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人才在长沙受到最大尊重享受最好服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市委、市政府近日发布《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简称“长沙人才新政22条”),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求才若渴”的强烈愿望。如果说过去几年长沙实施的“313”“3635”等人才政策是1.0版、2.0版,那么这次发布的“长沙人才新政22条”是加强和升级后的3.0版。

  “长沙人才新政22条”新在哪儿,有哪些“干货”,突破性如何?昨日,本报就此对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张宏益进行了专访。

  长沙为什么要出台《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

  迫切需求前所未有:这座城市渴盼加速集聚创新创业的“千军万马”

  重视人才是长沙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理念。当今时代是创新创业的“创时代”,激发人才活力与创造力尤为重要。

  首先是中央、省委对人才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同志强调,“要推进人才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省委围绕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央、省委把人才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应把中央、省委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部署作为重大机遇,抓紧贯彻落实。

  其次是长沙广纳人才的条件和需求前所未有。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长沙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进入新一线城市行列,城市环境宜居宜业,特别适合创新创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全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长沙。这些目标和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人才支撑和保障,需要加速集聚创新创业的“千军万马”。为此,我们必须在政策上、服务上、体制机制上加以配套。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出台了“长沙人才新政22条”。

  “长沙人才新政22条”的政策亮点有哪些?

  简而言之:投入百亿资金,惠及百万人才,提出百项政策点,体现“百分百”诚意

  “长沙人才新政22条”重创新、重服务、重人才生态的营造。就最突出的亮点来说,可以用“四个百”来概括:投入百亿资金,惠及百万人才,提出百项政策点,体现“百分百”诚意。具体来说:

  一是含金量足。未来五年,我们将整合全市财力,投入百亿元以上资金深入实施“芙蓉英才星城圆梦”推进计划,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对此我们做了认真测算,其中高精尖人才引进培育奖励资金8亿元以上,高校毕业生补贴资金20亿元以上,高技能人才奖励补贴资金3亿元以上,紧缺急需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引进培育资金6亿元以上,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资金10亿元以上。此外,我们还将组建规模不低于80亿元的各类产业扶持基金,并对人才创办企业实施动态支持政策。如一名国际顶尖人才来长创新创业的话,可以享受200万元奖励补贴+200平方米全额购房补贴+1000万元甚至1亿元的项目资助。

  二是普惠面广。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同志提出的“留住大学生、吸纳创新者、引进‘海归派’、培养‘土专家’”的总体要求,聚焦调动各类人才投身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未来五年将重点实施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紧缺急需人才集聚工程、青年人才筑梦工程、“长沙工匠”铸造工程、国际化人才汇智工程等五大工程和一系列创新创业扶持计划,既高度重视“顶天立地”的高精尖人才,又充分注重“铺天盖地”的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既强化需求导向,又兼顾“土洋新老”,对增量人才和存量人才精准施策,政策惠及在长的每一名创新创业人才,受益面将在200万人以上。

  三是突破性大。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同志指出,长沙要通过制度创新,打造人才高地。我们根据中央和省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精神,广泛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长沙实际和各类人才需求,出台了100余项政策点,可以说条条有新意、项项有力度。特别是在奖励补助力度、创业支持力度、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科技人才激励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比如,为加快高端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我们既奖励引进的人才,又奖励用人单位,还奖励引才荐才的中介组织。为充分发掘现有人才潜力,我们将建立考核评估、激励和退出机制,对创新创业成效突出的,予以持续奖励、动态支持;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取消相关待遇。

  四是诚意度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同志强调,人才是无价之宝,怎么重视、怎么优待都不为过。为充分彰显长沙对人才的真心重视、真心优待,我们坚持“不做表面文章,不开空头支票”“能管用、可操作、刚性强”的原则,奔着问题搞调研,针对“痛点”提对策,反复研究修改,出台了满满都是“干货”的一揽子政策。文件还特别提出,要在人才安居、子女就学、配偶随迁、就医保健、办事服务、荣誉激励等方面全面升级人才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对人才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以“百分百”诚意、“百分百”真情,把长沙打造成人才向往的创新创业之都。

  作为中部内陆城市,长沙在吸引和推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有什么优势?

