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实习生 赵薇薇 记者 颜开云
他身残志坚,7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但通过艰苦打拼成功创业,其企业可安置劳动力30多人,每年发放工资福利100多万元,累计缴税数百万元;他热心公益,村里建设美丽屋场,他主动牵头负责,不仅奔走忙碌近两年分文不取,还带头捐资。近年来村里修桥、修路、修学校,他累计捐款近百万元。他就是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的共产党员罗建购,先后获浏阳市“雷锋式企业家”“优秀党代表”“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哪个地方有困难,哪个地方就有他,他是一个好人。”73岁的罗培根在罗建购的厂里做事长达20年,他如此评价自己的老板兼老朋友。
身残志坚:小抹布做成大生意,产品出口日本
在美丽的秧田屋场,罗建购家的三层小洋楼显得颇为气派。小时候,罗建购从来没想过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出身普通农家的他,因为在7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脚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连基本的农活也干不了。1975年高中毕业后,受村里照顾,他在秧田村卫生所做了学徒,之后做了20年的“赤脚医生”。
也许是穷则思变,也许是机缘巧合,1996年罗建购承包了一家织布厂。“刚开始的时候没经验,技术方面的事情也不了解,就亏损了不少。”罗建购回忆说,为了扭转局面,自己前往广州的一家大型纺织公司取经,并从该公司购得10台先进的织布机器回来生产。
工厂主要生产的是一块块的抹布,他着重在产品的质量上下功夫,坚持用100%的纯棉线做生产材料,不添加任何化学用剂漂白。2011年,凭借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守法诚信的经营理念以及过得硬的质量,成功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日本市场。
“你看这些抹布都不是纯白色,而是有点旧旧的黄色,但是老外就认这个。”罗建购带着记者参加他的工厂和仓库,指着一袋袋已打包好的产品说,工厂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每年纳税都在30万元以上。
“我们俩一个月可以挣到6000元。”工人罗培根和老伴自建厂以来就在这里工作,他告诉记者,织布厂里不少员工跟了罗老板好多年,有的贫困户就这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热心公益:修路修桥都捐款,牵头建设美丽屋场
古色古香的龙舟码头,记录村里20多名博士信息的文化墙,蕴藏300年来家风家训的老槽门,沿捞刀河新建的亲水平台和桥头公园……带着记者在秧田村逛了一圈,罗建购对于家乡面貌变化的自豪洋溢在脸上。
多年来,罗建购为村里的发展建设不遗余力。1995年,秧田村在捞刀河上建与外界相通的秧田大桥,罗建购捐了1040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1998年,为了恢复村里停办了好几年的端午龙舟赛,他花2万元请人来自己厂里,打造了两艘龙舟。
到了本世纪,秧田村大规模修沥青路。“村里人都知道,没有哪条路罗建购没捐过钱。”当地居民说。同时,作为一名残疾人,罗建购深知特殊群体的难处,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给村里的五保户、贫困户等送上慰问物资。
秧田村有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勤耕重读,该村共有658名大学生,其中硕博士100多名,有“博士村”的美誉。在美丽乡村和幸福屋场的建设中,秧田村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作为党员志愿者的罗建购主动请缨担起了屋场建设的重任。他带头捐资,并把自己企业交给家人打理,自己既当屋场建设设计员、拆违宣传员,又当资金募集员、义务施工员。在他和其他一些企业家的带领下,村民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完善了村内道路、排水排污设施,还建成了室内篮球场、高尔夫训练馆。同时,将勤耕重教、尚学进取等优秀文化融入景观之中,修复了老龙井、老槽门、龙舟码头、老桥亭等景观。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赵薇薇 记开云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