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县域经济百强 跻身全国第9、“A+优等”的背后

1.jpg

浏阳河城区段。   彭红霞 摄

1.jpg

浏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将打造极具浏阳特色的文化名片。  彭红霞 摄

1.jpg

小河乡乌石村村民在漂亮的油画下休闲。彭红霞 摄

1.jpg

天地恒一智慧工厂建设项目位于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总投资5.1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年销售额39亿元,可新增税收4000万元,带动就业100人。张迪 摄

1.jpg

韵达湖南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项目位于浏阳经开区(高新区),计划总投资10亿元,项目目前已竣工投产。预计年均营业收入过2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带动就业2000人。张迪 摄

1.jpg

总投资320亿元的长沙惠科项目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计划于2021年2月投产。张迪 摄

12月16日,全国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发布了《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晓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等监测评价结果。

榜单显示,湖南省浏阳市实现高位再进位,位列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第9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11位,两项排名均比去年再前进1位。同时,浏阳7项指标均获“A”级以上,与长沙县、义乌市等一道成为前十强中不“偏科”的县市。此外,浏阳县域发展质量基本指数为89.08,位列榜单第1,获评全国县域发展质量基本指数A+优等级县市。

今年的监测评价以“高质量发展与转型跨越期监测评价新探索”为主题,注重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高质量全面发展,鼓励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幸福县域。

细看榜单,浏阳整体继续保持中部地区的优势领先地位。其中,经济增长率为A+,是榜单前60名中该指标的唯一一个A+;财政收入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均为A++,为最高级别,意味着增速达到全国平均增速2倍以上;县域相对民富指数、县域相对天蓝指数均为A+;居民收入增长率、消费增长率为A。

百强竞争犹如高手论剑,高峰登顶,拼的是综合实力,比的是优势特长,竞的是发展潜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三期叠加”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宏观背景下,浏阳得以百强县中高位再进位,跻身全国第9,这不仅是对浏阳县域经济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浏阳奋力担当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县域排头兵的生动注脚。

关键词:高质量

高举高质量发展大旗

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竞强争优”。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浏阳决策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一处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一幢幢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正成为浏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12月8日,浏阳市举行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由200余人组成的观摩团实地观摩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在当天观摩的重点项目中,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20亿元的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其主厂房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水立方”,建成后将改写湖南“缺芯少屏”的历史;总投资10亿元的蓝思新材项目,建设电子产品辅助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20亿元,将成为助推浏阳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大引擎;泰科天润碳化硅芯片项目建设年产6万片6英寸碳化硅功率芯片量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国产功率半导体的自主可控,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也有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项目:按照三甲医院进行规划建设的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极大改善了医院的就医环境,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充满文艺气息、高科技感的浏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还获评浏阳“十大文旅网红打卡地”;总投资达59.07亿元的椒花水库工程,是湖南省今年以来开工建设的第二座大型水利项目,将有效解决受水区40多万居民和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的用水安全问题。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浏阳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推动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撑起浏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我们将在更高起点深化创新开放、在更广领域集聚资源要素、在更高层次承接重大项目,主动把浏阳放在更大的坐标系去考量和规划,抢占县域发展先机,为浏阳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表示,浏阳将持续优化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努力实现高质量的供给、需求、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循环。同时,在向中高端结构增长的转变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努力担当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县域排头兵。

关键词:优环境

擦亮营商福地金字招牌

迎来“百鸟来巢”“千商入浏”

在中郡研究所发布的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榜单中,“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着重看经济数据,在“投资增长率”方面,浏阳的评价指标为“A++”(指全国2倍增速以上,为最高等级),这背后是浏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3年前,浏阳开全省先河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如今已升级为3.0版本的“一件事一次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浏阳推出15项应对疫情助力企业发展措施,减免租金、社保及相关税费10.44亿元。创新实施“三集”审批机制,在浏阳市民之家设立集中审批服务区,按照“集中办公、集合查验、集成审批”原则,以战时状态帮助项目快投资、快动工、快投产,跑出了项目审批“加速度”……

今年3月,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效、确保重大项目如期开工投产,浏阳针对以往出现的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的弊病,决定“刀刃向内”进行审批流程再造。

长沙惠科项目是“三集”审批机制首批受益者。按照常规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需要12个工作日,但最终仅用4个工作日就顺利办好。这也使得惠科主体封顶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20多天。

今年9月,浏阳市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中心成立,标志着“三集”审批机制从“战时”机制转化为常态化机制。