  优势叠加:科教、平台、产业、人居等多种优势相得益彰

  长沙具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是全国科教高地和“双创”示范基地,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天然的创造活力。在互联网时代和高铁时代,长沙的创新创业优势愈发凸显。

  一是有科教资源优势。长沙高校云集、智力密集、人才富集,拥有58所高等院校,58名两院院士,近60万大学生,120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诞生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等世界级科研成果,城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科技竞争力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这是长沙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

  二是有发展平台优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长沙承担着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湘江新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使命,拥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园区,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高铁会展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湖南金融中心、南部新城等重点功能片区,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平台为各类英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有产业聚集优势。长沙有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文化创意、旅游等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即将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住宅工业、健康产业等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军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崛起。正因为产业的发展,长沙成为过去10年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良禽择木而栖”,产业兴旺必定带来人才的兴旺。

  四是有舒适宜居优势。长沙独具“山水洲城”的秀美风光、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创意之都,基础教育在全国名列前茅,医疗卫生水平较高,素有“北协和、南湘雅”的美誉。同时又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已开通直达国内外90多个城市的航线,高铁可直达2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商品住房价格在全国一线城市中最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九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们相信,这些优势的叠加,必将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青年决定城市的未来,长沙如何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全链条支持:零门槛落户、低成本安居、保姆式服务

  城市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强则城市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是人才竞争的重中之重。此次市委、市政府以空前政策力度实施青年人才筑梦工程,将在未来五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就业创业,把长沙打造成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在长落户并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将享受到全链条的补贴福利和政策支持:

  一是零门槛落户。大力突破以往的政策障碍,实行毫无附加条件的“零门槛落户”。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凭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

  二是低成本安居。在长工作、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首套购房不受户籍和个税、社保缴存限制;本科及以上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首次购房的可获得购房补贴,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可获得生活补贴。

  三是保姆式服务。从见习到就业,市政府将提供见习补贴和5000个基层公益性岗位;创业可以享受创业培训、一次性开办费、经营场所租金等多重补贴,优质项目还可得到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同时,政府还将采取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措施,着力解决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长沙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铸造“长沙工匠”:提高政策待遇、加大奖励力度、夯实培养平台

  “长沙制造”呼唤大批高水平的“长沙工匠”。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加速崛起,2016年成功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打造一流的产业,需要一流的产业工人。为此,我们鲜明提出实施“长沙工匠”铸造工程,明确未来五年要重点在先进制造领域培育引进15万名技能人才、3万名高技能人才,并将采取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

  一是提高政策待遇。首次明确将高级技师纳入高层次人才范畴,对于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给予省市级领军人才的政策待遇。技师以上技能人才首套购房可不受限购政策制约,高级技师首次购房还可享受3万元购房补贴,优秀技能人才优先推荐劳模评选。

  二是加大奖励力度。通过晋级奖励、竞赛奖励,激励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如对企业引进或新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职工,分别给予2000元、5000元奖励。对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的技能人才给予配套奖励,对“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和用人单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重奖。同时组织“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等大型技能竞赛活动,并对获奖者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奖励。

  三是夯实培养平台。为激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新政不仅激励人才,对院校、企业等培养载体也给予了强有力支持。支持办好一批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创办新型技师学院,对输送技能人才多的院校,按人头予以奖励。对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配套支持。

  长沙在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上有什么改革措施?

