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杨屾 长沙报道
给历史以文明,给文物以生命。
1月20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迎来一只神兽,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音乐剧《甪端》即将上演。
故宫首部儿童剧《甪端》。
2024年伊始,最先登录大剧院的节目,同样是小观众们喜爱的美国原版音乐舞台剧《汪汪队立大功—救援先锋》。
梅溪湖畔,汪汪队与孩子们一起,完成这次“剧场限定版”救援任务。
全新的演出季,不仅有舞台剧《悲惨世界》、话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爱尔兰踢踏舞剧《舞之魂》,还有《中华诗词大会》《高能科学秀》,稚气孩童和耄耋老人都能于此获取精神养分。
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即将上演。photo: Jeff Busby
开启正式运营的第7年,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展示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和包容性,不断探索剧目题材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元化,将艺术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将文化惠民推向更加深处,不断改变着群众对“芙蓉花”的预期。
艺术之花,在心中绽放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足够惊艳。
2011年,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扎哈·哈迪德女士在数位国际建筑大师的竞技中,采用花瓣落入梅溪湖激起不同形态“涟漪”的概念获得青睐。
这样美轮美奂的作品,任由惊人的曲线在严谨的数学和几何学土壤里野蛮生长,在数千人苦心孤诣地努力下,终于绽放。
夕阳下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翩跹独立、卓尔不群,犹如几片纯净的芙蓉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生命的质感。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1800座大剧场、500座的多功能剧场和展厅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的艺术馆组成。
艺术中心的“野望”不局限于建筑之美,它被寄托着深深的期许,那就是成为对接世界顶级艺术的美妙链接点。
北京有国家大剧院,上海有东方艺术中心,广东有广州大剧院……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于任何一个雄心勃勃的城市而言,大剧院都不能缺位。
当“花开”湖畔,大型歌剧院不再是湖南的空白,开始彰显着建设夯实文化强省的盎然生机。
剧院的建筑是静止的,但剧院营造的文化氛围是流动的。
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场场爆满。摄影师:映洲
英文歌剧《红楼梦》,将中西文化交融碰撞,是用世界语言诠释中国文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斯拉法的下雪秀》,带来一场极致的沉浸式体验,一场感官盛宴,在视觉、触觉和听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享受。
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是音乐剧爱好者伦敦西区打卡朝圣之作,小演员们精湛的演出,博得了长沙观众的惊叹和掌声。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将歌、舞、音乐等多种舞台形式集于一体,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现我国精准扶贫的重大成效、先进典型和伟大精神。
自2017年9月开业至今,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共承接1533场演出,超140万全国观众走进剧场,剧院注册会员破40万人次,各平台关注用户破50万人次。
“艺术之花”,开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
文化惠民,高贵而不贵
莎士比亚说,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戏剧的魅力,能带领人们穿过时间长河,打破空间壁垒,去感受另一个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歌剧爱好者“朝圣”,悉尼歌剧院是国家的象征,这些“豪掷千金”的艺术圣地,往往会有消费水平太高的固有观念。
这不是大剧院之所以诞生的初衷,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也并未沉默。
在湖南湘江新区的大力扶持下,大剧院倾力打造“公益文化惠民基地”和“艺术教育普及基地”,贯彻落实“文化惠民,高贵不贵”宗旨。
越来越多人爱上剧院、爱上艺术。
2017年,大剧院引进来自英国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保镖》,特别给全市大学生推出了3000张60元的学生票。
