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株潭机遇

  城铁、地铁、芙蓉南路等完善的交通极大地方便了长株潭三市市民的出行,城南的奥特莱斯商圈成为长沙商业中心之一,更是长株潭融城的一个窗口。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城铁、地铁、芙蓉南路等完善的交通极大地方便了长株潭三市市民的出行,城南的奥特莱斯商圈成为长沙商业中心之一,更是长株潭融城的一个窗口。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东方风来满眼春。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六个着力”为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图景。

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升级版,更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次全面升级。

中部崛起,湖南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中部崛起,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对湖南和长沙,习近平总书记寄予了殷切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三下湖南、两到长沙,先后提出了“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为湖南和长沙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

一系列国家战略相继花落湖南。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扬帆起航,其中长沙片区实施范围占全省自贸区面积的三分之二,成为中部开放的“新地标”、中部崛起的增长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长株潭一体化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赋予重大使命。作为长株潭区域的龙头,长沙责任重大、使命重大。

长沙错过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就错过了一个时代;抓住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就为长沙赢得了未来。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长沙全力当好“领头雁”、建设“示范区”,全市上下抬高坐标、干字当头,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主动舞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助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和中部崛起。

重大战略机遇,正在向长沙走来。

新的发展奇迹,正在长株潭大地书写!

抬高坐标谋划新局

在中国版图上,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犹如一道“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补补钙’,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就是湖南补钙强脊梁、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的新担当。

作为省会,长沙是湖南发展的龙头,以高质量发展支撑湖南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使命重大。

2020年12月10日,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到长沙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长沙在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争当领头雁,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争做示范区,在全省经济发展和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中发挥好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要求长沙不但要做“高地”,还要有几座“高峰”。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要求长沙做到“四个率先”:要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率先,要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上率先,要在促进长株潭一体化上率先,要在推动共同富裕上率先。

长沙同志怎么干?以实干不负厚望,以担当展现作为。

今年2月20日,正月初九,长沙全市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长沙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上紧‘发条’、开足‘马力’,推动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

在“新春第一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要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进一步强化省会担当,进一步抬高发展坐标,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3月31日,吴桂英在株洲湘潭调研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工作时强调,长株潭一体化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着力推进的重大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长株潭一体化迎来了新机遇新发展,承载着新使命新愿景。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抬高坐标、创新实干,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助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和中部崛起。

思想决定出路,格局决定高度。

抢抓发展机遇,就是要抬高发展坐标,瞄准“鳌头”争当一流。

目前,国家中心城市已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居于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位置,承担起国家使命,成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今年,长沙把跻身“国家中心城市”目标明确写入了“十四五”规划草案。

牛年伊始,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一个个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催人奋进,全市干部群众以落实诠释奋斗,以作为体现担当,以实干成就梦想,把大地踩实踩热。

抢抓发展机遇,就是要抬高发展坐标,盘活全局展现担当。

今年以来,长沙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中当好“主攻手”、唱好“三城记”,从市级层面到各区县(市)甚至乡镇、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谋划和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工作。天心区、岳麓区、雨花区、天心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岳麓高新区等争当长株潭一体化“桥头堡”,与株潭频繁互动。主动舞好全省营商环境改革的“龙头”,从长沙拓宽到长株潭,到自贸区长沙、岳阳、郴州片区,为全国、全省营商环境优化贡献长沙力量、长沙经验。

抢抓发展机遇,就是要抬高发展坐标,主动融入全球经济。

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将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最具创新活力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中心;长步道机器视觉光电产业基地项目将打造成全国一流、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光电产业基地;三一中起项目将打造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长沙样板”……

2020年,长沙首倡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聚集强大动能;2021年,长沙遴选出“五个十大”项目,从五大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技术在长沙加速崛起,为“长沙智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夯实基础。

2020年9月24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挂牌,吹响了长沙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号角。半年来,在这片79.98平方公里的“开放测试区”“改革试验田”上,初步提炼制度创新成果43项,8项有望实现全国或全省首创;新设立企业1193家,新引进落地重大项目44个……

敢为人先,才能发展领先;敢闯新路,才能开创新局。

长沙主动融入全球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区域合作,推动地区协同,在百舸争流中勇立潮头、争先进位。

夯实基础做大优势

自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后,有关顶层设计便接连出台。如今,中部六省GDP已占全国20%以上,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六个“着力”:

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六个“着力”,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部重要省份,湖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全省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形成了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拥有袁隆平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知名科学家,全省高铁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前列,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

而长沙以全省5.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湖南3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经济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充分展现了省会担当。

近年来,长沙坚持以22条产业链建设为主抓手,围绕“三智一芯”精准发力,工程机械、食品、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先后迈入千亿级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逐渐释放新优势,全市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和项目达27个,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今年1至2月,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为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蓄力充能。

作为长沙首个千亿产业,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实现了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转身,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上,来自长沙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常年“霸榜”,这样的成绩,全球屈指可数。

