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福祉惠及星城千家万户

  长沙逐步建成了“陆空”一体化的急救网络。图为空中120将患者从宁乡市人民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救治。

长沙逐步建成了“陆空”一体化的急救网络。图为空中120将患者从宁乡市人民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救治。

  长沙建立起市级医联体79个。图为长沙市中心医院专家通过区域心电诊断平台给基层医院的患者分析心电图。

长沙建立起市级医联体79个。图为长沙市中心医院专家通过区域心电诊断平台给基层医院的患者分析心电图。

  长沙探索发展“大专科,小综合”区域性诊疗中心模式,高质量建设33个市县级医院重点学科。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病学科成为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图为学科带头人王敏带领团队研讨患者病情。

长沙探索发展“大专科,小综合”区域性诊疗中心模式,高质量建设33个市县级医院重点学科。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病学科成为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图为学科带头人王敏带领团队研讨患者病情。

  长沙大力推进智慧医疗、互联网+医护等便民医疗模式。图为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家庭医生为市民上门服务。  本版图片系各家医院提供

长沙大力推进智慧医疗、互联网+医护等便民医疗模式。图为长沙县第二人民医院家庭医生为市民上门服务。  本版图片系各家医院提供

医食住用行,事事关民情。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力军,如何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继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0月发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同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在抓紧制定,将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相结合,形成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数。

作为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湖南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省会长沙围绕民急民盼、民思民愿,深入推进医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民办实事,让健康福祉惠及千家万户。

整合聚能构建新体系

《意见》勾勒出新发展阶段公立医院改革“路线图”,把“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列在首位。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从单个机构的层面考虑,更要从体系的层面谋划公立医院建设、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发挥公立医院主力军作用。

近年,长沙医改围绕构建以医学中心、医疗中心为龙头,以医联体、医共体为主体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深入探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卫生室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过去由于待遇低、没保障,村卫生室医生“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普遍。自2019年长沙市从雨花区跳马镇开始试点,探索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情况悄然改变。

跳马镇中心卫生院将辖区内18个村卫生室纳入统一管理,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与村医签订聘用合同,采取“七统一、两独立、一保障”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统一建设标准、人员安排、业务监管、制度建设、财务管理、药品采购、绩效考核,村卫生室的财务实行独立核算和责任风险独立承担,同时建立完善经费保障和社会保障机制。

“现在我们村医成了中心卫生院的职工,卫生院给我们购买了‘五险一金’,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跳马镇三仙岭村卫生室的村医刘柱成说。跳马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也表示,虽然卫生院因此额外增加了支出,但村医能安心工作了,村与村之间的配合度高了,村与乡之间的紧密度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实了,老百姓受益,也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美誉度。

人心稳了,基层医疗机构还需提升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职责。长沙把医联体建设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推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下扎根”,加强上下联动、双向转诊,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如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心电图,能拿到三甲医院的诊断结果,如果有需要,再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十分方便。”雨花区12家基层医疗机构加入了长沙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医联体。如果社区医生对患者的心电图把握不准,可随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心电远程诊断网络平台,由长沙市中心医院的专家进行分析,回传诊断结论。如果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血管有意外的可能,患者马上经绿色通道直接转入长沙市中心医院介入手术室,为抢救生命赢得先机。到了康复阶段,患者转回基层医院,基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得到长沙市中心医院专家的指导。

目前,市级公立医院建立医联体79个,通过向基层医疗机构全日制派驻医生、建立住院联合病房、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引导市民逐渐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就医模式。

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样出现在县级医院。

51岁的秦先生突发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经历了九死一生!得益于县域内“1+5+N”院前医疗急诊急救网络,秦先生经生命救援“绿色通道”紧急送入宁乡市人民医院。面对死亡率高达70%~80%的危急重症,且患者最长心跳停止长达10余分钟的险境,宁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迎难而上,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即人工肺)和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高端技术,成功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湖南省县级医院首次实施ECMO技术成功救治患者。

经过77天的努力与坚守,早产宝宝小宇从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顺利“毕业”。这个只在妈妈肚子里待了27周3天的早产宝宝,出生时体重仅1千克,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他顺利闯过呼吸、感染、体温、出血、喂养等重重难关,成为该院成功救治的胎龄最小、体重最低的超早产儿。

“县里的医院也能治好大病,而且医保报销比例高,我们看病就医不再舍近求远!”秦先生、小宇家长的感慨,道出了很多基层群众的心声。长沙多年来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宁乡市和浏阳市的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均建成三级医院,长沙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为湖南省首家县域三级妇幼保健院。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的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心卫生院为枢纽的县级医疗次中心已经形成,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如果遇到危急重症患者需要转运至上级医院的情况,宁乡市还建立了“陆空”一体化的急救网络。“空中120”将宁乡至长沙市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压缩到10余分钟,最大限度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专科提能建设新高地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水平是重点。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必须有高质量的学科。通过专科建设发挥横向带动和纵向带动作用,提升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

2021年4月13日,湖南省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订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确定长沙市第一医院联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创建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这是长沙市级医院参与创建的第一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作为承担着区域公共卫生救治重任的公立医疗机构,长沙市第一医院格外重视感染病学科、呼吸病学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群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被定为省级唯一、市级定点救治医院,以感染病学科、呼吸病学科、重症医学科为核心团队的医护团队,取得了治愈率99.26%的好成绩。

近年,长沙持续推进科教兴医“25111”工程和名医工程建设,大力探索发展“大专科,小综合”区域性诊疗中心模式,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补短板、建高地,市直各医院逐步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良好发展局面。

