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城区。 彭红霞 摄
沿溪镇蝴蝶幸福小区。邓霞林 摄
沙市镇秧田村博士墙。
浏阳市“新年开学第一课”活动。(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浏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王文隆 林湘国 李丹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
2015年2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浏阳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奖”,取得了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
文明城市的画卷徐徐展开。浏阳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卫生城市、清洁城市等多项创建全面结合,与城乡一体、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全域旅游等全面统筹,将文明创建作为全局性中心工作来抓,人本创建、常态创建、全民创建……
全民创建,创建为民。随之而来的是浏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市容环境更加整洁,文明程度明显进步,文明素质大步提升,市民生活愈加美好。
三年之后的今天,149万浏阳人民与美丽山城一同站在赛场上,迎接来自国家的检阅。
城乡俱美绘出文明底色
环境,好比一座城市的脸面,也是文明最直观的“名片”。
浏阳文明城市创建,改变的是城市的综合环境和外部形象。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要通过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多次就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他指出,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要将文明创建作为“总抓手”,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倒逼各项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要将文明创建作为“好标尺”,衡量各级干部工作作风是否真务实、对人民群众是否有真感情、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是否有真能力。
瞄准短板,持续开展环境整治、造绿护绿、拆违控违、清洁城市、幸福屋场创建、社区全面提质提档等行动,真正让群众在文明创建中增加获得感、提升幸福感。
社区不仅是市民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一座城市最有温度的那一面。
石板巷位于浏阳市圭斋路,历经百年变迁已变得十分破旧。去年,浏阳启动石板巷保护性改造,如今“修旧如旧”的石板巷重整一新,再次焕发新的生机。
小区更宜居了,神仙坳社区宜和家园小区的居民感受明显。随着提质改造工程的完成,这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原本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靓丽的柏油路,60多棵绿化树点缀在小区内,带来片片绿意。
“迄今为止,梅花小区、圭斋路等多个农贸市场都经过多次改造和整治,同时新增了关口农贸市场、荷花农贸市场。”浏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农贸市场的改造和整治,让市民买菜更省心。
如今行走在浏阳城区,流动摊贩明显减少,以往摆放在店门口的货架没有了,人行道畅通无阻,地面干净整洁。“最严城管令”的实施,让浏阳城区市容环境明显改善。
在各乡镇集市,街道两侧车辆有序停放;地面看不见果皮纸屑;墙上“牛皮癣”也难见踪影;屋场里道路整洁,垃圾分类收集;一座座农家小院精美别致,房前屋后红花绿树……这是浏阳推行城市管理进乡村带来的变化。“从去年5月试点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城市管理向乡村延伸,如今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浏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浏阳文明创建还以“幸福屋场”建设为载体,精心打造的500多个幸福屋场遍布城乡,开辟了别具一格的文明风景线。
前年,永安镇华山屋场村民将面积达30亩的漱口塘打造为农民休闲公园和生态钓鱼基地,今年屋场又新增了幸福文化广场、道德讲堂、书法广场、志愿服务站、太极养生园地等设施,800多名村民共享“乐在乡村”的每一天。
“在这里,真实感受到了新农村的幸福生活。”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调研组来到华山屋场,喜看农村美丽新面貌。
文化滋养提升城市品位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浏阳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内涵。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浏阳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伟说,要咬定创建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锻造“内功”,提升“颜值”,将文明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浏阳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载体,丰富内涵,营造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浓厚氛围。
日前,枨冲镇佳和村村民刘新民在镇上观看了一出现代花鼓大戏——《屋场里的环保经》。“这故事不老套,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爱看戏的刘新民说,现在农村的生活越过越好,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多期待。去年起,村里开始建设花树岭锣鼓文化屋场。
如今,漫步屋场,锣鼓文化广场、亲水栈道、荷花池等景观营造出小花园般的精致。广场定期演出花鼓戏、龙灯、竹马灯等当地民间文艺节目,凸显出浓浓的花鼓戏文化特色。
过去三年,浏阳精心组织编排本土特色文艺作品数十个,送戏下乡500余场;结合村民需求,累计送图书下乡7万余册。这一切,给群众带来切实的幸福感,也是浏阳人民有目共睹的“公共福利”。
目前,浏阳农家书屋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全市投放体育器材624套,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场所378个,建成综合文化站32个(其中示范性综合文化站26个),示范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0个。
“看书、健身的人多了,打麻将的明显少了。”每天晚饭后,金刚镇金市社区67岁的何继彪就会到屋场里散步。在他身边,不乏跳广场舞的、打篮球的、练太极的,男女老少,各得其乐。
文化惠民,在浏阳的文明创建中真正落到了实处。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爱教基地免费开放,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乡村。文体设施和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浏阳的群众体育活动空前活跃。
