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一轮“车间革命”上演 “机器换人”助力浏阳智造

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欧智通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智能化的生产线已经替换了大量的人工作业。

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小药剂生产线。

红网时刻记者 刘露 长沙报道

印刷、贴片、回流焊、测试……在浏阳经开区湖南欧智通科技有限公司一生产车间里,无线WIFI模块制造所需的各项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这里,每小时有近万个无线WIFI模块成功下线。在偌大的车间里,记者只看到数名工人操作着十几台机床,机器不停地运转着,全自动智能化的生产线已经替换了人工作业。一台台镭射扫码机将企业的标识喷射到一块块小小的集成芯片上,“浏阳制造”将随着这些小小芯片走向全球。

转型升级 加减法中见真章

“为了打破招工难的僵局,降低企业成本,我们投入智能生产车间,大大减少了一线工人的用工需求。”欧智通生产顾问徐阳轮介绍。

减的是人工,加的是效率。站在生产线前,徐阳轮告诉记者,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10个人,现在只需要4个人,成本降低了60%。原来每个月的生产量是200万片,2018年投入新的智能设备后一个月生产量达到400万片。

“‘机器换人’在做数量‘减法’的同时,还做了质量的‘加法’。在采取流水化作业的制造企业中,任何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产品的瑕疵,而机器精准、有序的特性能有效避免一些人为失误,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徐阳轮说。

徐阳轮认为,从长远来看,“机器换人”才是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的长久之计。前提是企业要做好长期、大幅投入的准备,这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徐阳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10名工人,每人每月工资3800多元,包吃、住和社保,一个月工序的人力成本为5万多元,一年累计接近60万元,此外还有额外的工厂福利、补贴、奖励等支出。

“机器换人”后,人员成本降低5-6成,算上机器消耗和电力成本,但后面就没有了购置机器的成本。从长远来看,机器在次年就能节约成本,几年即可收回成本,这是非常可观的改变。

迫在眉睫 不转型就面临被淘汰风险

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小针剂玻璃瓶在生产线上,经过了密封、分盘、消毒、质检等环节,从头至尾设备均能感应完成各道工序,井然有序的机器作业让原来需要30多个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10多个人,产能却提高到了原先的3倍以上。在浏阳经开区华纳大药厂的智能化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上,机器欢畅,几名工人正巡查设备运行状况。相比几年前,这条新装备的智能化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工人减少了,生产效率却大幅提高了。

“我们近几年每年生产量保持30%左右的增长,而总体生产人员数量却稳中有降。”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高翔兴奋地说,这一切得益于公司实施的“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策略。

面对劳动力成本攀升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夹击,该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潜心制药的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战略,以智能化对冲人工成本,以技改创新,培育新动能。据悉,该公司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销售收入的5%-10%,并且2018年在智能制造上的投入就达到5000多万,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技术革新。

“不转型不行啊,还不转型企业慢慢就会被淘汰!”高翔说,近年来,华纳大药厂围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厚积薄发,今年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

记者还了解到,华纳大药厂面对药渣处理难题,新投建了国内第一套智能自动化药渣综合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能将中药生产后的废弃药渣,自动处理成为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蒸汽热能被再次循环利用,以满足生产所需。

“中药材提取后剩下的药渣固废,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交专业公司运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既会给企业增加大量运输处理成本,还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高翔说。而如今,正如记者看到的,经过先进的智能装备投入,这些曾让企业和园区头痛的药渣固废得到了科学处理,既彻底解决了药渣污染环境问题,又能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软性条件 让“车间革命”更有底气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各项社保费将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不少企业的运行成本将一定程度上增加,而企业加快研发创新、智能化制造,推进“机器换人”,正是企业求变、应变的题中之义。

智能制造、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中描述智能制造所必备的元素。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浏阳经开区近年来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欧智通、华纳大药厂,在浏阳经开区还有蓝思科技、盐津铺子等20多家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并取得了实效。企业正在上演新一轮“车间革命”,推动“机器换人”。

与此同时,高端人才是推进智能制造的“软性条件”。近年来,浏阳经开区加大创新型团队、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以重大项目建设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作为支撑平台,创造优良生活、科研和创业环境,并结合各级人才政策,积极引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所需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才。

据悉,该园区将力争三年内聚集智能制造装备设备的制造企业20家以上;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覆盖率,新增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20个,新增智能制造技术改造企业10家,基本实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重点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制造;同时以“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全面应用“互联网+”,加快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培育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对浏阳经开区而言,准确把握智能制造这一机遇,不仅能走出一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路径,还能在推动园区新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先机。

来源:红网

作者:刘露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18/09/17/45998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