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彭玮蔚)记者从昨日闭幕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获悉,近年来,长沙深入推进全市历史地名和历史文化街巷名称保护工作,探索了“修复修缮为主,拆除重建为辅”的“有机棚改”模式,保护了历史地名与文化,复建了潮宗门等一批历史遗址,修缮了太平街等一批历史街巷和历史旧宅,通过“有机棚改”的方式修复了大古道巷、蔡锷南路化龙池等一批百年老街区。据悉,长沙将地名规范化管理纳入对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加大督查、考核和处罚力度,确保对地名的违规、滥用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长沙着力推进地名规范化管理,历史文化不断传承。推动地名命名工作进一步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一般地名的命名,逐级上报,分级审核,市级审批;对重要地名的命名,严格遵循部门申报、公开公示、市民听证、专家论证、政府审定的程序。始终坚持在地名用词系列化中彰显文化,在地名标准化过程中体现传承的原则。不断发掘有意义的老地名,让埋没已久的老地名焕发了新的活力,在新的地名命名中,尽量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历史地名作为备选。
下一步,长沙将进一步以市地名委员会为平台,研究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建立长沙历史地名评价、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明确在历史地名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体系和名录发挥作用、落到实处。
统筹实现棚户区改造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规划和历史街区街巷保护专项规划相衔接,确保城区发展与历史街区街巷及名称文化保护同步推进。
强化政府规章的法律权威,确保有关单位和组织严格、规范使用经地名主管部门批准的法定标准地名和法定门牌号码,有效保护历史地名。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要将办理命名相关手续列入审批流程后方可启动后续流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玮蔚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