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长沙世界之窗国际广场内,梅花桩上的醒狮腾挪跳跃,霸气十足。元宵佳节将至,长沙世界之窗推出了民俗绝技表演、唐“潮”快闪秀、爱心冷焰火秀等一系列活动。 记者 王志伟 通讯员 曹裕泽 摄影报道
倡文明
邻里抱团迎佳节 敬老爱幼代代传
2月12日,天心区金盆岭街道、狮子山社区党委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长沙市虹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制花灯、猜灯谜、包汤圆及团队小游戏等闹元宵活动,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
“心怀祖国是什么字?”“我知道,是‘忠’字!”来自麦田格侯家塘校区的刘同学立马答道,每答出一道题,小朋友们都开心得不得了。“我为人人,一生奉献,为报国站前头。”李叔叔拿着谜面猜到:“答案是不是徐特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灯谜一个个被解开,引来赞声不断。
一位小朋友在猜灯谜。 记者 王斌 摄
接着现场参与者穿插站立排成三列,手拿A4纸将乒乓球从讲台前运至另一端的桶内,保持乒乓球在传递过程中不掉落,考验了大家的团队配合力。与此同时,现场另一边的“做绣球花灯”活动也在火热地进行着。党员志愿者们为现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科普元宵节的习俗,随后给大家发放了制作花灯的材料。家长和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一起制作花灯,大部分步骤由小朋友们独立完成。
游戏环节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拿出准备好的糯米粉、馅料等,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包汤圆。不一会儿,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汤圆逐渐成型。大家将包好的汤圆打好包,与做好的“绣球花灯”一起送到辖区独居老人家中,提前与老人们过元宵节。
沐书香
投壶射覆玩穿越
开福区14家图书馆邀你闹元宵
小朋友们在图书馆里学古人投壶。 记者 李卓 摄
图书馆里除了安安静静看书,还能有啥乐子?重温传统,投壶射覆、猜灯谜、赏花灯“闹”起来!2月12日,“幸福开福书香元宵”文化活动在开福区图书馆和长沙图书馆科大景园分馆等13家分馆启动,12日和15日邀请市民走进身边的图书馆,或通过小程序线上参与,在浓浓书香中闹元宵。
囊括传统字词谜、物品谜和廉政文化、禁毒宣传等现代内容的100条灯谜,悬在五彩斑斓的花灯上,请街坊们有奖竞猜;在长沙图书馆科大景园分馆,图书管理员变身元宵佳节导读大使,和亲子家庭分享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元宵节》,原汁原味的节日故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小读者们。仿佛穿越时空,古人最爱的投壶射覆传统游戏,也在图书馆里再现,孩子们学古人手执箭矢,躬身投进彩壶,以入壶箭数论输赢,配合“打掉大牙”、套圈夺宝等好玩的游戏,吸引了众多家庭赢取积分券兑换好礼。
开福区图书馆和分布在全区的13家市图分馆,在12日和15日两天免费向市民开放,以灯谜、传统游戏、制作花灯等方式邀市民开心“闹”元宵。科大景园分馆还将增开亲子绘本表演、景园·朗读者等品牌阅读活动,让元宵佳节“闹”出文艺范儿和书卷气。
开福区图书馆负责人表示,图书馆灯谜活动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市民们除了进馆参与外,还可足不出户通过“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小程序进行线上猜谜。
践美德
听袁爷爷的话,珍惜每粒粮食
小朋友们稻博馆里迎元宵
孩子们在学习用糯米粉包汤圆。 通讯员 尹佳 摄
“没想到,小小一颗汤圆,背后却有那么多人的辛勤汗水。”2月13日下午,隆平水稻博物馆开展“其乐融融庆元宵”活动,30名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参观学习水稻知识,包汤圆,剪窗花,提前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元宵节。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小一粒米,承载着生命的希望。一株水稻如何承载万年的农耕文明历史,一粒种子怎样孕育成为世界半数人口的口粮,一代农业科学家经历过哪些艰辛探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参观了水稻博物馆,了解了水稻种植的发展、农耕工具的演变及其普及的历史,还有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见证了大米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的历程。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前往小木屋进行研学活动体验,围坐在一起,剪窗花、包汤圆。在教学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小朋友们和父母一起动手操作,用糯米粉做皮,经过揉、搓、捏、包、煮等多道工序,制作出一个个香喷喷、圆滚滚的汤圆。
孩子们学着父母,将碗里每一粒汤圆都吃得干干净净。“我们要听袁爷爷的话,珍惜每粒粮食。”6岁的颜兆宸说。通过活动,孩子们既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珍惜粮食的“种子”。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王斌 李卓 颜家文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