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挺进“万亿俱乐部” 中部第二个

  始终抓住创新驱动的发展之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

长沙产业园18号厂房是三一重工“智”造示范实施基地,这间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的车间,成为了行业内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

  日前,国家统计局传来好消息,长沙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突破7478亿元,实际增速达到8.4%,名义增速达到了 11.29%。按照这个增速,全年下来,长沙GDP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中部第二个、中西部第四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回望“进阶”之路,长沙得益于始终抓住创新驱动的发展之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

  把着力点放在振兴实体经济上

  12月3日,是宁乡市成立的第一天,当日下午举行的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宁乡市一口气就“吃”下了20个项目,签约金额达到735亿元,包括总投资158亿元的国金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以及亚铝集团湖南生产基地、高镍三元材料基地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正是当前长沙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沙市把发展目光聚焦在实体,以园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与突出问题为导向,针对“痛点”开“药方”,出台了《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围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用30条具体措施,剑指“脱虚向实”,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

  目前,首批74个配套细则(方案)已出台,政策落地进入“施工程序”,企业生存状况大幅好转,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69.4%,产品销售率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9.4%。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865.5亿元,同比增长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和1.2个百分点;在南京、杭州、郑州等同体量的省会城市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增速均排名第一。

  “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呼之欲出

  位于长沙县的三一泵送18号厂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号称“最聪明的工厂”。在这里,透明计算系统终端、国产大飞机C919刹车系统、私人订制卫星等高科技项目,让我们目睹了长沙智造交出的耀眼成绩单。

  的确,在智能制造方面,长沙可谓抢尽了先机。今年7月,长沙市发布《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确定到2020年前,要形成530家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培育50家以上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北斗导航、智能传感与芯片、工业互联网、无人智能装备等几类关键技术及装备要获得重大突破,智能技术及装备形成1000亿级产业规模。

  为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目前,长沙已经相继成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3D打印)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平台,以应用为核心的长沙“工业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已获国家、省、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30家,其中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及专项20个,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

  如今,在政策措施的激励带动下,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新型耐3000℃烧蚀陶瓷涂层等一批“长沙创造”产品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长沙转型升级发展的第一动力。 ■记者 刘璋景

  声音

  简政放权大大激发创业活力

  胡凯是一位来自浏阳的80后,2017年初,通过长沙青年公益服务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了自己的美术培训中心。在这里,胡凯获得了免费办公场地,并且有专家对其贴身指导,不到一年,培训中心就成功创办了三家分部,年收入突破500万元。

  “现在的一切都得益于良好的创业环境。”谈到自己的成功,胡凯认为长沙正在推行的简政放权政策给了企业很大的帮助。

  入驻基地+创业孵化,是长沙助小微企业腾飞的一大抓手。如今,全市小微企业数量多达30余万家。为进一步促进创业创新,今年5月和6月,长沙市政府又分别颁布了第131号、第132号政府令,将89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至全市13个工业园区,并赋予湖南湘江新区44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这已是长沙第5轮大规模向下级区(县、市)简政放权,共下放了316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提速行政审批效率达50%。

  简政放权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今年1-10月,全市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3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78.3亿元;新开工投资过亿元项目1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88亿元。

  记者手记

  “万亿俱乐部”既是新起点,也是新命题

  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创业活力,把科技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创新思维大大激发了长沙经济的活力和企业竞争力。

  过去的两天,围绕着长沙经济的转型及发展,记者先后拜访了三一重工、中国铁建等大型企业的高管,也采访了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看到他们在经济发展的前沿,兢兢业业地工作,通过不断地创新,避免企业的官僚主义和迟钝僵化,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持了开拓进取的活力。一个地区持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企业家们远见的洞察力,更需要政府出台极具黏性的决策力,还需要城市对科技人才、资源、要素的更强吸附力。

  长沙挺进“万亿俱乐部”,既是新起点,也是新命题。愿长沙用更强的创新力,去承载更大的光荣和梦想。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唐飞飞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