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名的网红城市,近年来长沙频频上榜热门旅游目的地。资料图片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基因和血脉,旅游是城市发展的窗口和名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长沙如何发挥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省会文化旅游的高质量牵引全省发展?
“坚持文旅牵引,推动文旅率先,奋力在‘强省会’战略中当先锋、打头阵、显作为,是长沙市文旅广电系统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润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按照“融入世界格局、对标国内先进、引领中部发展、强劲省会引擎”的思路,推动文化旅游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深度融合,基本建成人文特质鲜明、文旅吸引强劲、文旅消费旺盛、文化魅力彰显的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强文化自信 着力构建湖湘精神谱系
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两大国际性品牌”;站位全国创示范,长沙跻身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消费“两大国家级示范”;对标先进争一流,市文旅广电局机关获评国家文旅部和广电总局先进集体“两大国家级殊荣”……郭润葵介绍,近年来,长沙市文旅广电系统紧扣“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融入全球创特色,充分彰显了省会作为。
“着力构建湖湘精神谱系,厚植强烈的文化自信。”郭润葵表示,将以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时代文化为核心,发掘内涵,梳理脉络,建立具有长沙特质、省会特色的湖湘精神谱系。实施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工程,打造湘江轴线、遗址公园、古城风貌、名镇名村、近代湖湘名人五大历史文化景观群,建好贾谊故居二期项目,全面建成炭河里、铜官窑、汉王陵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博物馆之城”,到2026年新增博物馆20家、总量达到57家。
郭润葵表示,长沙文旅要在勇担守土尽责大任、擎举守正创新大旗上展现新作为。今年以来,从切实加强市场管理和执法监督,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坚决守住了广电安播、文物安全底线,到推进了汉长沙国王陵、贾谊故居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出了《革命文物图片展线上展览》等一批精品特展,实施《长沙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打造了《半条红军被》《国歌·时候》《蔡和森求学记》等10余部红色精品剧目,进一步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红色是长沙的底色,郭润葵表示,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长沙将实施红色景点保护工程,编制实施长沙市红色旅游规划,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计划,保护好红色旧址、红色小镇、红色村落,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到2026年完成50处重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提质45个红色旅游景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强产业支撑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今年以来,长沙文旅在普惠基层民生大众、服务乡村振兴大计上实现新提升。从建成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30个,长沙经验在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总结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完成“百村千场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1000余场、公益电影10000场。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文化,长沙县开慧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开慧镇开慧村、大围山镇楚东村、文家市镇文家市村、沙田乡长冲村、中和镇苍坊村获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今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接待4600万人次,实现收入348亿元,分别增长18.46%、19.62%。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夯实强健的产业支撑。”郭润葵表示,突出项目建设,加快湘江、浏阳河文旅资源开发,推进长沙美术馆择址迁建和“汉文化”大型主题文旅项目等重大项目落地,推动炭河古城、铜官窑古镇等项目提质升级。依托具备信用等级资质和投融资功能的国有平台,探索组建长沙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做大做强文旅板块。强化园区集聚,提质发展马栏山中国“V”谷、高新麓谷、天心创谷、三一云谷、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园区,2025年,创建1至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此外,强化要素集约,推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要素向主要园区、龙头企业、新兴业态集中,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科技、商贸、教育、工业、林业、康养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强化规模集成,培育发展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于一体的VR、AR、MR、AI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新业态。
强城市吸引 着力践行创新开放引领
作为有名的网红城市,近年来长沙频频上榜热门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长沙文旅在融入区域合作大局实现新突破。从携手重要客源地,与北京朝阳、武汉、绍兴等地开展文旅交流合作,成功举办长沙·广州文化周;立足湘赣边,积极推进湘赣边合作示范区建设,发行“初心源”文旅一卡通4万余张;落地2000万元引导资金,加快浏阳河文旅产业带建设;联动长株潭,签署了三方协议、组建了四大联盟、举办了七大活动;抓好龙山对口文旅扶贫,开通了长龙旅游专列。
“着力践行创新开放引领,形成强大的城市吸引。”郭润葵表示,着眼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打造中部重要增长极,擦亮“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城市名片,加快城市形象应用体发设计,推出辨识度高、传播性强的鲜明城市形象IP、LOGO和文化旅游宣传语,整合全市资源,联动全媒要素,形成宣传大联动、营销大格局。通过景区导流、政策奖补等措施,强化市域范围、省内市州、周边省份三个圈层的旅游资源联动、产品开发、线路串联,加强市场互推、游客互送、宣传互动,不断强化长沙的集散辐射功能。
郭润葵介绍,以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为核心,突出“一核两翼”、密切“3+5”城市群联系,深化湘赣边区域文旅合作,加快运营“城市超级大脑”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一机游长沙”。融入“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澜湄旅游联盟建设,拓展境外旅游,开展全球营销,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世界元素引进来。
强文旅消费 着力完善现代服务体系
今年,长沙实施文旅消费示范行动,发放了500万元文旅消费券,发行了3万张文旅信用卡,评选了10个十佳文旅消费示范项目,举办了“春之声”“夏之恋”“秋之颂”文旅消费季等活动,五一商圈、阳光壹佰凤凰街获评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着力完善现代服务体系,释放强劲的文旅消费。”郭润葵表示,深化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创新文旅消费供给途径方式,持续开展文旅消费季(月)等引导活动。
郭润葵表示,着眼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交通,编制旅游交通规划,加快乡村旅游公路、水运旅游航道、航空线路开发建设;推进以旅游集散、咨询服务、旅游厕所、旅游停车、通景道路为重点的游客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个集文化服务、旅游集散咨询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文旅融合示范点;完善全市旅游交通标识体系,依托空港、高铁、地铁、客运交通枢纽布局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国家旅游休闲城市,制定品牌创建奖补办法,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力争新增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5A级旅游景区。
“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200亿以上,GDP占比6%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5亿人次,文化旅游的经济支柱性进一步增强、贡献度进一步提升。”郭润葵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兆红 王柳蓉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