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潮涌湘江——写在省委省政府为湖南湘江新区授牌两周年之际

  长沙晚报记者 朱敏

  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光荣与梦想而生,她注定不凡。

  2015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南湘江新区正式跻身国家级新区行列……消息传来,星城为之沸腾,中部为之瞩目,更吸引了来自全国以及世界的目光。当年5月24日,省委、省政府为湖南湘江新区授牌。这一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正式拉开建设发展的大幕,扬帆起航。

  汇聚起多方资源发展,她步履铿锵。在这片120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新区集聚了3区县(市)、5园区以及多个国家级平台,改革创新、统筹融合,正以全新的面貌加速前行。

  湘江西岸,新城崛起。每月都有新亮点,每季都有新变化,每年都有新形象……两年弹指一挥间,湖南湘江新区不断升级、日新月异,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中,贡献着更加强大的“新区力量”。

  大谋划:科学决策,体现智慧与担当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扛回这块金灿灿的“国字号”招牌,如何按照“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聚集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实现最大“功率”输出?这一切,考验着湖南的智慧和担当。

  事实上,新区发展的背后,是一步步科学决策的续力坚持。

  “要围绕‘强、优、精、特’,坚持精细工作,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彰显城市特色与个性,下大力气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岳麓山‘大学城’、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长沙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着力打造城市靓丽新名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参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长沙市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字字千钧,对新区的新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湖南湘江新区为载体,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努力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创造’升级。”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深入湖南湘江新区调研产业发展时强调,要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

  “湖南湘江新区要勇立潮头,争当国家级新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多次走进湘江西岸,调研项目建设,解决发展难题。他要求新区瞄准“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的目标,以高端产业支撑新区做强,以国际品质立起新区形象,以改革开放厚植新区优势,不负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的盛名。

  “按照高端发展、品质发展、融合发展的要求,促进高端要素向新区集聚。”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要求新区必须紧扣“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凝聚共识,集聚资源,发挥融合优势,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建设更高品质的国家级新区。

  ……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湖南湘江新区,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准科学的顶层设计、优质高效的工作推进中,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大改革:先行先试,注入不竭动力

  一座新城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何况是肩负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国家战略使命的湖南湘江新区。

  两年来,新区紧扣“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全力推进改革发展建设,为新区快速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完善规划体系。《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湖南湘江新区“十三五”规划》《湖南湘江新区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完成编制并印发,空间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加紧推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政策意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装备制造在长沙高新区规模工业中占比下降至41%。设立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重大战略项目基金,通过直投、成立子基金、跟投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其中,产业发展基金开全国之先河。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和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新区内社会投资房建类项目审批时限由23天缩短到17天,行政审批提速25%以上;市政类项目审批由43天缩短到25天,审批时限缩短40%以上。

  ——推动人才制度改革。出台《湖南湘江新区创新创业人才奖励扶持办法》,对国家级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最高给予150万元奖励,对青年创业人才给予3万~5万元补贴,形成阶梯式人才奖励机制。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星级贡献“三通道”晋升平台,让所有人才都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和职业规划的成长路径。

  “改革创新,需要迎难而上的魄力,更要舍我其谁的担当”,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曹立军多次强调,如今,新区正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实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绩效在一线考核、奖惩在一线兑现,形成了人人争当“实干家”的良好氛围。

  大融合:顺势而为,抱团发展走新路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新区的建设者们深知,融合是整合资源的发展所需,也是当今时代的鲜明主题。

  两年建设实践,湖南湘江新区探索出一条大开放、大融合的发展新道路。

  融合,是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大联动。

  新区内3区县(市)、5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以岳宁大道、黄桥大道南延线等为重点,打通和提质重点片区之间连接通道,逐步构建新区外环线,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产业流加快流通,构建起一幅各种资源要素无障碍流动的生动场景。

  融合,是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大抱团。

  新区围绕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努力打造智能制造中心、现代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旅游度假中心、电子信息中心;突出抓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努力打造智力密集的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创意中心。

  融合,是对外汇集域外要素的大开放。

  新区以金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服务京广高铁西复线、长九高铁、渝长厦高铁、港铁联运等规划建设,争取通用航空、航站楼项目,推进湘江新区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保税仓等建设。同时,向北强化与城陵矶港、湘阴联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开放新门户;向南加快与湘潭九华对接,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共同打造国家级城市群。

  融合,是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的大发展。

  新区着力打造精美城区,以湘江西岸为主轴,以梅溪湖、洋湖等区域为重点,全面优化城市的天际线、轮廓线、亲水度,努力塑造媲美现代都市的“城市会客厅”。

  建设美丽乡村,“不搞大拆大建、杜绝千村一面”,依托莲花镇、雨敞坪镇以及湘江古镇群建设,精心打造一批最美乡镇、最美公路、最美村落、最美屋场、最美农家,促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持续推进“清霾”“碧水”“净土”“静音”,实施“河长制”“路长制”“城管下乡”等行动,坚决打赢湘江保护与治理攻坚战,突出抓好龙王港水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在打造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潮流样本典范的过程中,一个具有现代特征、湖湘特色、生态特点、人文特质的高品质新区正款款走来……

  大蓝图:崛起奋进,湘江之畔好风光

  五月,夏花绚烂。“五一”期间,全国游客“攻陷”长沙。腾讯公司日前发布的热力地图显示,“五一”三天,梅溪湖商圈汇聚超过237万客流,最高一天客流超过82万,达五一商圈的三分之一。

  “住到滨江板块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空气好,不堵车,环境宜居。”在市内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他喜欢带着家人去梅溪湖、洋湖、巴溪洲游玩,逛街就去奥克斯、步步高、河西王府井等地。

  这只是长沙一位普通市民在湖南湘江新区的现实生活和直观感受。如今,一座承载200万人口、支撑2000亿经济总量的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创新之城、品质之城,正崛起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下。

  根据省政府2016年4月批复的《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新区将努力成为带动湖南省和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树立全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标杆。

  到2025年,实现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左右、城镇化率达89%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漫步湖南湘江新区,重大项目遍地开花,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梅溪湖国际新城、滨江新城、洋湖生态智慧新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就像“四朵金花”竞相绽放,新区大地处处迸发出创新创业的生机活力。

  今年,湖南湘江新区以“项目推进年”为契机,引进一批产业链前端、价值链高端的大项目、好项目。1-4月,新区成功签约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逾855亿元。其中,“港洽周”新区签订13个项目总投资约325.6亿元。包括投资102亿元的梅溪湖亿达健康城、投资130亿元的皇庭青青世界等在内的大型项目纷纷入驻建设。

  当梦想照进现实,是奋斗让青春闪闪发亮。

  满载着希望和收获,“湖南湘江新区”号高速动车,正在“三区一高地”的战略轨道上,进挡加速,行稳致远……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敏

编辑:王娉娉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