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听文物讲故事,看“黑石号”劈波斩浪

博物馆以多媒体手段再现“黑石号”穿越惊涛骇浪外销远航的场景。 均为长沙晚报记者王志伟摄

博物馆展出了162件(套)珍贵的“黑石号” 文物。

  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

  一艘古老的沉船,揭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黑石号”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反映东西方贸易的沉船,1200多年前,东西方的“辛巴达”们驾驶着商船行驶在跨越亚、非两大洲的远洋航线上,书写着不同地域、文明、宗教和种族之间开放包容、融汇交流的壮丽诗篇。

  昨日,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开馆,用实物加科技手段再现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让千年前“黑石号”的“游子”们用最隆重的方式重归家乡人面前。据悉,5月底前游客可免费领券参观,6月1日起实行收费参观。

  看点1

  162件(套)文物件件有故事

  千年之前,它们漂洋过海,却在途中遭遇变故沉睡千年,出水之后漂泊异乡,历经波折终于回归故土——集中在博物馆第一个主题展厅中的162件(套)“黑石号” 文物成了馆内最受瞩目的明星。

  “看到它们摆放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精美的展柜里,我非常高兴。”参加开馆仪式的德国收藏家蒂尔曼·沃特法说,对精巧工艺和美学的欣赏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从中国到东南亚,“黑石号”沉船上的中国文物历经1200年的漂泊和回归之旅是对共享文化最好的诠释。

  去年9月29日,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与蒂尔曼·沃特法签订了文物征集协议,对其所持有的162件(套)“黑石号”沉船文物进行征集。据权威文物专家鉴定,这批回归的“黑石号”陶瓷涵盖了晚唐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广东窑等产品,品种有青瓷、白瓷、白釉绿彩瓷、釉下彩绘瓷、模印贴花瓷等,最后拟定一级文物15件(套)、二级文物81件、三级文物60件、一般文物6件。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展品背后有着许多故事。模印贴花是长沙窑的特点,即用陶泥模印出花纹后,粘贴在瓷壶上,再施以彩釉。“看,这些模印贴花壶是长沙窑外销的代表性产品,椰枣纹、狮子纹等西亚文明元素呈现在长沙窑瓷器上,反映了当时大唐文化的包容性。”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开放运营科工作人员秦卓娅介绍。

  看点2

  千件精品展现经典诗句图画

  在博物馆二楼展区,千件长沙窑文物精品让人大饱眼福。它们品种多样,有壶、罐、洗、盂、碗、碟、杯、盒以及枕、烛台、动物雕塑等;它们色彩丰富,有青釉、黑釉、绿釉、白釉以及窑变釉等。更为关键的是,在这里,观众可以深切体会到长沙窑的文化特色,作为长沙窑彩瓷的特有标签,可以看到瓷器上有山水花鸟画、人物动物画,更有诗文警句等题材,十分丰富。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在这里,记者找到多个写满了这些著名诗句的陶罐,千年前的痴情男女故事被书写在上面,随之流传至今,熠熠生辉。

  “这里大部分是七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出来和民间征集而来的长沙窑精品。”自从2006年成立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以来,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国就来到这里,2010年更是入驻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专门牵头开展文物保护抢救工作,见证了10万余件文物的面世,对这些文物他如数家珍。

  “这个童子坐莲花的图案非常罕见,目前长沙窑瓷器中仅出土了两个,除了这个,还有一个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秦卓娅告诉记者,瓷器上的婴戏题材最早出现在长沙窑,其中一个青釉褐绿彩童子坐莲花口碟就在二楼展区可以看到。

  看点3

  等大仿制品再现“黑石号”风采

  海在呼啸,风在怒吼,一艘大货船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摇摆前行……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按照1︰1比例复原了“黑石号”仿制品,并辅以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再现其穿越惊涛骇浪外销远航的场景。

  蒂尔曼·沃特法回忆,发现“黑石号”沉船时,船体已经在海水中浸泡千年,但保存相对完好,龙骨基本完整,甚至还存留着一些绳索和有机填料。这艘船长20~22米,最宽处6.5米,载重约25吨。

  由于年代久远,“黑石号”谜团重重。根据文史专家的研究,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集中向观众回答了6个“黑石号之谜”。“黑石号”是什么样的船?“黑石号”如何包装货物?“黑石号”的航行路线是怎样的?……这些都值得一探究竟。

  特别有意思的小插曲是,“黑石号”162件(套)文物中有一件特别的文物,让专家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惊喜不已。“如今仍可从壶口清晰地看到贝壳,它见证了一段神奇的历史。”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文物管理科负责人瞿伟展示了藏在其中一个盘口壶里的小贝壳。多年前,或因好奇或被惊动,小贝壳进入了这个长沙窑盘口壶中,从此这个壶成了它的栖身之所,它也成了壶的一部分。

  如今,小贝壳即将陪着盘口壶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与家乡的亲人见面。

  星城夜谈

  复兴铜官窑文化无疑值得期待

  文 峰

  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而在这艘沉船装载的6万多件中国瓷器中,长沙铜官窑瓷器就有5万余件。彼时,长沙铜官窑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而今,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开馆,市民可以到铜官窑看162件“黑石号”文物,这无疑更加拉近了人们与铜官窑文化的距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城市的精神旗帜。中华文明历五千年而弦歌不断,其所汇聚而成的强大软实力,是推动我们国家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股不竭力量。作为长沙的文化标识之一,铜官窑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特有的区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更重要的是,文化可以漂洋过海,文化交流能够消除很多本不该存在的人为设置的沟通屏障。在如今的世界格局之中,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交流必然会成为“互联心通”的必要元素。

  21世纪的今天,古代丝绸之路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丝路精神”得到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现在,无论是本地人看长沙,还是外地人来长沙,都深切感受到我们的城市之变、城市之美、城市之质。复兴铜官窑文化,既能增深人们对长沙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了解,也能擦亮长沙的国际名片。这无疑值得期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