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成员
陈开彪,男,今年50岁,岳阳汨罗市玉池乡玉明村人,现为长沙湘雅路环卫所环卫工;妻子也是该环卫所环卫工;上有8旬老父亲,下有两个女儿。
一双粗糙的手,见证他4000多天的辛劳;他用勤劳和踏实赢得单位认可、群众尊重,几乎连续13年没请过假、没请人代过岗。他就是长沙湘雅路环卫所环卫工陈开彪。在这位外来务工的环卫工眼里,长沙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点点滴滴写在马路上。如今,8岁的小女儿在长沙读小学、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入学待遇,一家人住在单位免费提供的职工房里,生活了10多年的这座城市让他感到越来越温暖。
随手扔垃圾的越来越少
今年50岁的陈开彪,2004年在长沙开福区干起了环卫工。
陈开彪负责伍家岭波隆立交桥至浏阳河一带的路面保洁及周边生活垃圾清运工作。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会把路面清扫干净,然后再骑着三轮车把周边一些小区的生活垃圾一车车运走。
环卫工干着既脏又累的活,尽管头两个月几乎每天被垃圾异味熏得连饭也吃不下,但陈开彪咬牙坚持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13年,妻子也成了他的工友。他说,看到干干净净的路面,非常有成就感。两年前陈开彪当上了班长。
城市越来越漂亮、交通四通八达……13年来,陈开彪也见证着这座城和这座城里的人的变化,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市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随手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了。”
他说,刚工作的时候,市民会习惯性地随地扔垃圾,他们扔完就走,他就跟在后面捡,有时候一会工夫就能捡满一个垃圾桶。近年来,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大大减少,偶尔碰上乱扔的,他上前一说,对方会很不好意思。 陈开彪说:“以前听到最伤心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扔垃圾,你们就下岗失业了’。最近这些年,很少有人再这样说了,大家对环卫工人的工作多了份尊重和理解。”
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越来越浓
工作的路上有环卫工人休息室、 好多沿街商家店铺提供免费加水点,天气热了还有清凉饮料……最近这几年,令他感受颇深的还有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越来越多,让他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也有了归属感。
陈开彪说,几年来, 他们环卫工的工资涨了,清扫设备也升级了。最开始,陈开彪是脚踩三轮车把收集的生活垃圾一车车送往东风路大桥下一个垃圾站,“2公里左右的路程,遇上坡度稍大的上坡路时,装满垃圾的三轮车根本上不去,得下车用绳子拉着三轮车走,一个来回至少要花一个小时,每天至少要跑四个来回。”几年前,运送垃圾的车换成了电动三轮车,“脚踩式三轮车一车顶多装200公斤垃圾,电动三轮车的容量几乎大了一倍,跑起来省时又省力。”过去,扫把、撮箕、垃圾车是陈开彪每天扫马路时的标配,“如今,路面清扫时,有扫路车、水车等机械设备,人工与机械配合作业,路面扫得干净,又快又好。”
在长雅中学附近,有一座环卫工人休息室,是2014年下半年建成的,这也是开福区首批环卫工人休息室中的一座,里面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微波炉等电器,还有沙发等。陈开彪说,以前,他们环卫工只能在立交桥下、公交站台、商场门口避风躲雨,自从有了休息室后,大家也有了休憩之所,“我们都配有休息室的钥匙,累了可以到这里歇歇脚,口渴了这里有水喝。”
陈开彪对眼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夫妻俩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单位给买了“五险”,8岁的小女儿在长沙读小学、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入学待遇,一家人住在单位免费提供的职工房里;去年他们夫妻俩还用积蓄在老家建了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二层新房,年近八旬的老父亲身体硬朗,在老家看家;虽然后来大女儿突然病倒,每个月四五千元的医疗费曾让他们夫妇俩一筹莫展,但在单位和社会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很快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孩子的病也快好了。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记者 陈月红
【幸福新期盼】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到来之际,陈开彪表示对十九大的召开十分期待,希望政府能加大对环卫事业的投入,“希望自己和工友们的收入还能更高一点。”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月红
编辑:唐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