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定格十个“努力”瞬间,致敬中南劳动者

清晨五点的校道,万籁俱寂,有人却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

深夜十二点的值班室,热闹褪下,有人却还在坚守“最后一班岗”;

照片定格瞬间,却不暂停时间。镜头记录下的一幕幕画面,可能就发生校园每个角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五一劳动节,让我们向校园里的所有劳动者致敬!感谢他们的付出,为我们带来五月炙热的校园!

工业生产线搞科研

4月29日16:00,在铁矿烧结实验室,朱德庆指导学生做烧结试验

“及至中南,频遇贵人……朱德庆先生,器宇轩昂,卓尔不群……”一篇《谢师表》,一段师生情。近日,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2006级钢铁冶金博士刘牡丹的毕业致谢走红网络,文中所提及的朱德庆教授是她要感恩的“贵人”之一。

朱德庆是刘牡丹的班导师,也是帮助她走出寒门困境的恩师。教书育人十余载,朱德庆已带出了一批批成绩优异的博士生、硕士生。

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朱德庆承担了《钢铁冶金设备》《复杂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等多项本硕博课程教学任务。“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如何实现钢铁工业的低碳、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我常带着研究生查资料、做实验,力求攻克长期困扰整个行业的难题。当然,不仅仅要在实验室中做实验,还要将科研成果用到生产中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朱德庆认为研究生要常到生产一线去,与企业的重大需求接轨,为企业乃至整个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每每想到我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就会觉得这一切辛苦与奋斗都是值得的。”谈及自己的工作日常,朱德庆从容而坚定,“学习、工作,都是我的分内之事,我希望带领更多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转化为‘可见’的国家经济。”

每个维修点,都是我们的战场

4月27日15:00,陈柏青戴好防护设备,攀上电线杆,熟练地更换路灯

“好的,我们现在就过去。”深夜十二点,学生打电话说水阀门关不住,陈柏青带上装备,即刻出发。这样的情景常发生,无论何时何地。

陈柏青是中南大学的一位维修工人,常驻校本部维修站点,随时准备接受校园里各项维修工作安排。在维修站点,有许多像陈柏青一样的维修工人,这里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休息的地方。

“我们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班,电话一响就要出发维修。夏天热的时候不敢洗澡,因为出去维修一次又要再洗一次;冬天没有电话也不敢立马休息,因为怕电话一来,在被窝里就起不来了。”维修工人们安守在这里,保障维修电话时刻可接通。“要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师生的难题,紧急的情况一个小时之内就要解决好。”

如今,陈柏青已经在学校工作了六年。“我也是做父母的人,自然知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是有牵挂的,把维修工作做好,给同学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才对得起家长们,我们才能安心。”

每天,从凌晨四点开始


4月26日15:30,校本部里,李叶英在清理校园垃圾

2021年是李叶英来到中南大学从事环卫工作的第七个年头。

早出晚归,是她的工作常态。每天,她需要从校本部大门一直清扫到和平楼,包括沿途的居民住所,但李叶英从不抱怨工作的辛苦,“只要坚守岗位,勤恳工作,即使是环卫工,也可以发光发热,对校园建设也是有价值的。”2020年11月,李叶英因工作认真,被云麓园社区推荐为“文明风尚之星”。

去年五月,李叶英迎来了一项新工作——干湿垃圾分类。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准备,回收居民垃圾,分拣,分类处理,一直到晚上11点,常常是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做环卫虽然辛苦,但它稳住了我的心,我也想自己做的工作可以让校园变得更美、更好。”在李叶英看来,辛苦多一点是值得的,学校给予的关心照顾让她心安,而她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努力的工作让中南校园更美丽一些。

一毫一厘,不容失误

4月28日10:30,李传昶正在为患者做心脏介入手术

清晨六点半的湘雅路,寂静一片,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李传昶医生已经身在医院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忙碌。

早上六点起,晚上十点回,这是李传昶的生活常态。“我家离医院近,有时候晚上病房突发状况,我必须马上赶到。哪怕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也一定脚踏实地地工作奉献,这是我身为一名党员的自我修养。”李传昶话语间很平常。

