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雨花经开区:绿色是园区发展最美底色
2022-08-16 15:09:44 字号:

雨花经开区:绿色是园区发展最美底色

本文刊发于《长沙晚报》2022年8月15日第5版。

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摇篮。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都在大江大河冲积的广袤平原上崛起。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一个城市的萌芽、兴起、壮大、转型,都映照在岁月的长河中,也在河水的流淌中变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雨花经开区奉为圭臬。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蜿蜒逶迤圭塘河畔,一座座智能现代化工厂掩映在清新绿意中。2020年,雨花经开区捧回“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荣誉,成为湖南唯一获此殊荣的省级工业园区。

雨花经开区鸟瞰图。

据统计,从2013年起,雨花经开区先后婉拒50多个项目;关停并转企业5家,转型18家;31家企业退出绿心区域,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在园区蓬勃兴起,生态立园的理念在园区越扎越深。

扮靓青山绿水,才能做活园区经济。今年1—6月,雨花经开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实现全口径税收同比增长30%,高质量发展态势一年比一年好。

绿色产业描摹发展底色

产业是时代的产物,既享受时代的红利,也受困于时代的局限,雨花经开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2002年,雨花经开区刚成立时,长沙市“四区十园”的开发区建设格局已经成型。在园区竞相发展的特殊时期,雨花经开区就在思考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开始,雨花经开区命名为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以环保产业和工程机械作为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其设想一是抢抓当时热门的环保产业,二是依托长沙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巨头,发展配套产业。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由于竞争力不强,雨花经开区招商引资选择余地不大,往往“捡到篮子都是菜”。设想中的工程机械配套产业,既难以做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又无法达成相应的产业体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立足现状,瞄准未来,雨花经开区确立了因地制宜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在具体产业的抉择中,雨花经开区推动环保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淘汰小规模的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大力发展细分领域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形成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特色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区。

湖南菲尔斯特传感器推出的智能井盖已应用于万家丽路、振华路等城市道路。

思想一变天地宽,方向一转无事难。

很快,比亚迪来了,之后,晓光模具、中南智能、长步道等行业龙头企业也来了,园区逐渐摆脱往日的刻板印象,绿色产业从弱到强。迄今为止,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居全市省级园区第一。

经过20年的努力,雨花经开区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光学、智能生物医疗(药)三大产业集群,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逐年提升。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98%以上,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89%左右。

如果说,绿色产业描摹了雨花经开区的发展底色,那么,绿色智造则为园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走进雨花经开区,只见一条条智能生产线上,一双双灵活的机械手,取代大量人工操作,快速地生产出一个个智慧产品,从雨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彰显出“雨花智造”的实力。

在科比特,近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就藏着4条防雷产品标准生产线、6条新能源电气产品标准生产线、2条光伏逆变器产品标准生产线,年产能逾亿元。

晓光科技参与研发的“超高强度钢智能成型”技术突破1180兆帕最高强度,突破长期被国外垄断的间接热成型技术,成为全球第二、国内唯一攻克智能梯级热成型技术的公司。

长步道自主研发的光刻机镜头、全球首创1.5亿像素镜头、全国首款超高清高端新媒体电影镜头实现量产并销售。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每五颗标准工业镜头就有一颗是“雨花造”。

唐智科技研制的“城轨车辆走行部及轮轨在线监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已在长沙地铁5号线、6号线列车应用,为长沙地铁提供列车运行安全保障、健康管理和智慧运维服务。

与此同时,雨花经开区为智造添“芯”,加快推动工业软件和智能机器人装备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制造服务化,不断向价值链、技术链、创新链高端迈进。

从园区企业的基本面貌可见一斑:今年上半年,云箭智能、先惠智能、华烨智能、长泰机器人、长泰智能、驰众机器人、唐智科技产值分别增长331%、256%、137%、60%、51%、44%、27%。

绿色生态践行“两山”理念

在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钊看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圭塘河的治理,就是雨花经开区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的真实写照。

圭塘河是雨花区的母亲河,于上世纪70年代依长沙市的绿肺——湖南省植物园修建而成的农田灌溉用水渠,系浏阳河一级支流,带给不少雨花居民美好的童年回忆。

改革开放以来,圭塘河两岸加速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产业腾飞、人流聚集带来真金白银的同时,也给圭塘河留下沉重的包袱:污水横流、水体黑臭、鱼虾绝迹。

根据长沙市环境部门2012年末至2015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圭塘河流域三个断面以及与浏阳河交汇处水质均出现劣Ⅴ类指标。2016年,圭塘河一度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面对圭塘河的低声残喘,看到居民的热切期盼,雨花经开区深知经济发展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要向绿色要财富,向绿色要发展。

为改善园区环境,提升园区水环境质量,雨花经开区投入资金,以铁腕手段大力开展了圭塘河治理工作,实施海绵工程、生态治理等等一系列修复工程。

沿岸违章建筑众多,直接拆除;

工业企业污染严重,转退并举;

污水乱排现象凸显,精准截污;

地下管网设置欠佳,科学布局。

雨花水质净化厂占地165亩,纳污范围涵盖雨花环保科技园东片区和西片区,总服务面积约18.04平方公里。

雨花水质净化厂作为整治圭塘河的重要项目之一,雨花经开区扩建水厂,提升净化厂日处理能力,并将所有污水划归雨花水质净化厂纳污范围,污水经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排放至圭塘河,大部分作为生态景观用水利用,少量用于绿化灌溉。

同时,雨花经开区在圭塘河沿岸(约3公里)栽种近水乔木和花卉,在水底种植挺水、沉水植物(芭蕉、菖蒲、苦草等)净化水质,新增绿地面积1600余亩,实现了城市与园区、园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

