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日前正式印发《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从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描绘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蓝图。
这是我国第四个、中部首个印发实施的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是指导长株潭都市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范围包括长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区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区及韶山市和湘潭县,面积1.89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1484万,经济总量1.79万亿元。
(长株潭都市圈区域范围)
目标:3年基本形成融城融合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到2025年,长株潭都市圈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标杆。
到2035年,长株潭同城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生活更为富裕,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辐射力和引领力大幅提升,成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长株潭都市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空间:推动长沙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根据《规划》,进一步优化长株潭空间布局,强化长沙市龙头带动作用,发挥株洲市、湘潭市比较优势,共同构筑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推动长沙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科学划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长沙市中心城区空间管控,适当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
提升株洲市、湘潭市发展品质,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主动承接长沙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强化在都市圈中的协作配套能力和发展支撑能力,加快实施株洲市“北融、东进、拥江”空间发展战略,以湘江大湾区为引领,高品质推动湘潭市主城区、九华等区域组团发展,保护利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
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优先扶持湘潭县、醴陵市等有实力的县市成为全国百强县,将韶山市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依托特色资源禀赋规范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湘江发展轴联动长株潭发展,打造中部(京广)发展带、北部(渝长厦)发展带、南部(沪昆)发展带3条经济辐射带,推动宁乡、浏阳、韶山、醴陵4个重点城镇组团发展。
保护性开发长株潭生态绿心,建成全国都市圈独一无二的城市绿心和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取消除长沙市市区外其他地区落户限制,探索长株潭都市圈内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和户口通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加大各类定向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湘才乡连”万名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铁路规划示意图)
交通:加快推进城铁“公交化”运营
根据《规划》,发挥长株潭都市圈区位优势,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铁、公、水、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建设,构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对外多路畅通、对内高效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着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打造轨道上的长株潭,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城际列车或市域(郊)列车,加快推动高铁与城际“零换乘”,规划建设常益长与武广高铁直通线等工程。进一步增加长株潭城际铁路小编组列车运行,加快推进“公交化”运营。研究建设长株潭连通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醴陵市等地的城际铁路。科学推进长沙市地铁发展,预留长株潭轨道交通新线接入条件,逐步推动长株潭轨道交通建管养运“一张网”。
完善提升道路运输网,进一步提质、扩容、加密长株潭高速公路,强化高速公路对外连通能力和内部转换能力,大力推进京港澳、沪昆等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扩容工程,规划建设长株潭都市圈环线。建设长沙航空枢纽,实施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增加密国内主要城市航线航班,优化完善国际航线网络,推动开通以货运为主的第五航权国际航线。
提升铁路枢纽站场衔接能力,推动长沙西、长沙南、长沙站、湘潭北、株洲西等主要客运站的便捷连通,增强长沙站、株洲站、湘潭站客运枢纽站功能。合理提高长株潭城市路网密度,提升城市路网承载能力,优化快速、主干、次干、支路比例,畅通城市交通“大动脉”与“微循环”。大力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规范停车秩序,提升停车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
(高速公路规划示意图)
环境:努力建设生态绿色都市圈
《规划》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协同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共护绿水青山,努力建设生态绿色都市圈。
统筹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和发展,开展林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以及监管能力提升等四大工程,打造坪塘—昭山—石燕湖—云峰湖东西向生态林带和易俗河—法华山—石燕湖—跳马南北向生态林带,减轻环境负荷率,提高生态弹性和生态承载力,构筑长株潭绿色生态屏障。
开展重要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优化饮用水水源地布局,严控饮用水水源周边岸线资源开发,依法清理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长株潭第二水源及应急水源建设,提高水库供水比重,联合建设优质水库水源引水工程。
联防联控大气污染,加强长株潭地区预警预报、监测执法、应急启动、信息共享等联动体系建设,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加强面源污染整治,推进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全覆盖,全面完成老旧居民区油烟设施改造。综合治理恶臭污染,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排查整治。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
(航道和港口规划示意图)
服务:实行户口迁移“跨市通办”
《规划》还提到,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共享,落实全面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条件的各项政策,实行户口迁移“跨市通办”。建立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长株潭三市统一、有效衔接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
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统筹规划三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布局和共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新公共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就业、户籍、住房公积金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
共享教育现代化成果,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师资力量交流机制,共建共享名师在线课堂、研学实践基地,合力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和智慧教育示范区。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积极推进长沙市优质公办中学在株洲市、湘潭市布局学校。
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全面提升都市圈薄弱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建立长株潭医疗联合体,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三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一卡通”,推进血液供给、医疗急救服务等资源互享互惠,鼓励支持高水平医学专家区域内合理流动、多点执业。
此外,还将共建长株潭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加快县级城市防洪闭合圈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城区排涝设施,更新改造老城区排水设施,提升城市快速排水能力,建设防洪防涝预警预报系统,告别“城市看海”现象。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成辉
编辑:胡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