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心City Walk丨从妙高峰巷出发,感受最具文艺气息的城南旧事

640.jpg

在长沙,哪里最能感受秋天的气息?这条小众City Walk路线,不仅能让你在繁华的长沙中心城区感受到遗世独立的宁静,而且还能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品味城南旧事。

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出发,红墙内是大学生的风华正茂,青瓦外是老长沙的慢节奏生活 。

3.jpg

妙高峰,海拔70米,旧时长沙城南第一名胜,今有妙高峰巷。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浚、张父子在此创建城南书院,有“城南十景”,之后逐渐荒废。元明时期先后建有高峰寺、报国寺,一度成为礼佛禅修之地。清道光二年 (1822年),时建于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复迁至妙高峰下。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改城南书院为湖南师范馆,后更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三年 (1914年),著名教育家方克刚在妙高峰上创妙高峰中学 (即今长沙市十一中前身) 。

沿着围墙,尽头处的巷口便是此次妙高峰之旅的起点,一座高大的麻石牌坊在红墙绿树的衬托下显得古韵十足 ,上刻有“妙高峰城南旧事街”,两侧对联“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

4.jpg

坐在城南书院的红色围墙下,阳光从树叶缝隙中照出朵朵光斑,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朋友圈高赞美照。

5.jpg

沿着巷子往前走,左侧便是著名的城南书院旧址,古朴的建筑,遒劲有力的字迹默默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

城南书院位于长沙城南妙高峰下,始为南宋名相张浚(1097-1164)任判潭州(今长沙)时的宅,建于1161(绍兴三十一年)。其时,全国多地兴办书院,张浚亦将住所命名为城南书院,并亲书榜之。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张栻(1133-1180)在此收徒讲学。1167年,因朱熹来访,与张共同讲学论道,城南书院声名远扬。

书院创建之初,就有丽泽堂、书楼、蒙轩、卷云亭、月榭、听雨舫、纳湖、琼峥谷、采菱舟、南阜等,号为“城南十景"。道光皇帝御赐“丽泽风长”匾,在全省范围招生达138名,与岳麓书院相等。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巡抚赵尔巽改城南书院为湖南师范馆、全省师范学堂,次年再改为中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办学至今。众多硕学名儒如余正焕、龙瑛、贺熙龄、胡达源、陈本钦、孙鼎臣、黄道让、何绍基、周玉麒、易堂俊、郭嵩焘、王雁峰、王先谦等先后来此担任山长或主讲。在近代,从城南书院走出来的莘莘学子有:左宗棠、胡林翼、邹汉勋、罗泽南、曾国荃、李元度、瞿鸿樾、张百熙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6.jpg

