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0后长沙小伙大学毕业后回乡务农 4年时间成浏阳最大种稻户

3.jpg

  许海明驾驶植保机在田间洒药,旁边是他的父亲许必敬。长沙晚报记者 颜开云 摄

      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 颜开云
      大学毕业后,90后许海明选择了回老家浏阳市沙市镇当农民。4年后,他已经成为浏阳种水稻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超过2000亩,去年大米销售额为580多万元。
      许海明返乡种田,与他的父亲许必敬不无关系。老许也是浏阳颇有名气的农民,有20年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经历,曾在2008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称号。
      如今,两父子各展所长、分工合作,把一个“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新时代种粮父子兵的故事在浏阳传为佳话。
      老许 泥水匠成种粮大户,曾获全国标兵称号
      昨日,记者来到沙市镇沙市村木山片区,只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中秧苗长势良好,如一张张绿色地毯铺设在群山环绕间。
      旁边的农户说,这些田都是种粮大户许家父子流转的,“村里的田地70%是由他们的合作社在耕种呢!”
      不用打听,一眼就能认出许家——房前屋后是各式各样的农用机械,最引人注目的,是旁边偌大的粮食烘干加工中心。
      许必敬在合作社的办公室坐着,他刚从田边回来,裤脚高高挽起。
      20年前,南下“打工热”兴起,浏阳农村大批劳动力涌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打工,人口众多的沙市村也不例外。“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很多田就没人种了。”泥水匠出身的许必敬觉得这是个商机,便承包了别人60多亩农田,成了当地种粮大户。
      “当时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60亩算得上是大面积了。”老许说,从此他与规模种田有了不解之缘。“最开心的时候是200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后来省里还奖了我一台‘大铁牛’。”他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照片上的他坐在拖拉机上,笑得合不拢嘴。
      虽然累,这么多年过去,老许对农业和农田的爱一如既往。这也正是为什么当儿子许海明提出要辞职当新型农民时,他只说了这么一句:“年轻人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小许 大学生返乡创业,新型农民不走寻常路
      这句话让许海明坚定了当农民的决心。
      其时是2014年。1990年出生的许海明在吉首大学毕业后,已经在一家食品企业上班一年,负责长沙地区20多家门店,月薪5000元。
      “从小看父母种田,经常会帮家里干农活,对种田有份特殊的感情。同时我深信,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必将大有可为。”许海明告诉记者,正好当时大学生创业蔚然成风,而对农业的热爱、父亲的言传身教更加坚定了他“子承父业”的想法。这一年6月,许海明毅然辞职回家。
      当时,老许依然跟从前一样,耕种着已逐步扩充到400亩的农田,简简单单的“种田+卖粮”,虽然是种粮大户,但每年满打满算,也就10多万元的纯收入。
      小许决定走一条不同的路——以更大的规模、更先进的技术、更新颖的经营理念来继承父辈“种田”的事业。
      许海明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取经。这位从沙市走出去的著名水稻栽培专家成为许氏父子的“高参”,稻蛙共养、稻鸭共养、生物防控……各种各样的新名词、新方法让老许大开眼界,也让小许如鱼得水。
      父子俩分工明确——田间管理和技术方面,老许自然是行家里手;而说到市场、销售和管理,大学时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小许更有发言权,也更有策略。
      他与当地一个养鸭大户合作,到了稻飞虱猖獗的8月左右,就“邀请”养鸭户的几千只鸭来到自己的稻田里“做客”,等鸭子吃饱了,又放入牛蛙继续除害,既除草又吃虫,既生态环保,又节省成本。而这种新颖环保的喂养方式,也让他的优质米渐渐打响了知名度。
      父子
      一年卖出500吨大米,与老乡一起致富

      从农机操作到田间管理,从大米加工到市场开拓,这几年,许家父子干出了属于新型农民的一片天地。
      借着农机购置补贴的东风,他们先后购进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植保机等10多台现代化农机,水稻生产逐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在种植优质稻的同时,许家还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一条日加工60吨大米的精加工生产线。
      从400亩到600亩,再到800亩、1600亩……小许回家种田以来,合作社已经流转土地超过2000亩,成为浏阳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
      在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的同时,许海明将重点放在中高档优质稻的生产上,注册了“木山之宝”品牌。他以电商为突破口,打响了大米品牌。如今,通过生态种植生产出来的特级香米价格已达到20元/公斤,而且供不应求。
      线上销售的火热,让许海明萌生了自己建立线下渠道的想法。去年开始,借着线上销售积累的客户,许海明开始了线下布局。“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自己跑市场、跑单位。”许必敬说,“最远的一次,跑到了海南,直接将样品送到顾客手中。”
      如今,许海明的敢闯敢拼有了回报。他不仅在长株潭建立多个门店,还将大米远销到了海南、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据统计,去年,合作社线上、线下卖出500吨大米,销售总额580万元,利润超过120万元。与此同时,10名在合作社干活的村民每年也能拿到四五十万元的工资。
      小许说,下一步打算开优质大米实体连锁店,未来还可能融合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党的政策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种植面积,和父老乡亲一起甩开膀子加油干,共奔小康致富路。”
      对于儿子的想法,老许很支持,“现在农村会种田、愿意种田的人越来越少,我希望他能进一步做出成绩,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农村,发展农业。”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广军 颜开云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