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雷锋家乡种田人”谭建祥如何玩转现代农业

  智慧农机助力,效率翻番。图为收割机操作员姚正武在田间作业。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智慧农机助力,效率翻番。图为收割机操作员姚正武在田间作业。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8月31日上午,谭建祥在田里把弄稻穗,查看长势。

8月31日上午,谭建祥在田里把弄稻穗,查看长势。

头顶蓝天白云,风吹稻浪飘香。8月31日上午,望城区靖港镇凌冲村种田大户谭建祥正蹲在田里把弄稻穗。轰隆隆,收割机开足马力,一上午,2000多公斤湿谷入仓。再生稻喜获丰收,身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谭建祥满面笑容。

收割机唱主角 日均作业70亩

身穿白衬衣,皮鞋油光锃亮,记者见到谭建祥时,他正在指挥收割机作业。当天,长沙气温高达37℃,灼热的气息让人喘不上气,64岁的谭建祥却格外“淡定”,在田埂上走路带风,“热天对我算不上考验,以前三伏天趴在地里忙双抢,那才算真苦!如今有机械设备助力,解放农民双手,轻松多了。”

从泥里摸爬滚打,到穿着皮鞋种田,谭建祥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1600多亩土地,配齐一个田间管理员,几个农机手,就能轻松搞定。”谭建祥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以收割为例,人工作业程序繁琐,要四个人协作才能完成,一天顶多能收割一亩地。

智慧农机助力,效率翻番。这边收割机轰隆作响,那头拖拉机来往穿梭,仓库里烘干机满负荷转……整个流程下来,谭建祥只需动动指尖,按下一个个操作按钮。“如今,收割机唱主角,收割、碎草、自动出谷一条龙,一天能收70多亩水稻,效率杠杠的,赛过一百多人同时作业。”

让谭建祥引以为豪的“队友”,是一台久保田收割机,虽然购买已经超过6年,却依旧焕发着全新的光彩。收割机操作员姚正武说:“老谭爱机如命,经常给收割机擦拭、清洗,并定期保养,机子常用常新。”在谭建祥的仓库里,躺着二十多台农机,从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到无人植保机、拖拉机、烘干机等,一应俱全。

手持“新把式” 种田尝甜头

“地还是原来的地,老谭手里都是‘新把式’,种出来就是不一样。”靖港镇新峰村69岁的村民曹小阳,曾是当地的种田老手,她家曾种植了近10亩水稻。一年忙到头还看不到效益,这些年家里劳动力不足,曹小阳果断选择退出,将田统一流转给谭建祥。“以前是人扎泥里,手把手插秧、脚踩打禾机、肩扛打药机,忙得两脚不沾地。如今都是机器种田,轰隆隆马力足。”无数浸透着汗水的日子从曹小阳眼前闪过。

田埂上虽然走路带风,其实谭建祥不光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种田大户,也是一名腿脚不便的残疾人。时间回溯至2012年,一场飞来横祸,彻底击碎了谭建祥的建筑之梦,车祸导致他落下4级肢体残疾。

“腿脚不灵活,就算回家种田,人生也要出点彩。”生性好强的谭建祥没有被困难打倒,克服装上假肢的疼痛和不便,他回到家乡,创办了望城区隆平蛟麟种植专业合作社。

科技种田尝“甜头”。“我是雷锋家乡种田人。”谭建祥甩开膀子干起来,带领贫困户、残疾人抱团种田,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合作社做强做大。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185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678亩,蔬菜种植面积80亩,鲜鱼养殖面积192亩。

在当地,老谭不光是种田好手,也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凌冲村村民谭德美,丈夫得癌症去世了,她自己也患了癌症,只能靠在家务农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经济入不敷出。得知情况后,谭建祥二话不说,主动上门邀请谭德美到合作社上班,工资按月结算,帮谭大姐解了燃眉之急。

“600多亩早稻已丰收,产量较去年有增加。今天收割的再生稻,后天送粮库,这段时间我最忙,也最充实!”稻花香里说丰年,谭建祥脸上洋溢着少年般的笑容。头季再生稻收割后,他又马不停蹄灌水、施肥,等待母茎发新芽,酝酿新一轮丰收。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