三一集团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代表,也是发展的缩影。

三一集团从零起步,依托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转身。2018年,三一集团主动拥抱“互联网+”,依靠互联网优势开创卡车生态新模式,从研发到销售到服务,所有环节均依托互联网进行。2019年,三一集团装备板块终端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长沙首家破千亿企业。

如今,三一集团已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三强。走进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三一集团18号工厂,这是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设备、人员与产品互联互通,将多道生产工序重新整合到18号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平台的数字化集成和智能化决策,并给予VI设计实现科技、人文、使命的融合,使之成为行业的“灯塔工厂”,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大型复杂机械的离散智能制造。

迈入信息时代,“计算力就是生产力”已成为全球共识,算力赋能产业跨越发展已成趋势。

提升算力,芯片是关键。

长沙芯片产业起步较晚,但依靠自主研发,在计算机等领域突破图形处理器芯片、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等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芯片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湘江鲲鹏服务器成功部署多个重点项目,“长沙造”的电池、显示屏、操作系统、主板元器件等陆续填补国内产业空白,“计算湘军”成为推进“中国芯”的中坚力量。

自动驾驶出租车、智慧公交线路等“智慧”尖端产品照进现实,300余家智能网联产业重点企业集聚长沙,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让长沙从产业的参与者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长沙站在风口之上迎风领跑。

产业兴,则实体兴;实体强,则长沙强。

2008年,长沙GDP为3000.98亿元,在全国居第22位。2017年,长沙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跻身GDP万亿俱乐部。2020年,长沙GDP突破1.2万亿元。

在全国城市竞争中,长沙经济不断加速跨越,“长沙速度”备受关注!

奋进长沙,浩浩前行。

开放,长沙不甘人后。

2020年,长沙机场改扩建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启动,改扩建后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6000万人次。被命名为“长沙之星”的T3航站楼,将成为促进长沙对外开放的“明日之星”。

密切与全球往来,长沙不断开拓国际航空货运通道。2020年,长沙黄花机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7.54万吨,同比增加48.7%,新开长沙至列日、香港、莫斯科、洛杉矶、纽约、大阪等6条国际(地区)全货运航线(跨境电商专线3条),复飞芝加哥(哈利法克斯)、胡志明/达卡、马尼拉3条国际货运航线,全年稳定飞行8条定期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排名前三的欧盟、东盟、美国三大重要贸易体的空中布局。

3月31日上午,长沙国际铁路港内火车鸣笛声响,湖南首趟东盟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发车。这趟全新的东盟班列41节列车满载82个标准集装箱,将途经广西凭祥铁路口岸,预计7天后抵达越南河内。3个月试运营后,东盟班列将逐步实现每周1班常态化开行。

中欧班列(长沙)是长沙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经过近七年的探索发展,中欧班列(长沙)已实现常态化品牌化运营,成为全国开行市场化程度最高、成本最低、增长最快、反响最好的班列之一。

长沙登高望远,看到整个世界,也让整个世界看到。

在“一带一路”沿线,阿治曼中国城、湖南尔康(柬埔寨)农产品加工园、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等海外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长沙企业以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凸显“长沙力量”。

大众、博世、沃尔玛、壳牌等世界500强企业,宜家、九龙仓等战略投资者,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越来越多巨擘企业将区域总部甚至中国总部设在长沙。

企业如鱼,环境似水。

连续2年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夜经济案例入选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被公开推荐,2020年营商环境在全国位列第9位、中部第一……近年来,长沙在改革中一路披荆斩棘,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长沙共有市场主体超120万户,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不仅如此,长沙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天大的事”来抓,落实发展要处处见“人”的理念。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搞土地财政,一手抓楼市调控政策的连续稳定,一手抓保障住房的扩大供给,房地产市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明增长,着力建设更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美丽舒适宜居现代化大都市。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推进优质教育均等化,长沙市的基础教育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立健全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为统领的就业政策扶持体系,率先全国建立农村行政村人社服务平台,就业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就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厚植“生态绿”, 留住“长沙蓝”,守护“湘江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靓度不断提升,“蓝天碧水”成为长沙的生态底色。

……

正因如此,长沙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各地年轻人心驰神往、争先前来打卡的网红城市。从2015年至2019年,长沙连续4年每年的人口净流入超过20万。2020年底,长沙常住人口增加到880万,一年净增人口近41万。

长沙,正在成为宜居宜业乐土、吸引人才高地。

创新实干踩热大地

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长沙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唯有创新实干,才能赢得未来。

春分已过,春意浓。

时下,踏着春的节拍,长沙奏响一曲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华美乐章。

2月20日,在长沙新春第一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总投资317.36亿元的71个重大项目按下“启动键”,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当好“三高四新”领头雁,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

今年以来,长沙已先后组织开展4轮、共计23场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推动450余个重大项目开竣工。

总投资10亿元以上、占地面积约400亩的中国商飞长沙大飞机产业及研发基地项目便是其中一员。作为国家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该项目是长沙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大项目。

