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西部第一县”。工程机械全球50强,这里独占其三。凭借千亿产值,这里稳居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第4位、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第9位,均居中西部第一。
这里有联通世界的天空之门。自贸区、经开区、综保区、临空区、会展区在此五区叠加,率先现代化的路上,这里以领跑三湘的团队、领先中部的担当、领军全国的作为,逐梦奔跑。
这里连续14年被评为幸福之城。村村通公交、两元钱走遍全县;每年从财政拿出近70%的资金用于民生;每年净增学位8000个……
这里是长沙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的理念在这里处处有印证。
建设这样一座幸福之城、力量之都,需要怎样的担当?
长沙市委常委、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说,战在高地勇向前。
日前,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沈裕谋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属于全体长沙县人民,今后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继续团结带领137万长沙县人民,聚焦“三高四新”,奋进‘十四五’,努力使未来的长沙县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谈产业:“将有限的土地交给产业交给未来”
2020年,一则新闻上了热搜:长沙县将5000亩房地产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减收土地出让金130多亿元,为先进制造业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短短一年后,这块土地上,三一智联重卡项目拔地而起,一期厂房内,机械轰鸣,生产线上,工人往来忙碌,一个崭新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已然成形。
“那天,我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身边。他告诉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是制造业强国,我们不仅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制造业也要牢牢紧抓在自己手中。”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生产车间考察,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如今已在星城大地吹响。沈裕谋深情地说,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有了更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制造业是星沙的灵魂,实体经济是星沙人民的使命和追求”。
“不盖商品房盖厂房”,这份魄力正是长沙县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学深悟透总书记指示的一次实践,也彰显出其发展实体经济的定力和智慧。在沈裕谋看来,“将有限的土地资源交给产业、交给未来,就是交给了就业,交给了财税,我认为值得。”
以制造业为本,以实体经济为灵魂,长沙县强力实施硬科技揭榜挂帅,发力“4+2+3”产业链建设。数据显示,2020年,长沙县稳居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第4位,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排名由第12位升至第9位,长沙经开区蝉联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前十,均居中西部第一。2021年1—5月,长沙经开区累计实现产值1161.2亿元,同比增长25.7%。
“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创新要有‘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如果脱离了对人类健康的关怀和民生福祉的增进,那么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就缺少了高尚的动机。”在沈裕谋看来,“力量之都”星沙的产业发展不能只看GDP,还要把人文关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
目前,长沙县在已有的四个卓越型产业的基础上,培育与生命科学生物科技相关的高端新型产业链,如干细胞、人造视网膜等,致力于提升医疗科技水平,为人类健康贡献星沙力量。
谈民生:“民之尊严就是我们的尊严”
2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纵横的水道和小水塘构成“雨水花园”,干净的食堂飘散着人间烟火气,白色的走廊格外通风明亮。6月1日,长沙经开区英萃园员工小区正式交付使用,迎来了首批住户,让在园区辛勤耕耘的新星沙人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安居乐业’是一个成语,‘居安业乐’是一种经济规律。有个温暖的家,才会对这座城市有归属感,才能安心创业。”沈裕谋介绍,拥有30万产业工人的星沙,一直致力于使“居者有其屋”,“根据相关政策,高端人才可享受人才房,普通白领可以购买公寓房,经济条件暂未达到的,还可选择廉租房、公租房。我们可以说,在星沙工作,总有一种房子适合你。”
“以人民为中心”的宏大理念,在长沙县还有更多具象而精彩的实践。
“真凉快。”时值盛夏,长沙县干杉中学的教室里,空调送来习习凉风,孩子们眼神专注而认真。去年,沈裕谋在调研走访学校时了解到师生们对于空调的期盼,第一时间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决定通过压缩办公经费来解决空调费用,为全县中小学校的寝室、教室安装空调。截至目前,长沙县投入2100多万元,确保了初高中学校的寝室、教室全部安上空调,惠及近10万学生。下一步,长沙县将进一步推进县域内公办小学的空调安装,预计投入4500多万元,惠及学生近20万人。
2020年11月25日,23名无家可归者落户长沙县,成为“新市民”。长期留滞本县的流浪人员第一次有了姓名与身份信息,平等地享受国家相关政策。“大家知道,现在给高端人才上户口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为什么我们长沙县给在这里生活了二三十年的流浪汉落户呢?因为我们想给他们安个家,让他们在这座城市生活,也体现这座城市的温度。”沈裕谋动情地说。
在长沙县履职近2年,在湖南红网《问政湖南》平台上,沈裕谋共收到留言6942条,回复6658条,留言页面的回复量在全省县区排名第一,关注度在全省排名第三。平均每天会收到近10封群众来信,回复率逾95%,他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他常说:“民之温暖,也温暖着我们;民之寒冷,也寒冷着我们;民之尊严,就是我们的尊严;民之满意,就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尺。”
近年来,长沙县每年从财政拿出近70%的资金用于民生投入,村组道路通车里程逾6400公里,每一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相当于长沙市标准的近2倍、湖南省标准的近3倍;村村通公交,两元钱走遍长沙县;每年净增8000个学位,满足了产业工人子女在这里读好书的需求……
长沙县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实现幸福“大满贯”。“在星沙,都挺好”成为共识。
谈未来:“永远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翻开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履历,采访他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记者听得最多的是沈裕谋“不因事艰而不为”的故事。
在浏阳市工作期间,他有着从“地下”到“地上”、从“苦岗”到“难岗”的历练。在煤矿工作时,他经常下井作业。担任文家市镇党委书记的3年,他将这个落后乡镇建设成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先进乡镇,并获评全国优秀基层党委。
任长沙金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的5年中,他果敢实施去行政化改革,把一个落后园区建设成了先进园区。任开福区委书记的3年,开福区的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财政税收突破百亿元。
在他的带领下,开福区蝶变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北富”区;中西部第一的长沙县稳居全国五强,首次获评县域发展质量优等级县市。
到长沙县后,他身兼数职,从不惧事多事难,主动担苦、担重、担难、担险,高质效推动各项工作。
从国企到园区,从乡镇到县市区,这位勤勉的县委书记始终有着“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精气神、“不因事艰而不为”的责任担当,被誉为推动干部群众时刻保持“星沙应有英雄气,战在高地勇争先”的“拼命三郎”。
“县区城的发展永远只有创业,没有守业,推动星沙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建功者。”沈裕谋介绍,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长沙县确定了“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建设现代化示范区”的发展的目标,和“主攻强园富县,实现人智驱动,推动产城共兴,实现融合升级”的发展战略。
沈裕谋不止一次提出,要推动长沙县割舍“县城”印记,“只有勇敢去拥抱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勇敢地拥抱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星沙才会有未来。”
面向未来,沈裕谋激情满怀地擘画蓝图:“未来,星沙这座产业之城、宜居之城要承载240万人口,规划面积达450平方公里,净城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为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贡献星沙力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游 宁霞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