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长沙一起跑在时间的前面

湘江之畔、麓山脚下,长沙这座三千多年的古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高四新”战略引领下,建设现代化新长沙的蓝图前,未来五年,长沙经济总量的发展目标锚定在1.7万亿元。

今日,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大会在长沙拉开帷幕,这枚重磅“绣球”,抛向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当家人:深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的发展规划、优质的营商环境、幸福的网红城市……

梧桐茂兮,有凤来仪。合作共赢,和长沙一起跑在时间的前面。

生态优美的宜居之城

长沙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去年突破1000万,跻身全国14个特大城市方阵。

2020年,长沙市GDP达 12142.52 亿元, 是中国 23 座 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之一。

经济规模持续增长:长沙市以不到全省 6% 的面积,贡献全省近三成 GDP,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近五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生态优美人文深厚:连续三年上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产业优化的智造之城

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以智能制造为主赛道,聚焦“三智一芯”,抢占发展先机;以“五区六园”为主阵地, 发扬优势产业,布局新兴产业;以产业链建设为主抓手, 建立 22 条产业链,落实产业发展。

长沙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4家工程机械世界50强企业的城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食品(含烟草)、文化旅游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

20个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增至1041家,获批为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软件企业超3万家。

区位优越的开放之城

长沙是“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枢纽城市,是长株潭都市圈的绝对核心,将不断吸引周边人口及外来投资,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三大高铁动脉交会点:南北向的京广高铁,东西向的沪昆高铁及渝厦高铁交会于此;高铁“1 小时交通圈”辐射面积约 1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6450 万。

千万级客流量机场:黄花机场通航海内外145 个机场,4 小时航空经济圈可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开通货运航线 13 条,完成对北美、欧盟、东盟、非洲四大贸易主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布局。

引领中部开放崛起:长沙省会经济首位度接近 30%,以长沙为中心、株洲和湘潭为次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对湖南省经济具有强大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资源优势的创新之城

长沙科教资源丰富,科创平台完备,创新成果丰硕,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在长高校达58所、独立科研机构97个,在长两院院士59名、在校高校学生73万人。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 15 个,数量排名全国第7;

长沙拥有“三区两山两中心”国家级战略平台,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 8 位,跻身第一方阵;

长沙在“十三五”期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86项,第三代杂交稻、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

营商优化的活力之城

长沙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成本持续降低,连续两年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成为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代表。

企业开办审批、不动产登记分别控制在1个、2.5个工作日以内,84%以上企业实现“不见面”登记。

密集出台人才政策22条、“工业30条”系列政策,2020年企业减税降费235.8亿元、缓缴减免补贴超100亿。

房地产调控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十大案例”,房价收入比为全国50座重点城市最低。

数说长沙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焕发活力

经济总量稳中有进:

长沙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贡献了全市58%的税收、65%的GDP和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成为长沙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截至2021年6月底,长沙市共有市场主体数1247842户,其中民营企业437442户。

市场主体提质升级:

今年上半年,长沙民营经济增加值4131.52亿元,增长12.1%,占全市GDP的64.9%。

截至2020年底,全市A股上市公司74家,数量稳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

社会贡献持续增强:

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0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2020年长沙市民营经济纳税人509188户,比上年增加96577户。

科技创新逆势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3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509.1亿元,增速10.5%。

融入双循环格局:

2020年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1445个,比上年增加219个;22条产业链新引进投资额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现投资1385.84亿元,引进“三类500强”项目87个。

厚植民企发展沃土

政策体系不断强化:

出台《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等系列文件,服务民营企业政策体系完备、发展生态良好。

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84%以上企业实现“不见面”登记。企业开办审批、不动产登记、工业投资房建项目审批分别控制在2个、5个、44个工作日以内。

服务平台不断细化:

全市共有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7家,省级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114家,开展了惠及2500余家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培训。

推动创新转型升级:

兑现小巨人奖补资金8460.57万元,发放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补贴1.6亿元,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性”之路。组建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众创空间,对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支持资金共计1140万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出台《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有关规定》35条,连续9年成功举办政企恳谈活动,成立长沙市总商会调解工作站,构建民营经济联动保护大格局。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