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继今年5月长沙“北上”北京推介长沙、揽金千亿后,9月6日,长沙再次“东进”上海,与43个重大项目成功牵手,总投资额近600亿元,充分展示了长沙魅力、长沙速度、长沙力量。

左手北京,右手上海,牵手我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中部长沙的自信和魅力来自何处?

来自始终聚焦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2016年,中国共产党长沙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为长沙描绘了宏伟蓝图。特别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为湖南和长沙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国内外各种挑战及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长沙始终保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以改革破除发展瓶颈,以创新释放发展动力,以实干厚植发展优势,成功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千万城市人口俱乐部”行列,跻身中国新一线城市,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打造了“工程机械之都”“智造之城”的硬核实力,形成了“房价洼地”的比较优势,练就了“网红城市”和“投资中部 看好长沙”的独特魅力,各项事业实现了新跨越,让一个个发展奇迹在星城大地不断书写。

大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跨越,GDP过万亿再出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长沙始终把自身放在国家发展战略上来谋划,把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2016年,中国共产党长沙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长沙始终坚信“长沙发展的基础在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在制造业,发展的出路还在制造业”,提出以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为目标,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7年,湖南选取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长沙彰显省会担当,率先而动,结合本地优势和实际,“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结合,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和研究力量的16条产业链基础上,新增6条产业链,明确发展22条产业链。

4年来,长沙在全国首创“链长制”,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22条产业链华丽蝶变为长沙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钢筋脊柱”。长沙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新起点,长沙乘势而上,推动产业由链式向集群式发展,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让长沙产业发展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产业兴,则实体兴;实体强,则长沙强。

据统计,自2017年长沙22条产业链建设工作全面铺开以来,长沙始终保持着“平均每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的高速度,以产业链建设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初步呈现。

今年1至7月,长沙再度延续产业链招商好成绩:全市产业链共引进投资额过2亿元的重大项目77个,计划总投资636.7亿元。

不依赖卖地建楼、土地财政,长沙走出了一条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2017年,长沙GDP突破1万亿元;2018年,长沙GDP达到1.1万亿元;2020年,长沙GDP达到1.2万亿元,在全国城市的排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第43位跃升到第15位,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6位。

在全国城市竞争中,长沙经济总量不断实现跨越,“长沙速度”惊艳世人。

大提质 提质增效精明增长奔向高质量发展

隆平高科技园规划面积仅18平方公里,是长沙最小的园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好发展的文章?隆平高科技园以亩均效益为导向,通过创新赋能、科技引领,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了亩均税收44万元、亩均产值582万元的成绩,在长沙7个省级园区中均位列第一。

隆平高科技园只是一个缩影。

以亩产论英雄,通过提质增效,实现精明增长,是长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自2016年长沙明确提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以来,一场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以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为代表的产业升级浪潮,席卷长沙的传统产业。

三一集团18号工厂是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通过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设备、人员与产品互联互通,工厂整体效率较以往翻了一倍。

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成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标杆,24条智能化生产线遍布各个车间,平均每18分钟产出一台塔机,规模及质量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从“制造”到“智造”,长沙工程机械玩出了新花样,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常年“霸榜”全球工程机械50强,工程机械产业链总产值2020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不断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

另一方面,长沙以“三智一芯”产业为主攻方向,加速布局5G应用、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新兴优势产业,为先进制造业筑就一座座“高峰”。

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杉杉能源、长远锂科等一批企业龙头效应凸显,长沙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完备的先进储能产业集聚区之一。

自动驾驶出租车、智慧公交线路等“智慧”尖端产品照进现实,300余家智能网联产业重点企业集聚长沙,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让长沙从产业的参与者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长沙站在风口之上迎风领跑。

如今,长沙的“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和项目达27个,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今年上半年,长沙新增213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提前完成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累计达到1200家的年度目标。

抬高发展坐标,实现更高目标。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长沙十分明晰:重点打造“1+2+N”产业集群体系,即把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培育成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把先进储能材料和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培育成为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功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等一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长沙产业,阔步向前!

大生态 汇聚生态培育沃土优化营商环境无止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汇聚生态,培育沃土,是长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2017年,长沙GDP过万亿后再出发,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形成“大合唱”。

2019年长沙首次参加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便获评全国包容普惠创新标杆城市。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长沙成为2020年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十大城市之一,7个指标进入全国标杆,9个指标进入优秀行列,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

用最热情的服务锻造最强引力,敢为人先的长沙人推出了一系列营商环境创新案例,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具有长沙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

夜经济服务“长沙模式”、24小时“不打烊”政府、中小学课后三点半服务、春节假期全市公共停车位免费开放、规范名校办民校收费限价、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联动过户且“最多跑一次”等措施和政策,切实为企业和群众减负担、添便利,赢得了企业点赞、市民叫好。

另一方面,长沙不断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帮扶、实体经济降成本等举措,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点、痛点,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

自成立以来,长沙市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项目累计为长沙市6000多家中小微企业投放信用贷款超100亿元;长沙市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项目累计完成转贷业务超500笔,转贷规模近80亿元;长沙产业金融服务站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在宁乡高新区、天心经开区等多个园区挂牌服务,开启了政府部门、主流媒体、金融机构与企业携手并进的新模式,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燃眉之急。

正因如此,长沙10年新增人口300万,2020年底长沙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长沙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连续两年领跑中部,目前长沙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30万户;长沙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74家,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中部省会城市第一;诸多企业纷纷落子长沙,在长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70家。

拥抱新时代,共筑新梦想。

长沙必将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