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梁瑞平 朱华
4月2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上午9时,一辆接一辆的旅游大巴驶上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的一处山坡,孩子们的欢笑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整个村落顿时热闹起来。“8点就出来摆摊了,每天都有客来,‘五一’马上就要来了,生意会更好!”村民王政伟乐呵呵地说,他原来在家以种田为生,如今在光明蝶谷景区门口摆摊卖纪念品,去年“五一”赚了个盆满钵满,全年增收10多万元。
从4年前仅有1个光明蝶谷,到如今18个旅游项目落户,“蝴蝶+”效应在白箬铺镇不断升级。周边村民依托生态旅游带来的充沛人流,建农庄、办超市、搞特色种植养殖,发了家、致了富,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数据显示,仅去年白箬铺镇就接待了50万人次游客,旅游收入上亿元。
孕育
一粒虫卵播下的梦想
从长沙驱车一路西行,出长张高速就可以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罗列了光明蝶谷、松鼠谷、贝拉小镇、云开生态农庄等众多项目,俨然进入了玩乐大观园。一路驶来,绿树葱郁,鲜花盛放,雅致的民居庭院和各具特色的景点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2004年以前,这里还是市级扶贫村,更别提旅游项目入驻了。巨变的背后,有一个人的故事不得不提,他就是朱宁,一位80后,白箬铺镇第一个旅游项目“光明蝶谷”的总经理。
“2008年成为省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幸福指数提升了。几年后,住房外墙颜料开始脱落,健身设施陈旧了,这个时候还指望上级政府来‘输血’肯定不现实,必须学会自身‘造血’。”朱宁回忆道,镇政府当时决定,要走生态旅游这条路子,只是“怎么做”成了艰难的选择题。
“最开始想与宁乡、长沙县捆绑成‘一日游’,让游客到这里参观新农村建设。”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长沙县到宁乡的路程有点远,旅行团的导游每到这里,就会吆喝:光明村到了,要上卫生间的抓紧!“结果是,我们这里成了令人尴尬的‘公共厕所’,游客来了,留不下来,没给村民带来收入。”
“造”一个景点留下游客,成了当务之急。“因为白箬铺镇被金洲大道分成两边,从高空俯视恰如一只蝴蝶,有专家给我们做规划设计时,提出了‘景秀河西,光明蝶谷’的口号,于是总有人问,你们的蝶谷在哪里呢?”受到启发,白箬铺镇政府决定打造光明蝶谷,并将任务交给刚刚从部队转业的朱宁。
特种兵出身的朱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北上南下四处拜师学艺,靠着勤奋硬生生地学成了一个蝴蝶专家。经过养殖实验和可行性分析,2012年,白箬铺镇启动建设光明蝶谷,历时两年,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蝴蝶观赏网棚。
一时间,人潮汹涌,大家纷纷赶来看蝴蝶。每逢节假日等人流高峰,车子从景区门口一直堵到了五六公里外的金洲大道上。本来持怀疑态度的老村民大开眼界:“没想到‘飞蛾子’也有人看!”
