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市气象局:加快气象信息传递速度 扩大覆盖面

  长沙晚报记者 聂映荣 通讯员 胡嘉菁

  6月22日至7月1日,长沙出现一次超历史极值的强降水过程。虽然时隔近3个月,不少市民仍对当时的强降雨及全市抗击超历史特大洪水的场景印象深刻。在此期间,长沙气象部门做了哪些气象服务工作?有哪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未来如果再出现这种强降雨情况,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前日,市气象局组织召开2017年长沙市特大洪涝灾害气象服务研讨会,总结经验与不足,并探讨未来进一步的改善举措。

  应对

  及时发布天气情况和强降水落区预报

  此次降水过程10天累计平均降雨量435毫米,远超1998年的极值315.2毫米。对于长沙气象部门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罕见的大考验。

  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戴科良说:“在监测预报上,气象部门这次做得比较成功;在预警服务上,气象部门能做的都做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介绍,6月21日,市气象台就发布了《长沙重要天气》,明确指出6月22日至26日,长沙将出现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在6月22日的应急联动会上,指出将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随后的几日,该台滚动发布预报预警。从6月23日9时30分起,市气象局进入Ⅲ级应急响应状态。应急响应期间,全局业务人员取消周末休假,各部门实行24小时双岗值班制度。

  在此期间,市气象局对防办、城防办等重点服务单位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除每小时发布天气情况以外,还及时发布强降水落区预报。7月3日至4日,长沙虽然降水较弱,但市区部分路段仍然有积涝,市气象台仍每小时发布短临预报,同时分析后期可能出现的情况。

  为此,市气象台发布各类预警信号31个,合计58县次、8.9万人次;发送各类天气消息短信85条近3万人次。受水淹、山洪、滑坡、塌陷等情况影响,洪灾期间,大批监测站点失联和受损。市气象局又及时联系通讯运营商,恢复光缆正常运行,同时派出气象站抢修队,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宁乡山区抢修,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分析

  精准预测及信息覆盖仍有不足

  “相比以往,我们的气象监测设备和相关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此次防汛抗灾中起了重要作用。”戴科良说,如今,长沙各个乡镇都设有自动监测站,可自动回传降雨量信息。位于黑麋峰的天气雷达监测覆盖半径达250公里,每6分钟扫一次,为降雨预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戴科良说,目前,长沙气象部门在1天至3天的短期预报中,可以对县一级的降雨量级进行准确预测,但落区还无法精准到乡镇一级以及相应落区具体的降雨量。

  “从这次应对强降雨可以看出,我们所能做到的与各级领导及广大群众所期待的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戴科良说,大气原理极为复杂,特别是像这种超历史极值的强降水过程,变化更为难以把握,“可以说是让我们防不胜防,对局部的降雨量预测不足。”

  在研讨会上,有关气象专家均提到了另外一项不足之处,那就是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抵达率仍有缺憾。如此强降雨带来的灾害中,时间极为重要,群众需要尽早接到预警信息进行防灾避灾。但受通信“拥挤”等因素影响,预警短信无法及时发送至每一位群众。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能直抵乡镇一级,但村一级却接收较晚,一旦电网、通讯中断,村民知晓更晚。

  未来

  探索与相关部门更高效合作方案

  针对后期的气象服务工作,省气象局副局长潘志祥在研讨会上建议,以今年特大洪涝灾害过程为基础,组织业务人员对历史超强降水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考察、调研、分析,得出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针对每一个超强降雨过程做技术总结,分析每次过程中降水强度、落区等出现的具体原因,结合每次过程造成的重大损失,为以后决策服务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参考。此外,气象部门要上下协同,制定规范、流程化的协作机制。全市气象部门应探寻与防灾减灾相关部门更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快气象信息传递速度,扩大覆盖面。

  戴科良表示,接下来,针对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长沙气象部门将开展气象灾害的调研和分析,为以后积累经验,提供参考;要优化各项工作流程,探索与相关部门更高效的合作方案,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等方面的工作。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聂映荣 胡嘉菁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