11月26日,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智库举办的2020智慧中国年会上,浏阳市推选的“三集”审批长效机制获评第三届(2020)中国营商环境特色评选50强创新案例奖。同时,继去年荣获营商环境创新力奖后,浏阳市人民政府又荣获营商环境进步奖,全国仅七个地方获该奖项。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近年来,浏阳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大胆改革创新,着眼“三化六最”,贯彻“五个彻底”,努力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浏阳实践,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让浏阳吸纳投资的能力不断增强,“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了“百鸟来巢”“千商入浏”的良好态势。今年1-11月,浏阳新引进项目183个,计划投资总额470.96亿元。在新引进的项目中,计划投资100亿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20个;“3类500强”项目4个,同比增加3个。

“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强更优的举措,加快打造最优质、最精准的市场环境,最高效、最快捷的政务环境,更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更包容、普惠、担当、廉洁的人文环境,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进一步擦亮‘营商福地看浏阳’金字招牌。”浏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党组书记杨辉话语铿锵。

关键词:可持续

突出可持续发展

将绿水青山守护成金山银山

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有损于后代人满足需要。在中郡研究所新鲜出炉的《报告》中,“县域相对天蓝指数”便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笔者认真查阅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榜单,发现排名前十的县(市)中,仅有福建晋江市、湖南浏阳市及浙江义乌市在该项指标上获得了A+等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更要注重县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浏阳始终着眼于“蓝天碧水、生态发展”,纵深推进三大攻坚战,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3%,三大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浏阳河入选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名单、出境断面水质均值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的庄严承诺成功兑现。

成绩的取得,A+等级的背后,离不开浏阳市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以碧水保卫战为例,2017年4月,浏阳在长沙地区率先实施河长制,打响了一场以浏阳河保护和治理作为突破口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浏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调度下,环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多个部门和沿线乡镇(街道)通力配合,齐抓共管,让浏阳河干流Ⅱ类水质综合达标率从2017年的8%,提升到2018年的25%,再到2019年的100%,实现了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的目标。

打好蓝天保卫战,浏阳更是丝毫不放松。通过落实相关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科学研判、务实举措,在监管、控尘、控排等方面持续发力,浏阳的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的90.6%,2018年的94.2%,提升到2019年的95.3%,生态环境“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透露,截至今年12月15日,浏阳市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50天,优良天数累计350天,优良率为100%,与上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6天,优良率上升4.7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浏阳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摆到突出的位置,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传播环保理念,引导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今年4月,在国家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的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中,浏阳市环境监察大队获评“表现突出集体”,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得表彰的集体;9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四严四基”制度创新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浏阳作典型发言;12月,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名单公布,全国共有20个县(市、区)入选,浏阳榜上有名……

一流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浏阳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

关键词: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筑牢幸福根基提升幸福指数

“以人民为中心”是本次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的重要体现。在“县域发展”评价体系中,“县域相对民富指数”是着重突出的指标,浏阳此项指标同样获得了“A+”等级评价。

“民富”,不仅要让老百姓有收入,同时也是增强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直观体现。2019年,浏阳聚焦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00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253元,获评“湖南省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县(市)”,同时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医疗等民生重点方面不断完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稳住老百姓的“饭碗”,才能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在每年开展多场次、多类型招聘会,为企业和人才搭建桥梁的基础上,浏阳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广度,打好稳岗促就业“组合拳”。截至今年11月初,浏阳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399个,培训总人数达到18828人次。

而在疫情之下,今年浏阳社会资本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市场主体数量持续攀升,创新创业红利不断释放。1-11月份,全市新增商事主体17059户,实现两位数增长,有力支撑了就业形势稳定和经济发展。稳岗就业的春风,正持续在浏阳大地吹拂。

稳岗就业才能有效刺激消费、释放需求。据统计部门统计,2019年浏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7.2亿元,同比增长11%。今年以来,在前期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同时,浏阳进一步加快惠企帮扶政策落实进度,先后组织举办长沙市汽车消费节暨第二十二届浏阳车展、淮川首届国潮美食文化节等消费节会,大力推动“三间”经济发展,全面提振市场消费信心。

作为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要一环,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显然也是大众关注的热点。

在医疗改革方面,浏阳始终关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不断加强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019年浏阳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并获评国务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医疗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教育水平提升上,2019年,浏阳全面建成中小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6所,创建省标准化学校41所,新增学位11340个,消除大班额148个,高考质量评价蝉联长望浏宁四县(区、市)“十二连冠”。

城市基础建设不断提质,美丽乡村遍地开花,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风景怡人。如今,生活在浏阳,工作在浏阳,获得感、幸福感总是如影随形,让人们禁不住爱上这方美丽的沃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林湘国 胡吉星 罗晓芳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