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脚,绿树掩映下的千年古书院里,传来学子琅琅书声;山河智能,挖掘机智能装配车间内,依旧是一片繁忙景象;浏阳河畔,马栏山正“拔节”生长,守正创新在这里从未止步。
雨润湖湘大地,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在长沙,记者沿着红色足迹,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
红色足迹 奋力前行
【红色足迹】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山河智能,走进生产车间。“总书记当时说,今天天气虽冷,但他心里是热乎的。他沿着生产线一路走下来,不时询问具体技术细节。”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回忆道,一句话,让大家心里也热乎乎的。在生产车间,总书记察看装备制造流程,了解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情况,对企业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
【嘱托】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
——习近平
【新发展·新答卷】
创新,是湖南装备制造的硬核力量。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基因融入血脉,产品屡创世界之最。
挖掘机智能装配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紧张有序,客户订购的一批智能挖掘机,从这里源源不断下线。
“当时,我给习近平总书记演示了最新研发的‘无人驾驶’挖掘机!”山河智能特种装备研究院主管工程师彭桂伏坐在操作室里,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公司对创新更加重视,投入更多了;来参观的人更多,销路更广了……每一点可喜的变化,彭桂伏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牢记嘱托,山河智能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2020年10月9日下午,山河智能SWE215ERC智能遥控挖掘机全国批量首发。这恰恰就是总书记观看的唯一一款动态表演产品。山河智能因此成为了全国首家实现智能遥控挖掘机批量销售和工程化应用的工程机械企业。20天后,在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建设推进会上,山河智能全球首次现场展示5G智能旋挖钻机远程遥控作业。
今年3月,山河智能无尾型微小挖隆重发货日本,自主研制的全国首台电动智能挖掘机SWE240FED也成功下线……
“总书记的嘱托,就是山河智能奋力前行的方向。我们必将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何清华坚定地说。
红色基因 守正创新
【红色足迹】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蜿蜒流淌的浏阳河,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西侧画出一个“V”字。新时代的马栏山,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让科技和文创擦出了璀璨的火花。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嘱托】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
【新发展·新答卷】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在省会长沙,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发展实践。
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牢记总书记嘱托,马栏山正书写着“守正创新”的传奇。
今年1月,马栏山启动红色文化数字呈现工程,将通过5年时间,完成100部影视作品制作,在马栏山打造全国最大的4K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存储、传播、发行和传承教育基地。3月,红色经典影片《雷锋》通过数字修复,实现彩色放映。
“这种方式既创新了技术,也创新了作品的呈现形式和呈现手段,不仅可以唤起年长者的深刻记忆,还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和爱上红色经典。”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首席专家周苏岳介绍。
新时代,如何把党的声音送到田间地头,敢为人先的马栏山人给出了解决方案——5G智慧电台正为全国310多家广播电台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大部分是县级融媒体广播。“‘头条工程’可以播报总书记的最新新闻资讯,及时传达指示内容;智能语音编辑技术可以实现新闻编排与当地电台商量。只要硬件建好了,‘人才’不再是困扰县级广播媒体发展的痛点。”5G智慧电台负责人黄荣说。
目前,园区已经汇聚3000多家视频文创企业,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区。2020年,园区企业营收超430亿元,实现税收超25亿元……
在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演播厅,《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正在录制。湖南广播电视台早已全面奏响建党百年交响乐——专题片、理论片、纪录片率先发声,扎根红色热土,记录百年巨变,反映时代风貌;电视文艺晚会、主题综艺节目用青春视角展现百年辉煌,在贴近青年中凝聚青年、引领青年;影视剧、动画片、广播剧讲述百年历史中的英雄故事,彰显理想信念的崇高与奋斗牺牲的伟大……
浏阳河畔,崭新的创意园区内活力无限,马栏山正“拔节”生长;守正创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马栏山的探索在继续。
红色传承 弦歌不绝
【红色足迹】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考察,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书院里,总书记曾与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
【嘱托】
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习近平
【新发展·新答卷】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山下,湘江西岸,一座学府,跨越千年。
1917年,“实事求是”作为岳麓书院校训,被挂在书院讲堂之上。青年毛泽东曾在此寓居、学习、劳动,探寻救国真理。这里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
“总书记足足考察了75分钟,他对一草一木都非常关心,对师生的关爱溢于言表。”回忆起总书记考察、讲话的场景,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珍名仍然记忆犹新。
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湖南大学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
“我们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踏踏实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谦和的心态、奋斗的姿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疾风劲草、烈火真金,为建设世界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淼如是说。
金融与统计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雪雯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研究生党员,要接棒时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38年4月10日,27架日本战机轰炸湖南大学和岳麓书院,校园特别是文化典籍损毁严重!”4月13日,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带着学生们在书院上起移动思政课。这堂课结合时事、历史和身边风物,既厚重又新鲜。
龙兵认为,思政课地点不能局限于教室,要带着学生到现场感受,触摸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让同学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
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教学完美融合,为时代培养经世致用之才?优秀的历史文化如何焕发独特魅力,永葆青春活力?青年学子又该如何传承老一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建功立业新时代?
湖南大学师生正努力探索着、实践着。这座担负着传承文化使命的千年学府,仍将弦歌不绝、薪火相传。
在长沙这片红色热土,处处都在讲红色故事。
新民学会旧址,蔡和森故居内,12岁的小小红色讲解员、新民小学6年级学生余承宇带领参观者一起走进伟人的世界。一墙之隔的新民小学选择在这里上思政课,校长吴新华为大家讲述“建党先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史被融入到学校的思政课中,继承光荣的师范传统立德树人,一批批一师学子投身基层教师岗位。
在百年峥嵘岁月的洗礼和磨砺之下,清水塘的红色底蕴和红色故事始终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在清水塘街道,11个红色文化景点被串联起来,打造成全市首条“红色文化历史故事街区”。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红色故事处处传唱。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一江两岸,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奋斗场景,这片红色热土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琦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