除了治水、节水,限水、蓄水等系列工作逐步深入。经过几年修复,圭塘河水功能区水质目前基本稳定、达标,污水全部进入净化厂集中处理,配套净化厂稳定达标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空气质量指数(AQI)达优良天数占比逐年提升,今年达到86.89%,蓝天保卫战取得初步胜利。

这背后,离不开园区建设的“大气污染监控平台”的贡献。如今,在园区涉气重点排污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区域、人群密集等区域都可以看到,一个摄像头和两个方形“盒子”组成的仪器,就是雨花经开区的环保“千里眼”。

据介绍,该平台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扬尘监控、污染源监控、视频监控、环保地理信息系统等于一体。工作人员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能够实时监控园区内PM2.5、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指标,同时还能获取噪声值和扬尘值,有效数据捕获率优于98%。

而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金饭碗”保护好利用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雨花经开区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为了一棵树,改了一条路。

雨花经开区为了保护同升街道古樟树社区一棵古樟树,调整了道路规划。

原来,同升街道古樟树社区长有一棵4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就位于原环保科技园道路工程线上。这可让工程项目部犯了难——移栽,古树枝繁叶茂,易地生长可能面临死亡风险;不移,道路工程建设计划又迫在眉睫。

多番考虑后,园区最终决定原地保护古樟树,调整了道路规划,重新设计线路,赢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雨花经开区对“两山”理论的实践,让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一步步变成现实,提高了园区企业和居民的幸福指数,并进一步转化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和资源基础。

资源盘活产出最大效益

作为一家省级园区,23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并不算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让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更高?

笔者了解到,在雨花经开区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围绕片区主导功能、自然山水格局等,坚持1/7绿地、1/5商住用地、1/3工业用地的规划理念,构建“一轴、两带、两廊、五组团”的功能布局。

对于绿地,雨花经开区更是倍加爱惜。园区范围内所有的绿地林地都被严格保护起来了,如清泉寺片区1200亩绿地与109亩水域、同升湖片区约2100亩绿地与600多亩水域等,均得到严格保护。

绿地红线不能碰,为突破土地瓶颈,雨花经开区发展立足内涵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质量发展、节能发展“五大维度”,坚持向空间要土地,向创新要动力,以绿色为底色,以智能拼未来。

2006年,雨花经开区试水建设初级形态的标准厂房——环科园创业中心;2007年成功引进东湖高新后,开启长沙标准厂房建设;2018年,又成功引进长沙屿,现入驻企业140多家,其Easy-office全生态办公模式领衔长沙新一代办公标准。

而与之呼应的是,通过打造多层工业产房、腾笼换鸟推进旧厂房改造等,变“摊大饼”为“搭积木”。雨花经开区2020年度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位列省级园区排名第一,园区发展朝着内涵式、内核式、内延式阔步前进。

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海波介绍,园区一直坚持向空中要生产力,向空中要效益,实现了设备上楼,集约发展,发展空间实现了立体化扩展,也撑高了园区发展质量的“天花板”。

不止于此,“绿色园区”其他的一些指标中,雨花经开区也是多措并举,亮点频频。

基础设施更绿色化。走进园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园区绿化覆盖率33%以上,且逐年提升;园区在营公交车全部为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无柴油等高污染车辆运营;园区新建公共建筑均按照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标准设计、建设。

制造体系更绿色化。以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为抓手,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到2022年,雨花经开区共有32家企业完成了清洁审核,晓光模具、智水环境通过了省级绿色工厂认定,长沙比亚迪、普斯赛特光电入围2022年绿色工厂创建计划,初步建立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能源利用更绿色化。雨花经开区计划联合国网能源公司,加快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电站、充电桩建设。“十四五”期间,拟建设10万平方米屋顶、总功率为10MWp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3座化学能储能电站,3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点。力争2025年单位GDP能耗控制为0.0426tce/万元(tce:吨标准煤当量),到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68974.19tce,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84491.78tce。

雨花经开区计划联合国网能源公司,加快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电站、充电桩建设。

为了推进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园区厂房屋顶布置光伏发电设备,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雨花经开区专门成立了公司推进此事。

去年8月,雨花水质净化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入使用,该项目光伏总装机容量为1149.88kWp,采用8台100kW 逆变器,采用0.4kV低压并网接入厂区电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在水质净化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土地二次开发利用,降低电力成本开支,减少污水处理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城市环保压力。同时光伏板对污水池的遮挡,能有效抑制池内水体藻类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环境监管更智能化。雨花经开区充分发挥园区大气污染防控平台、用电监测系统等智慧化手段,全面做好污染现象预警、污染问题溯源、污染责任追踪等工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在重点项目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控体系,同时完善监测预报共享平台,开展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引进专业“环保管家”,通过提供初期环境问题检测调查、源清单梳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设施运维、污染治理,以及全过程诊断、分析、评估、决策等一揽子、一站式服务,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思路。

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成为园区的“环保管家”。“我们主要为园区提供环保政策研究,对工业企业、建设工地和河流进行环保巡检、建立环保档案、废气废水废固监测和环境宣教等全流程、全周期服务。”新九方环保管家部部长张艳介绍,雨花经开区是长沙首家引入“环保管家”的省级园区,两年来,公司技术团队行走在园区每一块土地、每一家工业企业中,见证着园区生态建设各项指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绿色发展是百年大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园区坚定生态自信、增强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才能让发展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能在未来不负于历史,不负于时代,不负于人民。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赵婧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