年带来近10万元收入。

在黄花镇黄花村,像邓国杰这样的农户有100多家,一家老小围着锦鲤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脱贫致富。

坐拥黄花机场,包罗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黄花综合保税区,黄花镇寸土寸金。百天征地拆迁8000亩,如何在农业用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让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以柳吉观赏鱼为代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正是黄花镇落实“乡村振兴”所交的答卷。

除柳吉观赏鱼外,2018年黄花镇还申报了华穗农庄、新江生态园、绿叶水果基地等7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金阳龙驹、津之源、湘丰智能3个现代农业科技项目,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无限的价值,让新时代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江背 肉牛

乡亲们赶着牛儿奔小康

江背镇的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合作社里,女牛倌郭为波走进牛舍,牛儿们纷纷伸出头来,等待着主人向它们投喂“营养大餐”。尽管现在合作社里已经请了不少工人来帮忙,但每天早上来牛舍走一圈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这些年,因为养牛,我成了‘网红’,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的合作社,订单越来越多。”郭为波喜笑颜开。她的合作社采用生态养殖方法,效益突出,知名度也越来越大。

去年,她加大合作社设施条件投入,为养牛场增建了1200平方米的储草库,新修了1500米的园区水泥路,全年销售额增长了20%。接下来,她准备建设生态牧场,开展生态旅游项目,从单一的养殖业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园区。

不仅如此,郭为波还带动当地农户通过养牛产业脱贫,在如今的长沙县自成肉牛养殖合作社里,现有成员112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1户。

54岁的江娥玲是江背镇梅花社区的一名普通村民,其丈夫身有残疾,两口子想养牛又没有资金和技术。郭为波得知情况后特意来江娥玲家,实地了解情况。“他们两口子都十分勤劳,是实实在在想要脱贫的人。”

很快,江娥玲和附近村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还利用扶贫贷款建起了牛舍,免费领到了郭为波提供的牛只。不仅如此,江娥玲的牛只还能享受跟踪、定期查看、疫苗注射等服务,真正免去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江娥玲养起牛来也特别有干劲,去年,她通过养牛获得5万余元收益。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姜国 田王兵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