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困难留给自己,便利留给人才——他们为人才新政落地也是拼了

  长沙晚报记者 凌晴 李静 聂映荣 周丛笑 陈焕明

  在高温黄色预警下,比天气更为火热的,是长沙人才落地的热潮。

  今天是“长沙人才新政22条”落地第5天。为了让各方人才在炎炎夏日感受到长沙求贤若渴的诚意和热情高效的服务,长沙服务人才的这帮“店小二们”也是拼了——

  追着问题去

  他们一天一反馈,一日一沟通,24小时在线协调

  “刚刚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请将今天窗口咨询人次最多、应统一对外答疑的问题搜集上传。”

  自两周前,“人才星梦想”工作微信群成立以来,群成员随时抛出政策疑问、刷新工作动态是常态,群主半夜上线“答疑”“派单”也成为常态。

  作为群主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周祎,早已适应了这种节奏。她的身后,为推动人才新政落地,这支由市委组织部、市政策落地办、市人社局、市住建委、市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的“人才星梦想”团队,已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相当的默契。

  “8月,人才新政必须兑现。”在本月上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这一承诺斩钉截铁。

  与时间赛跑!从“长沙人才新政22条”发布,到8月18日16项配套细则(办法)出台,再到8月21日全市16个人才服务窗口对外开放,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带领大家,扛过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尤其在人才服务窗口开放后,这一长沙历史上首个成体系、全链条、系统性的“人才政策包”正式进入落地阶段,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我们建立了一个市委人才办整体协调,市人社局牵头落实,各责任单位密切配合的机制。”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刘怀彧告诉记者,纸上的政策条款与窗口的实操落地,尚在磨合;单打独斗的旧惯性与流程再造的新需求,仍在拉锯。“大家坚持一天一反馈,一日一沟通,24小时在线协调,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难题。”

  据悉,为了最大程度地便民,让人才办事“只跑一趟路、只进一张门”,在市委人才办的指导协调下,各部门尽可能简化前台受理流程,把压力留给自己、留在后台,承担了大量整合资料、处理信息、传送审批的工作。

  接下来,长沙一方面已着手准备下一波人才新政配套细则(办法),另一方面将重点推进一体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尽早做到人才服务线上线下并轨运行,实现真正的一站式受理、一键式服务。“就像傻瓜相机一样,咔嚓一下,简单搞定。”刘怀彧打比方。

  为推动今年出台的包括“长沙人才新政22条”“长沙工业30条”“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等系列政策落地,市政府专门成立政策落地办。

  “人才新政的落地已实现了良好开局。”政策落地办主任张学峰告诉记者,今后如何保证好的政策不束高阁、不打折扣?长沙计划制定科学、完整、准确的政策落地标准体系,开发政策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系统。“人才新政的落地,无疑为此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样本和参考模板。”

  顶着困难上

  他们鏖战9天,确保如期开窗

  “所有人员到岗到位,休假人员马上回岗。”

  人才服务窗口是“长沙人才新政22条”落地实施的关键载体。8月11日,当它的承建任务下达到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时,离8月21日正式开窗服务只剩下短短9天时间!

  窗口选址、人员调配、操作培训、政策宣传……一个小小服务窗口“开张”背后,是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基础事项。

  彼时,细则尚未正式出台,窗口操作流程无法一次性确定下来,所以及时总结、反复修订是筹备期9个日夜的常态。每天晚上,工作人员都要聚在一起召开总结调度会,把当天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商讨对策,优化流程。

  “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经验可寻,所以大家压力都很大。”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梁坚说,一天,窗口负责人袁园晚上11时多才下班,半路才想起自己4岁多的孩子还在培训学校等她去接。

  窗口开放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长沙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了让各类人才在开窗首日就能体验到信息平台的方便与快捷,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多方对接市电子政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公安局、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科技局等部门,最终确保了平台在窗口开放首日的成功上线。

  16项实施细则,服务对象涵盖了各个层次的人才,政策内容也包括了人才服务的各个方面,内容多条目细,要在9天时间里熟练掌握并非易事,如何避免10名工作人员在熟悉政策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更是一件难事。

  对此,市人社局要求10名工作人员在全面熟悉政策基础上,分头专攻本领域政策细则,并且自己动手制作工作指南,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把易混淆政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出来,以加快熟悉理解过程。

  “正是手工制作工作指南这样的笨办法,确保了政策理解到位。”袁园告诉记者,在正式开窗之前,10名窗口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受培训,并经历了四轮实战操练。

  “窗口是脸面,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政策细则和操作流程,还要服务好。”经过反复调整优化,人才服务窗口确立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受理、一窗口送达”的服务原则,以及“前台受理接待、后台分类派发、对内跟进协调、对外专人服务”的服务模式,就是要让人才“只进一张门、只跑一趟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9个不眠夜,换来的是全市16个人才服务窗口如期开窗办理业务,换来的是社会各界对“长沙人才新政22条”的点赞。

