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李卓 通讯员 熊其雨
炝锅、下料、调味等炒菜“十八般武艺”一一编进电脑程序,40道经典家常湘菜的秘笈,都被录入后台大数据,想吃“妈妈味”的辣椒炒肉?不难,轻轻一按键,2分钟出锅。长沙发明达人李志明带领团队历时4年研发,造出全球首台标准化湘菜炒菜机器人,本月在河西一家盖码饭餐馆正式掌大勺。
昨日,记者试味后发现,尽管是廉价的盖码饭,但炒出来镬气十足,色香味“很长沙”!“我们卖的不是菜,是高科技和湘菜标准化!”李志明告诉记者,用机器人驾驭了复杂多变的长沙口味菜后,他希望能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标准化的机器人湘菜馆开遍全球。
A 现场直击
3个“铁师傅”能顶10个大厨
铁锅烧热、放油,青椒、肉丝依次下锅,两只约20厘米长的机械臂夹着两片白色的锅铲,伸进锅内环形翻炒,随着一侧的调料管自动喷射出液体作料,锅子像有只看不见的手把持一样,有板有眼地开始“颠锅”……前后2分钟,一锅热气腾腾的辣椒炒肉就出锅了。昨日,在李志明的机器人盖码饭店里,3台一字排开的炒菜机器人一展手艺,让记者大开眼界。
这家盖码饭店的厨房约20平方米,却只有3个机器人“铁师傅”,没有主厨,没有切菜配菜工,两个小工在一旁,所需做的工作,就是在像iPad一样的操作面板上轻轻一按。
炒一份孜然牛肉花费2分18秒、炒一份红萝卜耗时4分钟……记者注意到,一个点单窗口,3台炒菜机器人同时开工,耗时是两名厨师人工制菜用时的一半,减少了顾客的排队等候时间。
“长沙类似这样的盖码饭馆,后厨至少需要8到10名厨师和小工,我们这里一个厨师都不用。”李志明说,3个“铁师傅”不吃不喝不用休息,顶得上10个大厨。
B 味道解密
配料精准到克,用油、用火、用料都进“大数据”
国际餐饮界曾有观点认为,中餐文化之所以难在国际上推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餐烹饪和中国传统艺术一样,太“写意”——比如配料,总是“少许”“适量”,很少精准计量,因此难以标准化。在李志明的合伙人、长沙美食写作者常乐看来,湘菜机器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短板。
“我们每一份煲仔饭都精准计量:300克米饭、250克菜。”常乐说,这是经过无数次调试后得出的数据配伍,这样每份盖码饭的汤汁,刚好把米饭拌匀,保证口味均匀同时不会留余油。
机器人左下方调料盒里,提前放置好调和菜籽油、盐水、酱油等作料,其左边滑轨上有一排白色原料盒,厨房小工只需把所点的菜,放入精准标重的原料盒内,点击对应菜品启动键后,轨道托盘内的原材料便会自动下锅,机器人从制菜到出菜自动完成,锅具也会自动清洗。
记者注意到,该机器人菜单栏上有5档火候,16道家常湘菜,每道菜都有精准程序,用油、用火、用料、用水都被编写进了后台“大数据”。主料同样是鸡,菜单上的“酱辣椒炒鸡”和“小炒仔鸡”,程序就完全不一样,菜品的温度、火候、调料也迥异。
C 研发故事
4年斥资千万元研发会炒湘菜的机器人
“本月才开业,别看现在每天卖出800多碗盖码饭,研发设备就花了4年时间。”45岁的李志明是长沙人,从国企下岗后创业做餐饮。几年前,德国市场上一款集做菜、洗锅于一体的自动烹饪机深深吸引了他。
“漂泊在外的湖南人,都惦记着家乡的一碗辣椒炒肉,我们为什么不研发一台能炒湘菜的机器人?”从2015年起,李志明就带着研发团队反复琢磨调试,只为能做成一台机器人,让没有任何厨师经验的人像操作傻瓜相机一样,一键炒菜,让个性飞扬的湘菜也能标准化生产。四年下来,钱“烧”了近千万元,机器人总算出来了。
李志明团队为了让机器人有湘菜“舌头”,不仅求教湘菜大师,还四处搜罗民间有一手绝活的煲仔饭、盖码饭师傅,请他们支招、定味型、教手艺。用了一年半时间,几乎跑遍长沙知名的盖码饭馆子,从200多个菜中筛选出40道经典家常菜式,做成基础数据库,形成大数据。2017年11月,设备最终定型,并申请了多项专利。
D 创业愿景
让标准化湘菜机器人闯全球
“湘菜烹饪复杂,如果能实现标准化生产,全球争锋将成为可能。”李志明的“野心”很大,远远不满足于只在长沙每天卖800碗盖码饭,他想要湘味盖码饭闯荡北上广,甚至越洋开店。
据测算,像类似的一个标准化门店内,两台湘菜机器人,厨房只用3个小工,刨去最大的电费开支,每月仅人力成本上可节省约4万元。“最大的好处还不在于节约成本,而是标准化快速扩张。”常乐告诉记者,如果要在省外或海外开湘菜馆,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主厨招聘和培训的,使用标准化湘菜机器人,即便不会做菜的厨房“菜鸟”,也能迅速上岗。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熊其雨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