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到2025年 长沙将全面建成健康强市

近年,长沙加强慢病防控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图为市民在美丽的松雅湖畔参加“万步有约”健走活动。 长沙晚报通讯员 曾诗怡 摄

近年,长沙加强慢病防控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图为市民在美丽的松雅湖畔参加“万步有约”健走活动。 长沙晚报通讯员 曾诗怡 摄

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周敏表示,“健康长沙”建设的目标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周敏表示,“健康长沙”建设的目标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长沙通过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图为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名医工作室专家在雨花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带教。 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颖 摄

长沙通过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图为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名医工作室专家在雨花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带教。 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颖 摄

制图/王斌

制图/王斌

  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袁科 邓桂林

  近日,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的长沙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活动在市公共卫生中心举行,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周敏为首届“健康家庭”授牌。在随后接受长沙晚报记者专访时,周敏的“话匣子”从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展开。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虽然解决好‘看病’这个战术问题很紧迫,但解决好‘防病’这个战略问题更重要,就是说怎么让老百姓‘不生病、晚生病’,身心真正健康起来。”周敏表示,举办首届“健康家庭”评选,是建设健康长沙、提升市民健康素养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今年7月召开的全市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开启了“健康长沙”建设的新征程,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推进“健康长沙”建设实施方案》,着眼于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健康长沙”建设的26项具体任务、15个重点项目和28项业务指标,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健康获得感。到2025年,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建成健康强市。

  转变理念

  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健康家庭’代表金虹今年70岁了,精神风貌和身体状况看上去只有45岁,健康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让他终身受益。”周敏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的需求从“能看病”发展到“看好病”“不得病”,这不仅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反映出市民的健康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如今,“管住嘴、迈开腿”已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少油、低盐”的饮食习惯和“少熬夜、不能久坐”的生活习惯正被更多的人群接受,经常锻炼的市民日渐增多,广场舞、健步走、游泳、打球等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周敏表示,以前我们的健康理念重在医疗,所以医院越建越多,病人也越来越多。

  “我们现在提出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就是要把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转向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为市民提供生命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周敏表示,将以“健康中国行”等健康教育项目为龙头,完善健康宣教机制,让健康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积极倡导中医治未病观念,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契机,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

  夯实基层

  公平公正实现健康全覆盖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健康长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基层基础建设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目的是公平公正地让百姓享有健康服务。”周敏介绍,“十二五”期间,长沙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1530就医圈”,也就是说,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农村居民步行30分钟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十三五”期间,启动新一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年内实现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群众满意”医疗机构的目标,确保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得住、治得好。

  在落实各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长沙进一步创新融资机制,利用开发性金融政策支持,组建长沙市医疗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创新“小基金+大信贷+PPP”融资模式,破解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投入不足难题。由国开行湖南分行总体授信200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100亿元,启动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医疗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让市民提前10年至20年享受到长沙医疗卫生发展的成果。

  关注妇幼

  构建覆盖城乡的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很多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宝宝,但也让高龄产妇生育问题凸显、出生缺陷风险加大。长沙通过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妇幼健康“十免十优”服务等措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孕产妇死亡率由2015年的13.85/10万下降至8.27/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5年的356.12/万下降至147.08/万,指标落实情况保持全国前列。此外,长沙在全国率先完善计生家庭特服体系,将关爱计生特殊家庭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探索开展“三优两免一陪护”服务。

  “十三五”期间,长沙将继续重点加强基层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推进妇幼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周敏表示,长沙将构建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区县(市)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支撑、乡镇(街道)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纽带、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综合医院和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持,覆盖城乡、分层负责的长沙特色的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按全生命周期、全生育过程和三级预防理念为妇女儿童提供连续系统服务和管理。

  深化医改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由卫生计生部门主要负责的医疗改革,重点在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周敏表示,长沙已建成首批29个市级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构建起科学的就医秩序。

  今年,要实现医联体的全覆盖,也就是说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与一家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帮扶关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并以此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形成和三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和残疾人、低保户、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为优先服务对象,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为主要服务内容,在城市社区推行服务团队契约式服务,在农村村居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满足基层群众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采取“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服务模式,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秩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方便、省钱、放心、舒心的健康服务。

  对话

  记者:请用一句话概括未来5年“健康长沙”建设的主要思路。

  周敏:总的来说,就是把市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着力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与省会城市相匹配的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与健康长沙相匹配的卫生健康工作格局,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健康长沙”建设之路。

  记者: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请从建设“健康长沙”的角度谈谈您的期待。

  周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期待从国家层面进一步优化健康战略的总体部署,完善“健康优先”的组织领导机制、投入保障机制、人才支撑机制和宣传倡导机制,构建“健康优先”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同时,期待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提升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共建健康长沙,共享美好生活。

  典型事例

  贫困户不交钱先住院治病

  52岁的苏准是长沙县高桥镇的一名低保户,有甲亢性心脏病的老毛病。近日,他到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打算交押金办理住院手续时,医生告诉他不用交钱。签下一纸“先治疗后付费”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后,医院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就帮他办理了住院手续。

  今年6月,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健康精准扶贫新举措,全县一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在县域内26家定点医院享受看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出院时,只需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按规定报销数额后的自付医疗费用。对于确有困难,出院时无法一次性结清自付费用的,还可以申请分期付款。

  今年,市卫生计生委和市扶贫办联合印发了《长沙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市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下发《长沙市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要求,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乡贫困人口,并实行政策倾斜,通过“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的综合保障措施,大幅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报销比例,针对个人缴费部分,财政给予不同比例的补贴,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无陪护病房,省钱又省心

  近日,市民鲍爹爹因轻微脑梗住进了市三医院,子女工作都很忙,缺乏护理经验。“可以考虑将您父亲转到我们无陪护病房,护工由第三方公司统一培训、管理,一天陪护费只要40元。”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黄芳说。鲍爹爹的子女如释重负:“比起自己请‘散陪’,每天至少能省100元。医院统一安排的护工还受过专业培训,让人放心。”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是众多市民的切身感受。不仅如此,平均每天150元雇请护工的费用,成为患者医疗费之外不小的负担。如今,长沙多家市级医院推行的无陪护病房,为患者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长沙卫生计生系统“转作风、优服务”主题活动中推出的便民举措之一。

  2016年5月起,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开展为期3年的“转作风、优服务”主题活动,推出了无假日医院、无陪护病房、日间手术、畅通诊疗绿色通道、检查结果互认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让患者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轻松。

  星城夜谈

  用大健康夯实幸福之基

  庹新岗

  有人说,如果把健康比作1,那么,事业、家庭、财富等都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而如何认识这个1,经历了变化的过程。

  过去,我们把目光更多投向“看病”,认为医疗资源丰富、医术高超,看好病就行了;而现在,人们更想通过养生、调理、运动等方法,以求“不生病、晚生病”。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刚需和自觉。

  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于个人而言,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质量;于城市而言,则应看到群众对卫生健康事业升级的期盼,并转化为改革的动力。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总揽,加快构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改善。这些都为“健康长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把之前散落在各处的健康元素搜集起来,通过科学规划调配整合在一个体系内,可以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作用,发挥“1+1>2”的效果。因为在“大健康”理念的引领下,健康环境、服务、产业都会有一个大的升级跨越。而随着市民健康水平提升,公共医疗的压力也会有所减轻,卫生健康资源分配就会向着更多、更广、更公平的方向推进,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今年7月,《长沙市推进“健康长沙”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大健康”理念的落实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我们相信,它带来的变化,在未来将随处可见、随处可闻,这势必会提升整个城市的幸福感,夯实幸福之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袁科 邓桂林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