彼时,一位来自湖大的学生非常感慨感动,能以这么低的票价看到国际最顶级的音乐剧,就不需要省吃俭用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圆梦了。
2018年起,梅溪湖大剧院联合湖南高校专门推出“大学生艺术圆梦计划”。
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在内的学生只有凭借有效证件,只要花费60-100元,即可买到实际价值120-380元的演出票,让大家敢于进剧院,真正提升艺术涵养和欣赏水平。
今年24岁的杨越华,毕业于中南大学。“印象中,最难忘的一部作品是音乐剧《梁祝的继承者们》。”杨越华最初是被音乐剧动人的歌声吸引,在学生时代,极为亲民的价格让他能每年观赏20到30部艺术作品。
无论是全本歌剧《图兰朵》,还是舞剧《只此青绿》、话剧《四世同堂》,能几乎无负担地欣赏这些顶级艺术剧目,是一种别样的温柔。
2023年,杨越华看剧攒下的票根。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利因素,为杨越华打开艺术殿堂的大门,无论是音乐剧、话剧还是舞剧乃至各种地方戏曲,纷纷走进他的心里,带来的不止是愉悦感,还给予他精神力量和灵魂洗涤。
2023年,杨越华在梅溪湖大剧院欣赏超过50部艺术作品,看剧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年多来,大学生艺术圆梦计划累计推出超300部票价仅为60元至100元的演出,总计销售近16000张演出票。
大剧院艺术圆梦之旅也近30次邀请社会弱势群体免费观剧,惠及20000余人次。
205场ART+艺术普及活动,也累计惠及40万观众。
就是这样周到熨帖的措施和细节,让大剧院满载人情味,让更多人爱上剧院、爱上高雅艺术。
内外结合,叫好又叫座
历时98天,2个剧场、28场青年剧目竞演、85场国内外顶尖剧目展演,10万人现场观演,百万剧迷线上交流,14所高校参与,惠及上万名大学生。
这是2023年第四届岳麓山青年戏剧节暨首届长沙大学生话剧节实现的影响力。
2023年第四届岳麓山青年戏剧节暨首届长沙大学生话剧节。
以戏剧之名致青春,用青年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戏潮澎湃,剧话湘江”的主题在梅溪湖大剧院更显淋漓。
演出剧目涵盖话剧、音乐剧、舞剧、戏曲、新马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场戏剧盛宴。
长沙本土戏剧异军突起,让人眼前一亮。
湖南省话剧院、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策划创排的话剧《湘伢子雷锋》,斩获第4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的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高校原创话剧《侗乡大医》《熊》《阮玲玉》等。
这些精品力作,叫好又叫座,无不在舞台上展示着“长沙戏剧力量”。
长沙本土戏剧,同样叫好又叫座。
于大剧院而言,除了引进经典剧目之外,更应挖掘传承本地的艺术种类、开发本土市场,更好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
2019年,针对多功能剧场的500座及剧场空间形式,大剧院原创推出“霸蛮有戏”演出季品牌,旨在携手全国的优秀年轻导演,主打“小而精”演出剧目,形式囊括话剧、沉浸剧、舞剧等。
至今,“霸蛮有戏”推演了近100部剧、超200场演出,为蓬勃的剧场艺术灌注更多新鲜的生命力量。
霸蛮有戏-女性独角戏《亿万次的孤独和每个身边的你》。
靠谱儿戏剧工作室、北纬零度戏剧工作室、黑洞先生剧社、没想好戏剧工坊……2020年夏天,大剧院联合湖南省内多个本地院团,携手推出“湘约剧场”演出季,包含11部18场演出,旨在复苏文化艺术市场,弘扬湖湘文化,进一步丰富市民文化艺术生活。
湘剧经典高腔大戏《拜月记》《白兔记》、传统京剧大戏 《对花枪》、大型皮影戏《人鱼姑娘》、花鼓戏《桃花烟雨》……“湘约剧场”交响乐音乐会也将传统湖湘文化传唱到更多人心中。
大剧院的路,还能越走越宽。
2019年底,大剧院启动了“青苗工程”少儿戏剧培养计划,旨在挖掘少儿的艺术创造潜力,培养优秀的少儿青苗……目前已成功创排少儿歌舞剧《小小花木兰》《梅花仙子》、儿童神话剧《山海经》,并培养出“青苗艺术团·少儿戏剧团”“青苗艺术团·童声合唱团”等。
青苗工程”儿童剧《山海经——涿鹿之战》。
2020年8月,保利艺术教育正式落地大剧院,并与英国皇家舞蹈学院(RAD)达成独家战略合作,打造“保利-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致力于芭蕾艺术教育和推广。
2021年,“剧场的夏天”夏令营,通过中国舞、芭蕾、合唱、书法等课程,将艺术培育与剧场相融合,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欣赏,在欣赏中成长,度过愉快的夏日时光。
跳出大剧院看大剧院,“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先进单位”“长沙市十大文化消费地标”“长沙十佳文旅新场景”等10余项奖励见证了“芙蓉花”绽放到盛放。
“芙蓉花”从绽放到盛放,将文化之花开进人们的心里。
有人说,要想知道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看看它的剧院就行了。
“芙蓉花”绽放的第7年,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寄托着更多人对优质文化资源的渴望,承载着不同个体微妙细致的情感,能包容每个人都需要慢下来的心灵。
来源:红网
作者:卢杨屾
编辑:王顺祥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