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寻长沙的阅读地标

桃子湖的卡佛书店

  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宁莎鸥

  每到春天,一年一度的长沙图书交易会拉开大幕,这已成为星城爱书人的盛宴。近日,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第二十五届长沙图书交易会在湖南省展览馆圆满落下帷幕。为期3天的展会中,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签订合同的书商近20000家、交易额(含意向合同金额)达17亿码洋,一连串增长的数据昭示长沙这座书香之城再掀阅读高潮。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如今高大上的图书交易会可溯源到蔡锷路附近的一条老街——黄泥街。改革开放初期,长沙民营书业兴起,自发聚集于黄泥街一带。1993年,以黄泥街为代表的长沙民营书业举办的“春潮书市”,即为初始的图书交易会。1997年,黄泥街书市整体搬迁,图书交易会依然一年一度蒸蒸日上。如今,当当梅溪书院、乐之书店、止间书店、德思勤24小时书店等众多个性化书店遍布星城,继续书写着长沙书店的传奇。

弘道书店一角 资料图片

  壹

  300多米长的黄泥街“卧虎藏龙”,奇人奇事层出不穷

  黄泥街原名黄泥塅,因土地呈黄色而得名。这个名字听上去并不响亮,却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遗迹。清末举人俞诰庆曾在此创办近代省内第一家师范学校——湖南师范馆。1915年,李达章在此创办宏文编译社,自办印刷局从事出版,聘请了黎锦熙、徐特立等湖湘名流编辑教本。1933年,黄泥塅拓宽路面,改名为黄泥街。也许是前辈文人的活动让这条街凝聚了文脉,黄泥街也渐渐成为了长沙书籍出版印刷发行的中心。

  改革开放初期,长沙百业待兴,在国营的新华书店之外,街头出现了一些利用地摊销售图书的民营书商。据说长沙最早摆书摊的是管仲和,他是河南人,曾在广西某部队服役,退伍后来到妻子的家乡长沙,在蔡锷路的一条小巷口摆起了书摊,业内人士称其为长沙第一书摊。这一时期,长沙摆书摊的“名人”还有东府后街的徐平、小吴门的向曲波等。从地理上看,这些书摊经营的区域都和黄泥街紧密相连,管仲和的书摊紧邻黄泥街,徐平的书摊离黄泥街不到百米,向曲波的书摊离黄泥街不过200米。

  短短一条300多米长的黄泥街,是何因缘际会形成了一个书摊经营的圈子呢?原长沙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周贤朴分析了三点原因:其一,在上世纪80、90年代做书生意,第一要信息渠道畅通,黄泥街斜对面就是长沙电信局和邮政局,与外地联系书籍业务,可以拍电报和在邮电局打长途电话。同时邮政局一些“停薪留职”或“下海”的邮政职工,熟悉发行渠道和各种套路,一脚跨到黄泥街,自然“有钱捡”了。其二,当年黄泥街上的经营户,运货只能依靠三轮车和板车,黄泥街距离长沙老火车站(即今天的芙蓉广场)很近,快件可直接通过火车站行包行发出,慢件也可火车发运。因此除了长沙黄泥街书市,像石家庄、武汉、广州等三大书市和黄泥街书市一样,都“悬挂”在一条京广线上。其三,300多米长的黄泥街,是长沙城内的一片棚户区,居住在此的市民,住房狭窄,相比当年生产和销售红火的国有集体单位,更容易腾出住房,进驻黄泥街的书商也只需要小门面,即可以开始最初的生意打拼。南阳街等处则不具备以上优势。

  1983年,黄泥街一带售卖书刊的氛围越来越浓,当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体书报刊经营户,自发形成了书市,黄泥街也随之声震全国。自1989年,黄泥街书市一路高歌猛进,巅峰时拥有近300家书店。当时卖书的生意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那时的黄泥街书市老板挣了钱还不想存进银行,便拿“蛇皮袋”来装,收在自己的床铺底下,认为这样做财不露白,更加保险。一些经营者从外地收账返回长沙时,也采取同样的办法。业内便有一句口号:“提着‘蛇皮袋’,睡在火车座位下,安安心心回到家。”