  有突破、更开放:向用人单位放权、给人才松绑鼓劲、与市场主体合力

  改革是吸引人才的最大红利。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正加快向纵深推进,倒逼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开放、突破。坚持市场化导向,下放权力、放宽门槛、放开空间,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是“长沙人才新政22条”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是向用人单位放权。以往企事业单位引才受到编制、身份、职数、工资总额等许多制度制约,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本次人才新政从允许事业单位自主招聘、设立特设岗位和流动岗位、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项目工资制等方面着手,切实优化政府人事管理职能,最大限度保障了用人单位自主权。

  二是给人才松绑鼓劲。人才流动不畅、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方式不多,也是以往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次人才新政明确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基层兼职,鼓励人才实施科研成果转化,推行国企人才股权分红激励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三是与市场主体合力。将用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全面纳入支持范畴,力图打破政府“独角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服务。如文件提出要建立以能力、业绩、薪酬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对全市高层次人才按照A、B、C、D四类进行评价认定,享受相应政策待遇。这就意味着,人才评价将主要由企业行业说话,比如一个蓝领工人,无论他学历高低,只要在某个行业拔尖,企业肯花高薪聘请,就会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这些措施,将更好地调动市场主体育才、引才、留才、用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长沙如何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人才服务升级版:安居无忧、子女入学无忧、就医无忧、办事无忧

  人才最看重的是服务。“长沙人才新政22条”提出打造人才服务升级版,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让人才舒心生活、安心工作、潜心发展,创造最大的价值。

  一是让人才安居无忧。长沙着力打造人才安居家园,一方面推行人才租房购房补贴,最高可享受200平方米的全额购房补贴;另一方面,我们优先和鼓励人才在长沙购房,如对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在长沙购买首套房不受户籍、个税、社保缴存限制。同时还鼓励支持各园区在人才集中地建设精英社区和青年人才公寓,全面满足各类人才的安居需求。

  二是让人才生活无忧。家庭是个人安心、舒心、顺心的重要保障,子女教育问题是人才关注的重中之重。长沙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优化人才子女入学,ABC类人才子女就读中小学、幼儿园,可在市属学校“选读”。同时,推进名校进园区、建设高水平国际学校,让长沙作为教育强市的优质资源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重大亮点。我们还将人才医疗保健、配偶随迁等作为重要服务内容,在市属三甲医院开通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配备健康顾问和就医服务联络员,切实做好诊疗和健康服务。对于人才配偶,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可安排在对口部门,其他类型的也将优先推荐就业。

  三是让人才办事无忧。我们将突出“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腿”,建设集项目申评、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APP,为人才提供“一键式”服务;配备服务专员,为人才提供点对点的“上门服务”;在全市各级政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向高层次人才发放“长沙人才绿卡”,构建人才办事“只跑一趟路、只进一张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建立长沙高端智库、发展产业人才协会、建立全国性高端产业人才联盟、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等措施,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使人才得到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将完善市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A类人才直通书记、市长渠道,及时了解和解决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困难和问题。

  如何保障“长沙人才新政22条”各项举措全面落实?

  联动机制、刚性责任:正加快制订30多个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

  文件不能落实,就是一张废纸。确保“长沙人才新政22条”落实,必须健全联动机制、强化责任刚性。为此,我们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政策落实:

  一是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市委常委会决定升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同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市委副书记徐宏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迎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张宏益等同志任副组长,并进一步提升市委人才办统筹协调功能,充实各级人才工作力量,增强系统执行力。

  二是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围绕“长沙人才新政22条”,明确各有关职能部门责任分工,加快制订30多个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三是切实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围绕文件提出的人才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形成全市上下统筹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文件还特别强调,对政策落实不力,服务不主动、不作为、慢作为的,将及时问责处理,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

  此外,为了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类人才全面掌握“长沙人才新政22条”的政策内容,市委、市政府明确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安排专人做好政策咨询解答工作。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地址:长沙市岳麓大道218号市委办公大楼5楼502房)联系电话:0731—88667259;联系人:周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才发展处(地址: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669号市人社局22楼2204房)联系电话:0731—84907692;联系人:谭思佳。欢迎各方面人才与我们联系!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