在同事和患者口中,李传昶是一个“很靠谱”的医生。“我只是不允许自己有失误。”这是李传昶一直坚持的工作态度。

因为不容失误,李传昶坚持背着10多斤重的铅衣做手术,一站就是3-4个小时,哪怕汗流浃背、哪怕饥肠辘辘。有一次,一位患者术后出现ICD风暴而反复放电(电击200次/每晚),李传昶寸步不离他身边,一陪就是一个晚上。

“我的父亲在湘雅医院50病室全体医生、护士、护理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六年来,虽病无大痛苦,虽逝无遗憾……”一位家属在给李传昶的信中这样写道。而这,也是对李传昶三十余年来医务工作的充分肯定。

分秒必争,和死神抢时间

4月28日17:00,在重症监护室,王小开在为病人做检查

“凌晨一点,一位车祸少年被送来湘雅急诊科。患者心脏骤停,需要马上抢救,但这时重症监护室有一个危重病人突发室颤也需要抢救,当时总住院只有我一个,无法分身,我们快速反应,联系了一位上级医生赶来支援,同时抢救。最终,两位患者都成功度过危险期。”在急诊科,这样的情景不是个例,在一次次分秒必争的抢救工作中,湘雅急诊科总住院王小开医生已学会更合理地处理这样的情况。

急诊科,一个和死神抢时间的地方,一份和死神抢时间的工作,王小开却坚定选择。“当对工作日益熟练,有了一定积累,就会有底气直面那些危急未知的病例。”在王小开看来,熟能生巧是急诊科医生必须经历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从容应对,一步步都是经验的积累。

工作四年半来,王小开时常会遇到在外休假到一半被叫回医院的情况,“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使命,不管在干什么,都要谨记自己身为一名医生的职责。”

为师生饮食健康“保驾护航”

4月27日16:30,铁道校区的风味食堂后厨,谢要平照例备餐,正在炒制一道双椒蒜苗牛肉

倒油、撒盐、倒入青红椒炒香、加入清香的蒜苗、放入预先煮软的牛肉片、最后加入香菜点缀……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风味食堂(六食堂)后厨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色配料,厨师长谢要平有条不紊地加料烹调。

很快,一道热腾腾的炒菜出锅,马上被盛在餐盘里端上了食堂柜台。“每天五点左右便陆续有师生来用餐,后厨得抓紧时间。”谢要平顾不上擦去落在眼角的汗水。

每天的晚餐从三点半开始切配材料,五点多开餐,一直供应到晚上七点。备餐工作繁重,需要长期站立,天热时厨房里更加闷热。但对于谢要平来说,能让食堂发展得更好,让学生用餐满意,这些辛苦就是有意义的。

“从2017年入职到现在,食堂的空间增大了、设备增多了,菜品也更丰富了。” 谢要平回忆起六食堂四年来的变化,脸上满是笑意。“我们认真做菜就希望同学和老师们可以吃得放心,吃得舒心,有饱满的精神学习、工作!”

做有温度的儿科护士

4月29日17:00,在湘雅儿科,陈思思在照顾小患者

如果说病房护士是穿梭各个病房间的“小马达”,那儿科护士就是自带笑容发射器的“电动小马达”。“儿童们的哭闹、不被约束,常让护理工作难以进行,但即使这样,作为儿科护士也一定要将护理工作做好、做周到。”陈思思笑着说。

七年的护士工作让陈思思养成了随时微笑的习惯,“医院工作压力大,我们要做的是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学习,争取照顾好孩子们。”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陈思思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三班倒的状态,即使休假也会保持随时待命的状态,努力做到遇见突发情况被通知上班也不慌乱,全力配合调度,尽快到达岗位。

“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让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在陈思思看来,自己的职业价值感爆棚,“我们用心护理每一个孩子,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健健康康出院,就觉得再辛苦也值。”

为高寒动车组“把脉问诊开良方”

