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经验 实干担当

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小微水体示范片区碧波荡漾。

长沙县市民惠企服务窗口“一件事一次办”高效便捷。

山河智能挖机组装车间产销两旺,一片繁忙。

浏阳市大瑶镇南山村新河小区美丽宜居的集中居住点。

碧波荡漾的长沙橘子洲头。(图片由长沙市河长办、浏阳市委宣传部、长沙县委宣传部提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以“三高四新”战略为指引,历来强化创新实干,其创新能力连续两年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排名前八,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十三五”时期,长沙上下精诚团结、锐意进取,以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实现经济总量历史性跨越,迈入“万亿俱乐部”。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142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城市创新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实干为要,创新为魂。

站在“十四五”崭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沙市委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就发出了“迅速动起来、干起来、严起来”的号召,全市上下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推动城市各个领域的发展、创新。

一季度,长沙市工业用电37.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0%;

一季度,长沙市新签约重大招商项目49个,总投资493.9亿元;

一季度,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4.9%;

……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放管服改革、供给侧改革、营商环境培育、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长沙踏实的脚步创造性的走出了众多新路径。

5月7日,喜报从北京传来,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对2020年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通报中,长沙8次“上榜”,7项工作获得表彰,在全省各市州排名第一,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一,创造了众多“长沙经验”。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看,全国“优等生”是这样干的!

★亮点一:长沙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

2020年,长沙坚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治水兴水管水的长效机制。26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13年的80%提升至100%,51个市控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浏阳河、沩水河等河流水质从原先的V类、劣V类到现在稳定达到Ⅲ类。

全市突出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确保所有水体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2020年全市四级河湖长巡河湖10.75万人次,解决问题940个。

突出系统治理。投入60余亿元,完成市管“一江一湖六河”综合治理任务227项。同时,推进县乡两级河湖综合治理,将小微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加强日常管护,实现“干流—支流—小微水体”系统治理。

突出河湖监管。强力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长沙“清四乱”工作获全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简报专刊推介。

突出示范引领。投入8.46亿元完成浏阳河35项示范创建任务,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全市各级投入3.4亿元,高标准打造30个小微水体示范片区、10条市级美丽河流、136条乡镇“示范河湖”。

★亮点二:长沙市、长沙县在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预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好

长沙市:念好理财“三字经”服务全市大发展

近年来,长沙市财政局坚持把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各项规定作为财政管理的行为准则,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预算编制突出“精”。强化零基预算,打破公共项目预算“基数加增长”模式。加大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挂钩力度。对上年整体绩效评价为“中”的预算单位所有项目统一核减20%。

预算执行突出“严”。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收回未达到预算执行率要求的项目资金统筹用于其他项目。2020年,全市收回公共项目资金35.97亿元。

预算监督突出“效”。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压减5%,一般性支出压减20%,“三公”经费压减30%。强化存量资金盘活,2020年清理盘活市本级财政专户资金11.32亿元。

长沙县:谋统推干 走在前列

长沙县聚焦顶层设计,精准预算编制,硬化预算执行,强化库款管理,深化机制创新,盘活存量“三资”。2020年,长沙县年初预算安排一般性支出15.39亿元,较上年压减20.05%;安排“三公”经费3842万元,较上年压减30.08%,压减经费用于支持民生事业。

长沙县率先在全省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平台,统一全县部门之间同类型涉农项目的补助标准和验收办法。按照“安排主体下移、实施主体下移、管理责任加强、监督责任加强”原则,充分发挥镇(街)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涉农项目的申报、审批、验收和资金拨付系统性管理。

为创新性盘活存量“三资”。长沙县创新性提出“盘、收、售、转、租、补、营、购、清、征、授”11字方针,并将盘活存量“三资”工作纳入县绩效考核范围。2020年,长沙县盘活“三资”61.13亿元,超过全市各区县(市)完成数的三分之一。

