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首届学员毕业


1.jpg

昨日,长沙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首届学员毕业典礼举行。三年来,培养计划共招生1634人。图为农村电商课堂。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长沙晚报记者 李静 实习生 周湘豫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上学。得益于“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1600余名农民只需承担小部分学费或教材费,就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昨日,长沙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首届学员毕业典礼举行,首届学员顺利毕业,20名“优秀毕业生”和53名“优秀学员”获得表彰。

2015年,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沙市启动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这是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之后,又一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举措。

将大学办在家门口,将高等教育资源送上门,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个体与小组相结合、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日常管理与创新培养相结合,用“不离乡土、不误农时”的教学方式切实解决了学员的后顾之忧,培养计划激活了农村的“一池春水”。

三年来,培养计划共招生1634人,67名学员在入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200多名学员当选为村“两委”委员,一大批农民大学生体验了边工作边学习的艰难与繁忙,也收获了个人成长、工作与事业进步的快乐与喜悦。大部分学员成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奔走在脱贫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面对农村面临的巨大人才需求压力,“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自觉肩负起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责任,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把握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新态势,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针对性。

据悉,长沙市“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将进一步拓宽招生范围,鼓励种粮大户、养殖大户、致富能手、退转军人、高考失利的返乡青年、普通群众报读。在开设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专业,切实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还将建立培养使用的长效机制,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农民大学生充分支持,使他们能够留得住、干得好。

学生档案

文莎,长沙市创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15年9月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就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

学业汇报

“我是带着情感回农村的,因为我深深爱着农村。”农村曾经是很多年轻人想走出去的地方,而文莎却被乡愁牵引而回。她顶住父母的反对及亲戚朋友的劝阻,毅然支持丈夫放弃年薪20万元的工作回到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

茶亭镇地处长沙市区最北端,属于丘陵地带,土壤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较多,非常适合红薯种植及加工,但因数量少、难保存、销路窄等原因一直没有形成产业。回乡后文莎和丈夫将目光锁定在手工红薯粉上,从家庭作坊起步,一心一意种植红薯,创立了“薯夫妻”品牌红薯粉。

2015年,爱学习的文莎积极报名参加首届“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开学之初,文莎的大女儿刚上幼儿园,家里还流转了400多亩土地,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她没有耽误学习,每天晚上等女儿睡觉了,再回到办公室学习。

电大的学习带给文莎不少新思路。结合学习的“创业实务”“管理学基础”等课程知识,文莎和丈夫决定将重心转向红薯深加工,并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建立了红薯加工厂,将“薯夫妻”品牌做大做强。“薯夫妻”红薯粉因无任何添加、手工制作、绿色无公害深受广大顾客的好评,手工红薯粉产量、产值逐年翻番。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公司已建成标准化红薯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设施大棚20亩,成功申办QS认证和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文莎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为基本支撑,并与湖南农科院进行合作,使红薯高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她将在电大学习中得出的经验运用到公司管理中,将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文莎还免费向本村40户贫困户提供种苗、田地、农机服务、技术培训和指导,带领他们走上农村产业致富的道路。她先后被评为长沙市“农村创客”、望城区“最美巧媳妇”、茶亭镇“最美乡贤”。

学生档案

刘紫翎,现任长沙县星沙街道金茂路社区妇联主席、卫计专干、文化专干,金茂路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2015年9月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就读行政管理专业(村镇管理方向)本科。

学业汇报

在社区工作以来,刘紫翎兢兢业业,一边学习一边积累工作经验,尤其是报名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后,她积极尝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2017年5月,刘紫翎被推选为星沙街道金茂路社区居委会委员、妇联主席,主管社区妇联、卫生与计生、文化工作。秋季入学后,她更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努力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坚持“首问原则、微笑面对”,做好社区的“文明窗口”。

今年6月,社区一起家庭教育矛盾调解中,刘紫翎一个接一个电话打给当事人,一遍又一遍上门做调解。为了能更专业地帮助这个家庭,她还邀请长沙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老师上门分享亲子教育方法。经过不厌其烦的沟通,这对夫妇终于认识到以前教育方法不恰当,主动报名参加家庭辅导师的学习。

“既然分管妇联工作,那就要全身心推动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一名90后,刘紫翎干劲十足。在社区,她启动创建“妇女儿童之家”活动;开展“崇德向善迎新春 红红火火过大年”巾帼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及残疾人为重点,用志愿服务关爱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开展“妇女维权行动”,认真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及时反映妇女群众的合理诉求,为妇女提供有关婚姻家庭、反对家庭暴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

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基层管理实际展开,这给了刘紫翎学以致用的机会。如今,金茂路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刘紫翎也带头参加相关演出和比赛,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不忘初心 励志前行”,刘紫翎用她的信念、她的热情、她的真诚、她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学生档案

文胜华,中共党员,宁乡市社会贤达,2016年创办宁乡香绿苗木花卉合作社,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兼任支部委员。2016年9月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就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

学业汇报

文胜华从事苗木种植工作十多年,丰富的从业经验成就了他“小专家”的美誉。周边乡亲一遇到苗木种植方面的难题就会找他,他会不厌其烦地解说、指导,甚至上门提供“免费服务”。从事苗木工作多年,乡亲们在产品销售渠道上的困难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农民大学”农村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他发现“农产品营销实务”和“创业实务”这两门课程对解决这些困难很有帮助,让他的思路更加开阔了,想法更加明确了,体会也更加深刻了。心动不如行动。2017年,文胜华正式开启创业之路,他的创业梦想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成为他创业致富的“坚强后盾”。