  那时候,黄泥街奇人奇事层出不穷。1984年,省文联主编的《红娘报》问世,并在黄泥街设立发行门市部。负责发行的薛浩住在黄泥街内的双鸿里市花鼓戏剧团宿舍内,因此不少花鼓戏剧团的演员兼职推销《红娘报》。有人最多一天挣了50元钱,比他们一个月的工资还高,《红娘报》变得家喻户晓。

  有位叫李静安的先生,被黄泥街一些书商开玩笑唤作“落魄文人”,他租有黄泥街一铁棚子专卖学生教辅,他卖教辅与别人不同,每本教辅,均过目一阅。当湖南各市、县教师到长沙来进资料,找到他,他经常能侃侃而谈,谈这些教辅如何编排、好在哪里,说得一些名老教师也佩服不已,高呼黄泥街书市“藏龙卧虎”。

  贰

  从黄泥街到定王台迎来10年黄金期,书业故事由1.0版跃上2.0版

当当梅溪书院人流如织

  1993年4月,黄泥街书市发生了一件改变长沙出版业的大事,那就是省、市书报刊发行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了“春潮书市”,参加书市的骨干队伍就是黄泥街的民营书业经营者。

  那次书市的主会场设在清水塘,当时的市博物馆,开幕首日,全国各地的民营书商、部分新华书店、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出版社参会者云集,大门口人潮汹涌;社会其他人员购票进场,每张票价格高达50元。下午四点半左右,大门挡不住人潮的冲击,一下子被冲开了。本次交易会,除个别省市,全国各地的书商都到了,为期3天的交易会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开民营书业图书交易会先河。自此,黄泥街的名头在全国民营书业一炮打响。20世纪90年代中叶,全国图书出版约11万种,有人说黄泥街书市拥有的图书品种,占了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黄泥街书市的成交量也一度登上全国图书二级市场榜首。黄泥街书市甚至被媒体冠为“四大书市”之首。

  但高速发展之下,黄泥街书市的基础条件渐渐成为发展的桎梏,一些问题暴露出来。黄泥街不过300多米长,原本只是长沙城内的一片棚户区街巷,所谓的书店就是当地居民腾出来的小房间,经营面积狭窄,陈设简陋。当时的店铺以夫妻店、父子店为主,虽然他们在书籍短缺的历史时期创造了中国书业经营史上的奇迹,但始终缺乏专业性和合法性,批发店和零售店集于一体,批发、零售难于区分,相互之间价格战、回扣战不断。黄泥街书市是 “以街为市”的“市街”,难于管理,不少商贩无证经营,昼伏夜出、偷税漏税;一些书商还经营盗版书。在几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中,黄泥街都是集中整治对象,仅1995年至1996年,有关部门就在黄泥街查处经营非法出版物主要案件45起。有鉴于此,黄泥街书市也酝酿着搬迁提质。

  黄泥街书市将搬向何处呢?当时拟订了几套方案。有公司计划在附近的宝南街兴建大厦,让书商“原地升级”;当时的市文化出版局则打算将清水塘路建成文化一条街,这样可以依托清水塘的市博物馆举行全国性的图书交易会;还有人提出将汽车西站隔壁已建成的10栋商住楼开发为新的图书市场。最终在综合考虑交通、环境、成本等问题的基础上,书市搬迁至位于长沙市中心解放路、建湘路、芙蓉路交会处的定王台。

  新书市开张后的10年时间,可以说长沙图书市场进入了黄金时期,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爱去书店逛逛。据读者何女士回忆,有一次她在书市就遇到了央视NBA特约评论员张卫平,有书店老板还在书市内见过汪涵。

  相比于黄泥街书市时期狭窄的书肆,长沙诞生了不少空间更宽阔、装修更讲究、品类更齐全的“旗舰书店”。从黄泥街起家的龙挺就开了一家“旗舰店”——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弘道文化图书超市,这也是当时湖南最大的民营书店。弘道书店当时还在平和堂布局了第一家卖场书店,随后又走进了阿波罗商业广场和通程商业广场,开了书店进卖场的先河。如今,大型购物广场搭配书店已成为标配,但在20多年前,弘道可谓开风气之先。此外,万卷图书城、阅读花园等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场所。