沿着妙高峰巷继续前进,一座亭子矗立在路旁,此处名为“龙王赐雨”,亭子中央的石墩上刻有“吉祥如意”的图文,默默祈求着千年来人们的朴素而又美好的愿望。

7.jpg

步入妙高峰巷,马路上的繁忙一瞬间就被抛之脑后,沿途的民居小巷都有着各自的名字,简约又不简单,充满着古韵。

8.jpg

一盆盆精心照料的盆景,在角落里讲述着生活的意趣。

9.jpg

在这条短短的小巷里,偶遇零星的趣味小店,也算是旅途中的一种奇遇。

10.jpg

越往里走,历史的气息逐渐变淡,艺术的氛围渐浓。

11.jpg

继续向前,在天一美术馆门口停下来吧,走进这个小而精致的美术馆,花上半小时的时间逛一逛,感受艺术的熏陶。

14.jpg

文艺的风不止吹向了天一美术馆,就在对面的小巷里,还“藏”着天心非遗青创基地。在天心区青创中心你能看到精妙绝伦的手工艺作品。

15(1).jpg

17.jpg

妙高峰巷的尽头,还藏着一口百龄古井——老龙潭井,至今周围的居民依然在这口井处取水用水。

18.jpg

用手去触碰清凉泉水,一抬头,阳光照在一师范图书馆的独特的火炬顶上,才发现这一路数不清的奇遇其实走得并不远。

在长满爬山虎的老房子下拾级而上,穿过充满烟火气的居民区,在长沙历史步道的路牌指示下绕到了一片居民房包围的古迹中。

19.jpg

在长沙历史步道围绕的树林下面,是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王墓。

20.jpg

21.jpg

福王墓即赵汝愚墓,位于妙高峰北麓青山祠,占地约500 平方米。墓葬坐南朝北,南依妙高峰,北据高约 4 米的石基使墓地成为依山之台地。台地中部有椭圆形墓冢,以花岗石砌墓围,南面依山处砌高约 2 米的围墙,东南角有门与外相通,北面临石基有石护栏,东西各立华表。石基中间有台阶 30 余级基壁上嵌石碑,碑上首刻“南宋忠定赵福王墓”,下首刻“南宋庆元二年丙辰安葬,清宣统二年庚成续修”,中为清末长沙名士叶德辉所撰碑记。台基前方约 10 米处右侧有墓庐。赵汝愚为饶州余干(今属江西)人,宋宗室,官至右丞相,被韩任胄所诬贬永州时经衡阳遇害,后追封为福王溢忠定。因死于旅途,葬址说法不一,此墓或为衣冠冢。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3.jpg

从福王墓所在的小山坡上一路向下,穿过幼儿园侧面的巷子,眼前豁然开朗。街坊邻居们聊天的声音,人来人往的脚步声,电动车穿巷而过的风声汇聚成最日常的市井交响曲。

24.jpg

走在这条巷子里,时间仿佛按下慢动作播放键,路边小店还保留着童年记忆中的米桶。

25.jpg

向前漫步,路面宽了起来,路边的石刻装饰画也多了起来,不妨停下脚步仔细观察,有惊喜。

26.jpg

27.jpg

《追鱼记》《白兔记》《琵琶记》……每一幅石板雕刻画都对应着一部花鼓戏。

30.jpg

拿出手机扫描石版画旁边的二维码,便可免费观看由艺术家们演绎的经典剧目,接受一场艺术洗礼。

32.jpg

这里便是有“戏窝子”之称的青山祠历史文化街区。

20世纪80年代初,青山祠社区戏剧气氛浓厚,民间戏剧活动频繁。当时的南区文化馆在馆长刘瑞其的倡导下,坚持戏剧演出,深得群众喜爱,人们称此地为“戏窝子”“南馆现象”。1989 年,首届湖南“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开幕,全省15 个民间剧团演出了3个月,一炮而红。自 1999 年开始,“映山红戏剧节”成为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唯一的民间戏剧节,改名为“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每两年举办一次,前五届都在长沙举行,从而使一条街一举轰动全国。2003 年 10 月,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长沙开幕,有辽剧、扬剧、锡剧、黔剧、闽剧等 45 个剧种参与演出,青山祠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2005年长沙市街巷提质改造工程中,青山祠被修建为“戏剧一条街”。仿古门楼,木雕门窗,呈一派古朴的传统风貌;飞天引路,桃杏相依,呈现百般藏庭的梨园春色。更为别致的是,生、旦、净、丑各种戏剧脸请,扇、巾、斧、钺等各种戏剧道具模型,关汉卿、田汉、欧阳予倩等戏剧名家的画像,以及映山红戏剧节历年的金奖剧目、传统湘剧花鼓戏剧照等,都制成了生动的浮雕或漆画,银嵌在“戏剧街两厢的围墙上。

33.jpg

在青山祠,男女老幼都能得到文化艺术的享受。

34.jpg

两张巨大的脸谱装饰画非常吸睛,这里是天心区文化馆。

35.jpg

票友们准时在这里观看戏剧演出,在节奏变快的城市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个地方保护着传统戏剧,守护着老长沙的本土文艺韵味。

36.jpg

不远处则是天心区少年宫,孩子们在这里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即使是在炎热而又漫长的假期,也把生活过的充实有趣。

37.jpg

从历史走向生活,从美术走入戏剧。

从妙高峰巷出发,穿过厚重的历史古迹,走过寻常的人间烟火,最终又在青山祠的巷子尽头回到长沙繁华的车水马龙。

短短几小时的City Walk,像是经历了一场文艺的梦,这就是天心,看似寻常的小巷里总是藏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只等着有缘人来用心探索。

来源:天心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新媛 毛宇涵 许航

编辑:黄时中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