★亮点三:浏阳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近几年,浏阳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力推进“美丽屋场”建设,以“美丽屋场”激活“美丽经济”,农村“五治”齐头并进。2020年,全市改造农村户用厕所10万个,把农村厕所“痛点”变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通点”,探索出以厕所革命撬动人居环境全面升级的“浏阳模式”。

区域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减量率达60%;生活污水得到处理的建制村比例达6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2%。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官桥镇苏故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采取“禁、治、养”方式改善涧江河生态,打造成集垂钓竞技、竹筏漂流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文家市镇文家市村围绕“秋收起义”主题,挖掘和发扬红色文化,打造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

如今,一大批“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在浏阳全域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能。未来的浏阳农村,开启的是一段更加诗意的旅程。

★亮点四:长沙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监管政策措施社会反响好

2020年以来,长沙县开展“三即”改革,实行“证照联办”,确保“开户即开业”,最快2小时可开办企业;创新出台“拿地即开工”审批机制,实现从取得土地成交确认书(划拨决定书)到项目落地建设的无缝衔接,为企业节省3-6个月开发周期。同时,优化“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流程,取消、归并和压缩审批环节,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企业群众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为达到“开户即开业”这一目标,长沙县按下“7310”密码,即企业开办不超过7份材料、3个环节、1个工作日、0收费,解锁企业办事新模式,为“星沙速度”添上新注脚。

为实现“固巢养凤”。近年来,长沙县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全覆盖,构建了“政府主导、市监部门牵头、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目前,全县29个具有行政检查权的单位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全覆盖的县。

2020年,全县实施抽查任务114项,随机抽取2932户检查对象,抽取检查人员704人,检查结果公示率100%。

★亮点五:浏阳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

浏阳积极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政策,探索节地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水平方面,浏阳有力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全面完成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国家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等专项任务。

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为全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同时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土地高效供给,推行“周转用地+标准地+弹性供地”园区用地政策;全面打响批而未供、闲置用地处置攻坚战,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浏阳还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06万亩,创新村民建房耕地占补平衡,出台了《浏阳市进一步加强耕地占用管控工作的通知》,切实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其中,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为代表的立体节地模式、以“腾笼换鸟”为代表的内部挖潜节地模式、以淘汰落后产能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模式、以沙市镇为代表的农村土地整治节地模式、以淮川街道为代表的旧城改造节地模式、以“幸福屋场”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节地模式最为突出。

★亮点六:长沙县在落实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

近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紧紧围绕“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的总体目标,抢抓发展机遇,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高地为重要抓手,一大批以创新为首的新生力量正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园区的建设,助推园区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长沙县、长沙经开区聚焦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了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6个智能平台。去年10月,长沙经开区被授予湖南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2020年,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646.2亿元,增长22.6%。

长沙县、长沙经开区还围绕“4+2+3”产业链(即:4条卓越型产业链+2条战略型产业链+3条成长型产业链)发展新格局,聚焦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链,鼓励生物医学工程、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中南源品干细胞产业园建设,积极申报干细胞产业先行先试区和湖南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积极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各类生物医药产品应用推广。

★亮点七:长沙县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创造典型经验做法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近年来,长沙县提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充分就业强县战略目标,积极做到优先稳就业、全力保民生,努力实现全县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020年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内,组织开展了40余次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向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政策咨询6万人次、就业岗位信息10.5万个;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000人,补贴资金近3000万元。

今年,长沙县启动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进一步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就业信息服务网络,让社区(村)成为就业服务的“前哨”。

长沙县坚持人智驱动,新增高层次人才累计达445人。选调招聘各类人才1300余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在积极落实人才待遇政策方面,累计发放人才补贴资金5200余万元。

在疫情期间,长沙县率先出台有效应对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19条措施,为企业“实力减负”,先后为2500余家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资金1.06亿元,为11000家参保企业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10.43亿余元,覆盖职工达20万余人,极大稳定了就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颐佳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