  围着服务转

  落户办理、操作培训、资金保障,一切围绕民生

  如何让人才落户变得更便捷?公安民警们没少“操心”。

  “简化、简化、再简化。”长沙市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支队户口审批科科长黄宇介绍,按照去年出台的《长沙市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高校毕业生需要在长沙就业后,提供劳动合同等资料才能落户。

  此次政策出台后,符合上述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无需满足就业条件,只要提供毕业证、户口迁移证或户口簿内页及落户地补充材料就可以办理落户,可以“零门槛”先落户后就业。

  “对于落户至就业中心及人才中心机构的高校毕业生,落户地点和受理点都增加了不少。”黄宇说,以前,落户至就业中心及人才中心机构,长沙只有定王台、观沙岭、麓谷3个受理、落户地点,如今,受理点已增加至13个,落户地点增加至12个,覆盖长沙每个区县(市),高校毕业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黄宇介绍,上述高校毕业生办理落户时,必须先由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受理,所属分区县市局审批,审批后由派出所登记,办理时限是10个工作日。如今,效率大大提升,可实现当场办结。“另外,以前不论落户到何处,均需要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打印户口页,如今,在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人才落户窗口,可直接打印户口页,无需再前往派出所。”

  上述政策一出台,政务服务中心的人才落户窗口就出现了爆棚现象。黄宇说,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本来按照规定只要设立一个窗口的,他们在人才新政实施第一天就特意设立了两个窗口,每个窗口除了受理民警以外,还专门配备了一名在旁核实材料的民警,另外后台再安排两名负责审批核验的民警,以加快办事效率。

  “昨日,两个窗口又增至三个窗口,除户口审批科几乎全员出动以外,还从其他科室调了人员过来。”

  “连水都不敢喝。”黄宇说,民警从上午8时上班,一直忙到下午6时许,除了中午半小时吃饭外,期间一直不休息。第一天,上述窗口的受理量是155人次,昨日受理量是193人次,而以前派出所落户窗口日均最高受理量仅40人次左右。

  安居才能乐业。

  如何加强人才住房保障,优化人才购房流程,打造更优的人才综合环境,使广大人才在长沙住有所居、安心创业?市住建委多措并举、多方发力。

  临近窗口开放的8月18日至20日,市住建委组织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各办理网点和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同时,完成了网签系统的人才购房模块升级,印制了办事指南4000份,并通过网签系统客户群,将操作手册推送至1550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了操作培训。

  21日至昨日,来自市住建委的消息显示,仅房屋交易管理中心三个网点就接待人才购房相关咨询3500多人次,发放办事指南2100多份。

  “长沙人才新政22条”奖补政策如何落实落地,市财政局成为坚实有力的保障。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推进要求,8月21日,全市16个人才窗口同时开窗接受申报,8月31日前实现第一批个人奖补资金兑付——从业务受理到实现资金兑付仅10天时间。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且今年新政所需资金并未作预算安排的前提下,市财政局加班加点完成了资金筹措一系列工作,已于8月23日将第一批1亿元资金拨付至市人社局,确保新政能按时兑付。

  为规范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市财政局积极主动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人才专项资金整合、预算编制、预算管理、资金拨付等问题,并多次征求意见,起草了《长沙市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旨在规范人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全过程。目前该办法已经过10余次修改完善,将尽快按程序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为提升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提供制度保障。

  让各类人才在长安居乐业

  ——长沙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系列谈之五

  文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因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创新人才驱动。未来的城市竞争乃至区域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做好人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说引进和培育人才是起点,那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就是终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将服务人才的工作落实落细,让人才在长沙安居乐业,大展身手。

  安居,有两个层面的理解。其一是居有所住。就全国而言,长沙是“房价洼地”和“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沙的房价居住属性强,金融属性弱,这是我们的优势。近日,“长沙人才新政22条”首批细则正式出台,其中出台人才购房和购房补贴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人才住房保障,优化人才购房流程,打造更优的人才综合环境,使广大人才在长沙住有所居。但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见新情况,我们必须根据变化的实践不断及时升级优化。其二是住得安心。其中落户便是“安心”的重大举措。在国内很多大都市,落户、安居与子女就学,对许多刚毕业的外来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而长沙的人才新政在这方面有明显竞争优势。因此,当前的关键问题就是要狠抓落实,用贴心服务向人才群体释放最大的政策温情。

  乐业,那就是要画好人才个人事业梦想和长沙发展梦想的同心圆。要培养人才的地域归属感,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对待人才,努力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人才成长环境,筑牢“在长沙,一切皆有可能”的发展前景。

  “桐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在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良禽择木而栖的现实诠释就是人才用脚投票。只有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群贤才会毕至,才会心无旁骛地“安营扎寨”,全力以赴地“施展拳脚”,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的目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凌晴 李静 聂映荣 周丛笑 陈焕明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