“欢乐浏阳河”广场文艺活动从2012年下半年启动,由浏阳市直相关单位、乡镇街道和部分企业轮流举办,成为浏阳群众文化活动绚丽的品牌和永不谢幕的舞台。
文化建设推动乡风民风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转变。古港镇潘连初老人90岁生日时,其子女准备操办大寿,潘老坚持节俭办酒,只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家庭聚餐,亲戚朋友的贺礼也一概婉拒。如今,文明办酒、节俭办酒在浏阳蔚然成风。
崇德向善涵养精神气质
行走浏阳大地,文明新风激荡,崇德向善潮涌。
浏阳文明城市创建,涵养的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大瑶镇杨花村党总支书记刘良洪,放弃经营多年的建筑公司,回乡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淳口镇高田村党总支书记张学文,主动辞去高薪工作,回乡带领村民筹资投劳,建设了高田新屋场、金盆屋场、香积屋场……
浏阳近些年来涌现出的“新乡贤”代表,在涵育文明乡风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2017年第二季度“长沙好人·身边雷锋”称号获得者、澄潭江镇荆坪村竹山组温国定的故事,感动着无数浏阳人。妻子王伏兰长期瘫痪卧床,今年已经70岁的温国定17年如一日照顾着她,每天喂饭、擦拭身体。这么多年来,王伏兰没有生过一处褥疮,红润的面色与常人无异。
温国定这样的“身边好人”,在浏阳还有很多。道德是一种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近年来,浏阳市广泛开展“淳风美德润浏阳”系列活动,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崇德向善,道德榜样辈出。
据浏阳市文明办统计,截至目前,浏阳市已有何平获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李远护、罗加辉分别获“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全国优秀敬老志愿者”称号;黎福根、朱自明、黄蔚德等1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厉卫阳、潘申林、汪卓凡等100余人入选省市“道德模范”、“长沙·我身边的雷锋”及“长沙·十大孝星”。
每年,浏阳还开展“学雷锋先进集体”“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他们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但他们的身上却有着浏阳人性格中最美的特质,折射着这座城市的美。我们把这些普通的好人推出来,就是要通过树立标杆和典型,使道德力量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为我们的城市发展注入不竭的内生动力。”浏阳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一系列倡导文明的市民活动不断深化市民教育。“淳风美德润浏阳”系列活动也以其深远的影响,入选中宣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百招”。
喜闻乐见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给了更多人。志愿服务、爱心活动的兴起,便是有力的佐证。
从“爱心助学”“爱心书屋”“爱心驿站”“爱心大巴”,到“爱心储蓄银行”“爱心妈妈”“爱心救生圈”等十大爱心活动,“爱心涌动浏阳河”品牌的影响力深入人心,成为这座城市爱的底色。
“黄帽子”“义工联”“公益救援队”……这些在浏阳耳熟能详的志愿者队伍,足迹遍布大街小巷和偏远山区。截至目前,浏阳共有志愿者12万多名。“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越来越多的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善行义举成为时代主流,一座崇德向善、幸福美好的城市正展示在越来越多人的面前。
浏阳市文明创建大事记
2008年,浏阳获得湖南省文明城市称号。近5次湖南省文明指数测评中浏阳市4次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
2015年,“淳风美德润浏阳”系列活动被中宣部确定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百招”。
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奖;“向日葵姐姐”何平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浏阳永安镇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2015年,《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幸福屋场聚民心》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等10余家媒体予以报道。
2015年,“蒲公英乡村青少年成长计划”被评为湖南省创新案例。
2015年5月,浏阳市参加全国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并作典型发言。
2015年7月,浏阳获得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5年8月,参加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2015年11月,浏阳承办湖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努力迈出“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的坚实步伐》为题作经验发言。
2016年3月,中志联对浏阳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调研,给予充分肯定。
2016年6月,中央文明办一局局长张志勇一行对浏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给予高度评价。
2016年8月,参加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典型发言;《光明日报》全文刊发发言内容。
2016年11月,浏阳市获评全国唯一“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称号。
2016年12月,承办湖南省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暨“爱心涌动浏阳河”2016浏阳市首届志愿服务文化节,打造了爱心早餐、爱心救生圈、爱心图书角等十大爱心品牌。
2017年初,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确定浏阳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重点报道县市之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10余家中央媒体予以集中报道。
2017年5月20日,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夏伟东一行调研浏阳文明创建工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林湘国 李丹
编辑:唐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