  业内有种说法,将中国书店业的发展划分为1.0、2.0、3.0三个阶段。1.0版本的书店作为零售业的分支,单纯卖书;2.0版本的书店已经涉足咖啡、餐饮等多元化经营;而3.0版本的书店则是城市的公共艺文空间,利用复合经营的方式,通过读书沙龙、签售会等活动,带给读者更丰富的体验。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弘道当时请来了王跃文、张悦然等著名作家签售,涉及了一些文创元素;阅读花园在提供阅读空间的同时提供咖啡与中西餐,投身多种经营,其时的长沙书店已经具有了2.0版本的主要特征。

  叁

  喝咖啡、享美食、听讲座、玩文创……多家3.0版实体书店“争奇斗艳”

当当梅溪书院

  不可否认,越来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生态,大多数行业受到冲击,图书出版也不例外。汹涌的网络购书热、电子阅读潮成为了这个时代读者的选择。前几年,就有不少讨论涉及“实体书店会不会灭亡”这一话题。而神奇的是,近几年,实体书店反而有了复兴之势,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书店正出现在长沙的街头巷尾。

  如今,爱书之人可能会敏锐地发现,长沙排得上号的书店并未减少,反而增多了,布局也更加分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只要细加选择,你都能在家附近找到各有特色的阅读地标。往西去,2016年9月初,中国最大网络书店当当网第一家实体MALL店“梅溪书院”落户长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首日销售额便突破20万元,如今已成为长沙的文化地标之一;往南行,德思勤24小时书店则以其“不打烊”的承诺,获封“2016首届中国最美书店周”的“最受欢迎书店”;往北看,位于长沙图书馆的乐之书店环境幽静,经常举办的诗会、读书沙龙吸引了众多读者;岳麓山下,桃子湖的卡佛书店已经成为爱书之人的“新宠”,无论你何时到店,这里总不乏看书的人、写字的人,既有旁边师大附中的中学生,也有博士生、大学教授;在芙蓉路上,止间书店正以其独具人文气息的装潢和独特的选书品位吸引着爱书之人。

  市民爱书、惜书之风带动长沙大街小巷实体书店兴盛发展。梅溪书院、海信广场弘道书店、Home书房等独具特色的新书店纷纷出现,与历久弥新的新华书店、麓之风书店一起构成了星城实体书店的洋洋大观。

  如果说当年黄泥街上的书店是粗放型的夫妻店、父子店,而以定王台弘道为代表的书店是带有2.0版本特征的综合书店的话,如今长沙崛起的书店可以说是3.0版本或者具有网络时代特色的新型书店了。在这里,买书甚至都不是主要目的,书店的意义在于提供舒适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读者可以在这里喝咖啡、享美食、挑选文化产品,还能体验到从小众电影放映、文化大咖讲学到创客空间展示、前沿科技分享等各种丰富内容。

  北岛、谭伯牛、冯唐、韩松落、刘同……梅溪书院自开业以来迎来了一批文化大咖。作为全国首家“O+O”书店,梅溪书院共计吸引客流200万人次、销售图书30万册,邀请200多位名家举办近200场文化活动,以每2~3天一场活动的频次刷新业界纪录。

  在弘道近年开出的海信广场店中,咖啡、文创产品让读者的选择更丰富,不少文创产品还是工艺设计师的杰作;书目陈列方面,弘道打造了儿童馆,精选港台版、外文版图书;活动举办方面,弘道秉承着让图书提升读者生活品质的初衷,在读者会开设了“生活美学”等一系列讲堂。据悉,弘道还将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的联动,带给读者排行榜推荐、到货提醒、会员日等更多增值服务。

  位于长沙图书馆内的乐之书店也完全颠覆了传统书店的经营理念,从卖图书转变为卖“文化”。书店举行了文化沙龙、读书分享会、新书签售等丰富的活动,还有定期的朗读、电影,以及音乐、美术、红酒等各类品鉴会,俨然成为众多读者的心灵家园。

  2015年,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长沙市实体书店扶持办法》;2016年,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在年度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中增设实体书店扶持专项经费,每年以网点建设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实体书店发展。今年长沙的图书交易会,各项数据都稳步提升,是对这一系列扶持举措的回应。从1.0版本到2.0版本到3.0版本,从“一个中心”到“多个中心”,长沙的阅读地标,长沙的多家实体书店,无论是书店环境、读者体验,还是邀请名家大师、人文氛围方面,都在变得越来越美。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宁莎鸥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