长沙市中心医院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湖南省级创伤救治中心、长沙市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长沙市儿科急救中心,实现从院前急救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流程的畅通运行,为市民打造优质高效的生命救治网。

长沙市第三医院以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抓手,打造老年优质就医平台,持续加大对临床药学、骨科、呼吸内科、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优势学科(专科)的扶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命全周期健康保障。

长沙市第四医院从省部级医院引进知名肝胆胰外科专家胡国潢,带领普外科成功创建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专科产生积极的联动效应,带动各学科齐头并进。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持续擦亮骨伤科“国字号”金字招牌,组建17个多学科团队,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的重点学科群。

长沙市口腔医院积极探索市校融合、医校共建新模式,成功授牌“湖南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驶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解决人才发展瓶颈的快车道。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向大专科强、小综合精迈进,其学科涵盖妇科肿瘤病区等“3病区”、妇女保健中心等“6中心”,以及中医妇科、营养专科等10多个独立医疗单元。

“‘十四五’期间,长沙将继续按照错位化发展原则,高质量建设33个市县级医院重点学(专)科。做到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培育学科增量提质。”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力争市级核心专业达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水平,县域重点专科达到市级先进水平。发展壮大学科人才队伍,将重点学科打造为医学人才培养高地,树立一批医德高尚、技术高超、区域内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领军型学科带头人。

数字赋能引领新趋势

“过去排队挂号、排队候诊、排队取药,如今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随着长沙智慧医疗建设的推进,过去看病就医的诸多不便找到了解法。目前,全市200余家市、县、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一网通”,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线上挂号、预约。长沙市第一医院、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完成智慧门诊建设,一部手机可实现全流程服务。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首创住院自助结算系统,患者在病区内的自助机上操作,3分钟即可完成住院结算。数字化革命下,互联网医院、网约护士等方兴未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正在给市民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近日,龙先生在外地出差时接到老母亲的电话。原来老人家不小心扭了脚,右脚踝有些肿痛。龙先生有过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开检查单的经历,于是立即进行线上咨询。通过手机连线,医生了解情况后,建议老人制动休息,外敷医院自制药三黄肿痛膏。医生线上开单,龙先生手机支付,四五个小时后,药品就通过快递送上门了。连续敷药一周后,老人伤处肿痛消失,活动渐渐如常。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互联网医院自今年7月运营以来,已开通了内分泌糖尿病科、妇产科、肛肠科、儿童保健科、护理咨询门诊、疼痛门诊等10多个科室、门诊的线上咨询、在线预检和复诊、预约住院床位等服务。新冠肺炎预防方等中医药特色产品,也可以一键下单,送货上门。

在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抓手,智慧医疗建设则是根本性的支撑,三者共同构成高水平公立医院的重要内核。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长沙智慧医疗平台在急救、养老等各个领域持续发力。

王先生在交通事故中身受重伤,救护车很快把他就近送到长沙市第四医院。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辆搭载智慧医疗系统的智能救护车能配合5G网络选择最优交通运转路径;在运送患者途中就完成了心电图等一系列身体检查、监测,并实现院前救治信息实时上传共享,院内专家在救护车到达医院之前就做好了相应准备,并指导120医务人员采取急救措施,最大程度提高危急重症的救治成功率。

为解决居家养老群体就医不便的问题,长沙县探索开展智慧医养项目,依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建设的“湖南省医养结合智能服务平台”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人群提供医护上门服务。家住果园镇浔龙河村的李奶奶患有坐骨神经痛,去医院看病比较麻烦,如今她学会了“像年轻人点外卖一样,在手机上预约家庭医生”,觉得特别方便。据统计,智慧医养模式初步应用以来,果园镇卫生院完成了上门服务1600余单。

以往居民健康档案“碎片化”散落在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既不便于查阅,也不对居民开放。浏阳市就医“一卡通”平台上线后,居民在市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记录、住院记录等诊疗信息均上传至人口信息中心,形成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居民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查阅。

未来5年,长沙将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建成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实现医疗行为、药品(耗材)使用、门急诊及住院、分级诊疗、支付结算、医疗物资配送、出院随访等服务与监管智能化,促进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医院管理水平提升。

改革释能激活新动力

过去,公立医院“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粗放的管理模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意见》要求,公立医院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过去临床所需各类医用耗材,都要靠科室申领,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耗材使用的频率和数量,由第三方运营人员主动配送,大大节约了医护人员的时间,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临床工作。”浏阳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所说的变化,起源于医院对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SPD管理)改革。

自2020年SPD精细化管理项目上线以来,该院的医用耗材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高值耗材采用一物一码+高值智能柜的管理方式,从采购入院到病患消耗,实现全流程追溯;低值耗材采用定数包+低值智能柜的管理方式,进行用量管控,避免过度浪费,遇到异常用量又能通过智能柜的权限控制进行溯源追踪。在结算模式上,改变过去货票同行的结算方式,采用扫码消耗、已消定结,医院实现了零库存。2020年7月至今年8月,该院的库存资金占用节省了1100万元。

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是长沙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小小缩影和体现。

积极探索管理有力、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章程、制度,作为医院依法办院、实施管理、履行公益性的基本纲领和行为准则;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推进药品、药材合理使用,完善院内耗材准入遴选机制,畅通国家谈判、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进院渠道;设立总会计师制度,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长沙市公立医院聚焦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正积极探索发展方式、管理模式、资源配置变革。其中,长沙市中心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被确定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省级试点医院。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在人事管理、薪酬待遇、培养评价等方面,激发医务人员的内在动力,才能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长沙正逐步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允许公立医院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

经过5年努力,长沙将初步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公立医院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力的健康保障。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万胜 罗国清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