年初某冬日凌晨,周伟在某高寒动车组上安装监控监测设备舱进雪问题

去年冬季,往日繁忙的哈大高铁线上由于设备舱内严重的进雪问题,导致某高寒动车组风机故障报警。事件发生后,鉴于团队在高寒抗风沙动车组运营考核跟踪试验积累的丰富经验,高寒车主机厂和铁路局集团公司向中南大学交通院高速列车研究中心求助,周伟带着自己的五个学生来到这个特殊的“实验基地”。

通过现场考察和技术交流,周伟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备舱内的进雪源并对其运动路径进行分析。但高寒动车组的设备舱在层层防护下,像一个密封全包围式的腔体,如果没有“眼见为实”的证据,很难针对性地进行防雪整改。周伟结合之前高寒抗风沙动车组的设备舱风沙监控经验,通过集中光束的光路设计,利用舱内环境与光束亮度的对比,让状如灰尘的雪粒子“现形”,捕捉光束内雪粒子运动轨迹,给设备舱装上“眼睛”来监控捕捉舱内进雪源和进雪路径,为设备舱防雪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前一周,周伟每天带着学生从白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安装设备、组织协调、调试系统,工作结束后,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室外步行40分钟到动车所门口才能打车返回宾馆,凌晨5点迎着启明星进入梦乡。

在周伟看来,这种实车试验虽苦,却更能让学生深入现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为我们为这个项目的付出,以及取得的系列成果,后续设备舱的防雪改造升级追加立项,也交给我们团队在做。”正因团队对待科研项目严谨务实、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给企业、路局留下了中南大学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正面形象,中南人也越来越多地在关乎高速铁路安全的重大科研任务中挑担子。

让孩子们的世界美丽精彩

4月28日17:00,本部幼儿园里,邓诗华为孩子们分发晚餐

“靖靖老师!”童声清脆,笑脸灿烂。在校本部幼儿园的小一班里,邓诗华正为孩子们准备晚餐。孩子们口中的“靖靖老师”正是已经在校本部幼儿园工作了八年的保育员邓诗华。

准备孩子们的饭菜,监督孩子们的作息,协助老师工作,在孩子们玩乐时进行清扫工作或是参与进孩子们的游戏中,这是邓诗华的工作日常,不复杂,但也一点不轻松。八年来,邓诗华对待工作不曾懈怠,“小朋友是需要特殊的护理的,每一位小朋友都要耐心的对待。”

“孩子们开朗的笑容,时不时就来拥抱我的举动,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最开始接触保育员工作是在邓诗华人生的低谷时期,“孩子们给了我很多的安慰和力量,现在我也想给给孩子们最温暖的陪伴,将这份力量传递下去。”

在这儿,学生就是自家孩子

4月27日22:25,校本部3舍的楼栋管理室内,钟芝元在察看楼层间的监控器,确认学生们的安全

四月中旬,中南大学学生宿舍管理中心收到了几封特别的信件——来自同学们亲手书写的感谢信。

“她是贴心长辈,亦是知心朋友。楼里的学生经常因做实验或出差而早出晚归,钟阿姨总是不厌其烦地披衣起身为我们开门送行并叮嘱我们注意安全,直到我们平安回到宿舍才安心睡下。”校本部三舍苏亚在信中写道。信间字字句句,记录的是钟芝元任职宿管近十年来无微不至的工作细节,写下的是同学们对钟芝元的认可。

在校本部三舍住着来自不同学院,横跨本科到博士研究生三个年级的女生,晚上守夜是常有的事情。“她们如果要晚归,我会留一盏小灯,等她们回来之后我再锁门、休息。”钟芝元笑着说。

不只是守夜,清晨六点,钟芝元就要准时打开宿舍门,等学生们去上课后,便逐层清理楼道,并进行查寝工作,了解楼栋学生们的生活状态。

宿管起早贪黑的工作固然辛苦,钟芝元却认为值得:“每次看着娃娃们平安回寝,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有价值。”在钟芝元看来,自己做的都是小事、平凡事,只要学生们满意,自己再苦再累也会干下去,而且一定会干得更好。


来源:中南大学新闻网

作者:陈琪琳 段赛丽 徐靖博 王璐远 陈雯 李格 梁馨月 李濯 苏沛霖

编辑:蒋雨岑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