“长沙有着良好的产业链基础、政策支持以及人才智库优势,政府也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决心在此扎根。”中国商飞公司专家丁伟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创新、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可助力长沙实现国家大科学装置从无到有的关键性突破。

机遇总是偏爱奋斗者、创新者,一座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

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是长沙作为省会城市的新担当和新使命。

产业项目建设是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动力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也是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先手棋。

在产业项目建设主战场上,长沙各区县(市)、园区、部门不负春光,大家抱着把星城大地踩实踩热的决心和毅力,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工程车、装载机穿梭,工人们挥汗如雨,位于长沙高新区的湖南三安半导体项目现场,数百名工人正冲刺项目二季度首批厂房点亮试投产目标,为长沙打造一条第三代半导体完整产业链条。

“园区因项目而立,大抓项目建设,永远是我们的头等大事、首要功课。”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年说,大抓项目建设是贯彻省市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实现“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的关键举措。

在望城经开区,总投资52亿元的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城制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仓一园一镇”构建的5G产业生态圈,将精准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会面临很多难关和硬仗,我们将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担当前行。”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剀的话语掷地有声。

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就是要时刻以项目为王、项目为先。

创新实干,看服务。长沙秉承市领导挂帅、市发改委统筹调度、责任单位对口帮扶、市发改委干部联系服务、市重点项目中心跟踪落实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五位一体”重大项目建设帮扶机制,给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

创新实干,看效率。长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增“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96项,100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扎根长沙、深耕长沙。

创新实干,看行动。长沙通过高位推进、高频调度、高压督导等措施,促进产业项目的签约履约、开工落地和竣工达产,按下项目的“快进键”,形成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就是要深耕智能制造,在产业链上下功夫。

创新实干的春风吹进厂房车间。

走进泰嘉新材料工厂,车间灯火通明,设备马力全开,一根根带锯条“摩肩接踵”、顺利下线。泰嘉新材料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企业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交付能力同比提升40%。

机加、冲压、焊接……位于雨花经开区的晓光模具数控车间,工人正在高效地工作着。“撸起袖子加油干!”晓光科技董事长朱晓永说,企业立志打造成行业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力争未来3年实现产值80亿元。

纵观全市,像泰嘉新材料与晓光模具这样的企业并非个案。

1至2月,全市百户重点企业中,84家产值呈现正增长,其中铁建重工、中联履带吊、圣湘生物等16家企业产值增速实现翻番;三一集团、蓝思科技、山河智能等43家企业产值增速超过50%。

企业发展状态如何?用电量最能说明问题。

今年前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21.3亿千瓦时,增长2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量20.3亿千瓦时,增长56.8%。

沐浴着创新实干的春风,长沙工业经济跑出“微笑曲线”。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长沙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入规企业4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9家,占全省新入规企业数的40.9%。

“1至2月,全市工业经济延续快速恢复势头,为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蓄力充能。”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工业经济在起跑冲刺的同时,还在不断积蓄发展的后劲,让长沙工业冲得更快,跑得更远。

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就是要坚持科技引领,创新至上。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紧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长沙快速行动。

今年长沙围绕核心领域关键技术、重点领域和军地科技等领域,积极对接22条产业链,抓住“卡脖子”“断链点”,以点带面深入开展攻关行动,重点推进十大技术攻关项目。

由东映碳材、湖南大学实施的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便是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之一,将主要解决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材料“卡脖子”问题。

“项目已建成年产20吨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产品得到了小批量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东映碳材副总经理廖超前说。

核心技术攻坚,意味着要攻坚克难、抢关夺隘,没有创新实干,不可能取得成功。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就是要提升格局,拔高坐标,站在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合作的角度来推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表示,长沙将始终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一流,向最好看齐、与最强比拼,强化创新实干,不断提升城市创新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提高湖南在全国发展版图中的地位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放崛起。

不临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长沙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离不开创新实干。

3月30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人才政策发布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

对新引进的海内外高精尖人才和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经评审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补贴、200平方米标准全额购房补贴;对新引进在片区工作的海外人才,最高给予10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6万元购房补贴……10大方面45条实实在在的举措,体现长沙满满的诚意。

上汽大众新能源车生产项目、非洲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瑞康医药湖南总部基地……25个极具创新性的项目,为长沙打造开放高地集聚动能。

无独有偶,长沙外贸数据也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2021年以来,长沙引进外资企业40家,同比增长81.8%。1至2月,长沙实际利用外资2.87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占全省总量的83.4%。

招商引资方面,1至2月,全市新引进投资过2亿元的产业链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73.5亿元。中信集团种业硅谷商业中心、国家电网思极科技湖南总部、中车集团中车智行等“三类500强”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

“今年,长沙将更加注重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以便更直接地体现对外开放水平。”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

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招商引资的“用心”、自贸片区建设的“雄心”,成为吸引新老朋友投资的“信心”。

星城大地,凭借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收益前景,正成为世界500强、知名跨国企业青睐的中部地区投资“新高地”。

……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实干,持之以恒,长沙必将谱写新时代的春天故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陈焕明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