2017年6月,文胜华带领6位村民共同创办香绿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镇、村领导的指导下,汇集各方资金,在原有苗木场地的基础上再投资240万元,将原有种植基地扩大到200多亩,种植各种苗木花卉80多个品种。在文胜华的组织下,当年7月和8月合作社村民就销售苗木200多万元,直接创收40余万元,部分村民苗木销售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在指导苗木种植和培植的过程中,文胜华不仅把在电大所学到的种植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还组织村民走出去,不断提升村民苗木种植培植技术。合作社的成立也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兑现了文胜华创业之初“为村民服务,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带动大家劳动致富”的诺言。通过个人创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就业,文胜华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美丽之路。

除了认真学习,文胜华还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2017年,学校组织去沩山扶贫慰问时,他悄悄给贫困户留下几百元;在宁乡遭遇特大洪灾时,他所在的合作社捐款5000元。

学生档案

邓庆华,2015年7月任长沙县黄兴镇黄兴新村支部副书记,2016年任村支部书记,2015年9月至今在长沙县教师进修学校农村行政管理专科班学习。

学业汇报

黄兴新村位于长沙东郊,是黄兴镇政治、文化、交通中心。诸多历史原因加之村域人口众多,社情较为复杂。为缓解村民疑难问题较多的现状,邓庆华充分运用“村官领导方法与艺术”课上所学,将每月26日定为代表接待日,邀请镇国土所、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黄兴新村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听取百姓反映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记录在册,极尽所能为群众解决问题,来访群众较多时还给群众派发饮用水并引导到对应点咨询。活动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想搞好支村‘两委’工作,就要充分发挥村支部这个战斗堡垒的作用。”通过学习《农村党建实务》书本知识及与授课老师深入交流,邓庆华更加明确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

他主动上门找全村200多名党员谈心,按照村上实际情况建立了12个党小组活动室,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目前该村确立了党员联系户,成立了党员议事会,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全村党员没有违纪违规现象。2016年,该村支部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社会稳定了,老百姓才能生活得安心、幸福。”在镇政府和派出所的指导下,邓华庆结合所学的“农村常见法律纠纷处理技巧”,成立了黄兴新村治安巡逻队,2017年参与并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5起。自巡逻队成立以来,全村未发生大型农机器具和大型牲畜等被盗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称霸地方的恶势力,无邪教组织活动,无群体性械斗、闹丧和群众食物中毒等大事件,无拐卖人口、卖淫嫖娼、制毒贩毒及吸食毒品等社会丑恶现象。

担任村干部以来,邓华庆始终对事业兢兢业业,对群众情深意长,对自我严格要求,树立了新时期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当好了村民的带头人。

学生档案

张子龙,现任宁乡市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支部委员,主抓组织、纪检工作,兼任报账员、扶贫专干。2015年报名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就读行政管理专业(村镇管理方向)本科。

学业汇报

“在老师精心传授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下,我提高了自身理论知识和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开拓了视野,更加明确了村、社区管理等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科学理论。”农民出身的张子龙深知读书不易,所以他每课必到,学习极其认真,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工作,引导鼓励社区居民结合政策发展致富。

三年内,在张子龙的倡议和带动下,社区平整梯田、修复水生态,实现了户户通公路、路路亮人心、花草映美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老菜农”生态农业产业链,葡萄园“一路欢歌”,土鸡养殖年出万羽,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此外,张子龙根据所学不断加强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管理,和社区其他支委一道到各片召开党小组会,强化党建阵地建设,开好户主会,健全组织班子,选出居民代表,通过党小组、党员的模范带头,社区工作开展更顺利了。

“脱贫攻坚要找对‘穷根’。”张子龙知道,使适龄人员掌握一定劳动技能,才是拔穷根的好办法。三年来,他积极组织举办育婴师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电商扶贫培训、刺绣培训等农民培训班,累计培训600多人次。电商学员高巧妹通过网络发布信息让土鸡远销广东;育婴师学员胡雨星等人通过培训后上岗当月嫂,每月能拿6000元工资。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居民参加企业下乡招聘会,推介居民就业;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培训,积极与湖南老菜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社区贫困户9户34人预计今年全部脱贫。

社区近三年来还成立了煤炭坝镇霞光艺术团,煤炭坝社区腰鼓队、龙灯队、微马队、老年协会等各色文娱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社区赌钱、打牌的少了,邻里纠纷少了,既凝聚了人心,又开展了工作。

张子龙勤奋扎实的工作也获得了肯定,他多次荣获煤炭坝镇年度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学生档案

易丰稳,浏阳市易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效显著。2016年9月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就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

学业汇报

易丰稳从2008年起就开始承包荒山耕地,从事水稻规模种植,并于2011年12月创办浏阳市易氏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底,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启发,易丰稳拓宽思路,带领社员采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后,易丰稳学习了各方面先进技术,他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有机结合,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他积极争取,推动合作社成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展示品种达220个,袁隆平院士还亲临现场作技术指导和品种介绍。

“扩大营销渠道,就是降低生产风险。”根据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易丰稳带领社员积极创新创优产品品牌,积极参加大型农产品展销活动,建立了较为广阔的销售网络。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建立粮食统一收购销售模式,市场价格高时,合作社与农户进行利润分配;市场价格偏低时,合作社与农户共担损失。不仅减少了合作社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还促进了合作社的规模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对于如何破解传统农业收益低下的难题,易丰稳首先想到的是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捆绑到农民身上,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拿得起、放得下的变化和实惠呈现在农户面前。合作社通过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化运营模式,目前已实现水稻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一体化,逐步形成统一栽培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加工营销的示范体系,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粮食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

截至目前,合作社共计发展社员50户200余人,易丰稳也荣获湖南省种粮大户,市、县粮食种植大户等荣誉称号。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静 实习生 周湘豫

编辑:王娉娉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