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山河智能挖掘机正运往世界各地。蒋炼 摄
近日,长沙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近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紧紧围绕“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的总体目标,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抢抓自贸区机遇,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高地为重要抓手,一大批以创新为首的新生力量正不断攻坚克难,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智能推动制造 特色产业创新
行驶于长浏高速公路,经过三一收费站时,北面一栋全玻璃外墙的巨大厂房引人注目。这个“大块头”,就是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三一集团的“灯塔工厂”。
近年来,三一集团借助5G、AI等技术,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建立起了行业领先的灯塔工厂。目前,三一集团启动近30个“灯塔工厂”或智能车间项目建设,已实现近万台生产设备实时互联,在各项关键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无人化、智能化,效率和产能均大幅提升。
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园区的建设,助推园区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长沙县、长沙经开区聚焦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了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6个智能平台。
2020年10月,长沙经开区被授予湖南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在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入驻企业以多种方式推进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探索应用,展现了以“5G+工业互联网”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布局谋篇。
在清晰的战略目标指引下,2020年,长沙县、长沙经开区以“智高点”抢占“制高点”,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646.2亿元,增长22.6%。力争到2025年,全县工程机械产业实现产值2300亿元、长沙经开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跨过3000亿大关。
壮大产业集群 孵化平台创新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今天,国家级的企业孵化器不少,但在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大企业为小微企业搭建双创平台,成了独特的“风景”。
三一众创是三一集团打造的产业孵化平台,拥有孵化场地4.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80余家,累计孵化企业和团队300余家,先后引进和培育了23家高新技术,规上企业6家,知识产权数量达1028件,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
自成立以来,三一众创已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20项荣誉资质。
着眼双创的“大企业”不只有三一,新长海也在长沙经开区建设新长海服务外包基地。目前,基地内已入驻企业260余家,入驻率达9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家,规上企业21家,亿元企业6家,基地产值超25亿元,成为了长沙县首栋税收过亿的单栋楼宇。
抢占产业高地 体制机制创新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近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围绕“两主一特”的产业发展定位,提出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成立了产业发展事务中心,制定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
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持续改善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与金融服务体系,吸引了大量外地、外区企业落户,同时加快并保障了本土企业发展。2020年长沙经开区共计为近400家次企业(个人)提供了含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过桥转贷、风险补偿等资金逾20亿元。
产业的高度决定了城市的高度,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了城市的竞争力。下一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将推动县域经济示范向大都市区经济示范转变,努力实现在全国领先、在全球抢先。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宁霞 苏潇湘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