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邓桂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的医改工作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了攻坚克难的方向和目标。
近日,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周敏接受长沙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按照国家、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长沙在全市9个区、县(市)全面推行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努力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加快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打造一座全方位、高品质的现代健康之城。
医联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长沙的医改工作始终突出基层、夯实基础,通过分阶段推进基层机构建设和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能力双提升。
“一是完善了全面覆盖的服务网络。”周敏介绍,从2013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安排资金3亿元,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全市建成84个乡镇卫生院、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56个村卫生室、2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1530就医圈”。在此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再投入3亿元,预计总投入不低于12亿元,启动新一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新一周期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在第二个三年(2016-2018年)内,完成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00所,全方位、多角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同时,优化上下联动的服务机制。2016年,市级医院与29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建立医疗联合体,由财政对每个医联体补贴30万元;2017年启动了第二批50个医联体建设,切实加强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在全市设立9家名医工作室和16家名医工作站,着力打造一批技术精良、医德高尚、覆盖城乡、社会认可的基层名医名科;同时,探索联合病床、无缝托管等举措,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截至目前,全市上级医院为基层引进新业务新技术达78项,启用闲置设备32台,扶植发展科室49个;上级专家在基层接诊门诊人数达84232人次,管理住院人数达15088人次。
1290个全科医生团队当好健康守门人
“近年来,长沙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医改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周敏介绍,目前,全市共建立全科医生服务团队1290个,签约服务人数274.58万,签约服务覆盖率为36.95%;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143.77万,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为62.77%。
市、县两级公立医院有效履行公益职责,积极参与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医联体的协同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市四医院成立“签约专家团队”,分片区指导基层并参与签约服务工作,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健康管理相结合。天心区、浏阳市实施“1+N”组合式团队升级版,共同组成不同医疗专业类型的家庭医生团队,居民可根据自身健康需求选择团队签约,医联体双方构建完善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畅通双向转诊,强化急慢分治
“在各个医联体内构建起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上级医院为基层预留专家号和病床,对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实现居民小病在基层,大病快速转上级医院,病情稳定转基层继续治疗和康复。”周敏介绍,对接受双向转诊的参保人员给予“一增一减一免”医保优惠政策。一增,即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一减,即由下转上的减免基层医疗机构起付线,由上转下的减免上级医院的50%起付线;一免,即免除第二次住院须间隔28天的限制。2017年出台的《长沙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85%,推动参保人员就医往基层倾斜。2017年上半年统计显示,市级医联体内上转人数7132人,下转1128人,已达到去年全年11484人和1545人的62.1%和73.0%。
同时,加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的临床专科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龙头作用,建立县域医疗中心。周敏介绍:“近年来,各县(市)县域内就诊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浏阳市达到95%以上。”
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防治为突破口,长沙建立了慢性病的诊治新流程和动态管理制度,明确和落实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目前全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分别为52.86%和37.39%,较2016年48.19%和32.51%明显提高。
周敏表示,未来几年,长沙一方面将利用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政策支持,通过组建长沙市医疗服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PPP模式创新融资,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200亿元,以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进一步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创新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将借助信息化、互联网等手段,在纵向上推进信息共享、远程医疗,实现基层精准医疗,有效落实分级诊疗。
特色实践
医联体成为分级诊疗重要载体
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杨芳
近年来,长沙市第四医院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医联体建设探索和双向转诊工作,是市级医院中医联工作覆盖面最广、力度最大的单位。长沙市第四医院院长段晓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该院以医联体为抓手促进分级诊疗的经验。
“2013年10月,为了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分级诊疗,我们牵手岳麓区观沙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长沙首个区域门诊。”段晓明介绍,目前该院已与14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技术帮扶工作,并将服务延伸到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设区域门诊25家,与22家基层单位建立医联体,派出常驻基层医务人员36名,与21家养老单位构建医养联盟,与3家省部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和技术帮扶协议,实现了省、市、基层“三级转诊”模式。
段晓明介绍,市四医院首创“三联负责制”,由一名院领导、一个职能科室和一个临床科室“三管齐下”,共同负责一个医联基层单位的行政职能督导和临床业务指导,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配送5台双向转诊直通车,打造双向转诊“快送通道”。医院每一个科室都设置了专门用于接待转诊病人的床位,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无陪护病房。“目前全院除了儿科、产科外,全部实行无陪护病房。这一便民惠民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更得到了患者家属的高度认可,成为医院一张闪亮的服务品牌。”段晓明说。
“医联体是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通过医联体让优质医疗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破解基层群众看病之‘痛’的重要途径。”段晓明介绍,作为长沙唯一一所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医院,市四医院正致力于医联体工作的转型升级,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在医联体单位中开展妇产科联盟和ICU联盟,并逐步扩展到其他专科领域,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未来将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逐步组建医疗集团。
市民反响
刘玉泉(宁乡市东湖塘镇居民):长沙的医联体搞得好,我们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找到三级医院的专家看病,专家又带动了卫生院医疗技术的发展,看病就医比过去方便很多。
黄坚(天心区新开铺街道居民):要真正推广分级诊疗,基层医生的专业素质非常重要。只有社区医院的医生在首诊环节能够专业问诊、准确判断,才能保证后续环节顺利进行。
王虎生(芙蓉区火星街道居民):现在鼓励到社区医院看病,但我和老伴常吃的一些药,必须到大医院才能买到,在社区医院却买不到。因为药物品种不全,一些社区医院甚至不敢轻易接收大医院转诊过来的病人。做好分级诊疗,首先要尽快让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药品资源统一起来。
来源:掌上长沙
作者:彭放 邓桂林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