谁也没有想到,一粒蝴蝶虫卵,却播下了乡村振兴与美好生活的梦想。
振翅
一只蝴蝶带来的连锁反应
蝴蝶的孕育要经历虫卵、幼虫,最后才能破茧成蝶。其中幼虫阶段更是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可能夭折。光明蝶谷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一开始,光明蝶谷片面追求品种,养殖了200多种蝴蝶(这意味着要种植200多种植物),而一般蝴蝶的生存周期只有7~15天,导致蝴蝶的数量上不去,加上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没跟上来,经历了最初的新鲜感与高峰期后,景区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甚至还接到游客的投诉。
“反复思量后,我们发现,游客在乎的其实不是品种多少,他们在乎的是观赏效果,于是,我们在园区内增加蜜源植物,吸引自然界的蝴蝶,再将养殖的蝴蝶从200多种减到20余种。”这一增一减中,其实增加了可供观赏蝴蝶的数量,瓶颈自然破解。
“倒计时开始,3、2、1……放飞!”当日下午3时,在千人热切盼望中,数千只蝴蝶齐齐腾空,顿时照相机快门响个不停。这是光明蝶谷今年推出的新项目“春日蝴蝶放飞季”,再次成为客流的引爆点。
“做足蝴蝶文章是立园之本。”朱宁觉得,只有不断创新特色项目,才能保持游客对园区的新鲜度,为此,2016年他们研发出“香妃引蝶”,又自制蝴蝶标本对外销售,从普通的标本卡片,慢慢发展到蝴蝶水晶球、蝴蝶微视界等工艺品,数十元到上百元的纪念品备受游客青睐,也为邻近的村民带来了更多收益。
“5年是一个坎,园区即将面临衰退期,这个时候必须注入新动力。”如今,新任白箬铺镇乡村振兴办主任的朱宁正尝试将镇里的品牌旅游项目捆绑营销,他们已经设计好蝴蝶科普课程,拟从附近的村庄招聘和培训科普讲师,让光明蝶谷从坐等游客上门,转变成深入校园普及蝴蝶知识,以实现园区、学校与周边村民的“多赢”。
村民们富起来了,他们没有闲着,“光是富起来不够,我们要绿起来,美起来!”光明村坝湾组在党小组长秦辉富的带动下,88户人家自筹了107000元,大家做义务工,齐心协力对房前屋后、田边隙地进行美化和绿化,历时半年打造出一个“同心美丽村落”;雅港、虎型等组也不甘落后,按照“青瓦灰墙、朱门木窗”的标准改造178栋民居、142户农家庭院,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6处停车场、长达6.5公里的自行车专用环山赛道和两条登山游道,安装了101盏太阳能路灯;黄泥铺村、金峙村等也纷纷参与进来,共同美化家园……
共振
一种良性循环的“蝴蝶效应”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创富思路愈发清晰,光明蝶谷的“蝴蝶效应”带来了一种从点到面的良性循环。
蝶谷附近有一个云湖山庄,2009年由当地能人刘宇清返乡创业而建,“最开始投入了400多万元,因为没有特色景点,留不住人,都快撑不下去了。”2014年光明蝶谷开张,为云湖山庄打了“强心针”,看到游客纷至沓来,刘宇清追加投入近千万元,目前已形成集餐饮、种植养殖、户外拓展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庄,安排了当地村民20多人就业。“这几年,山庄的收入以每年40%的增速稳步增加。”刘宇清说。
无独有偶,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长沙人彭硕理在这里开了家云开生态农庄。彭硕理说:“这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最关键的是旅游氛围很足。”
“蝴蝶效应”在持续发酵……
2016年5月,全国首个以松鼠为主题的景点光明松鼠谷开业;2017年9月,引领精致特色民宿生态旅游新风尚的“慧润·蝶梦山谷”开业;2017年10月,全国青少年成长教育基地——贝拉小镇青少年素质教育亲子乐园开园……18个项目先后进驻,提供直接就业岗位600多个,间接带动就业2000多人。
一个以光明蝶谷为核心,连片开发光明、黄泥铺、金峙、大塘、胜和5个村共32平方公里地域,集农业科技推广、优质农产品生产、农村文化传承、乡村旅游发展于一体的光明大观园平台已经形成。
居民收入在不断提高。
“一年光租金就有3万多元,关键是环境美了,人气也旺了。”光明蝶谷附近,钟国宏等4户居民将空余的房屋租给了望城区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如今被打造成特色民宿“慧润·蝶梦山谷”。这位中学老师高度评价:“如果全中国的农村都能像我们这样发展,那就实现了最高水平!”
……
白箬铺镇镇长夏岳峰介绍,“旅游+研学+亲子教育”已成为当地旅游特色,该镇正在规划建设一条宽36米的旅游观光道路,将镇域内的主要乡村旅游景点串连起来;还计划对金洲大道进行提质改造,在大观园内部高标准建设连接各个主要景区景点的公共道路,形成畅达的交通格局。“我们将打造好这个‘乐学小镇’,在培育好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引进更多高品质项目,统筹运营,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来源:掌上长沙
作者:梁瑞平 朱华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