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静慎之变——来自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的调查报告

  如今的静慎村乡村环境优美、村民宜居宜业,斩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等众多荣誉。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如今的静慎村乡村环境优美、村民宜居宜业,斩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等众多荣誉。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最北端。过去这里环境脏乱、经济落后、村情民意复杂,是有名的“落后村”;如今这里乡村环境优美、村民宜居宜业,斩获了全国文明村等众多荣誉。

蝶变的背后有什么秘诀?近日,记者驱车前往静慎村走家串户探访。一到村便见宽敞平坦的柏油路边绿树林立,彷佛是路旁金色稻田的守护者;整洁的乡村民居不时闪现在路两旁,广场楼阁、小桥流水成为装扮村落的点睛之笔,更让访客好奇的是一路相随的乡贤头像灯箱,还有众多刻满了密密麻麻名字和捐款金额的乡贤榜……

环境之变

从“脏乱差”到美丽公园

乡贤文化公园是村里最著名的景点了。这里小桥流水、亭台阁楼,成为众农舍中别具一格的建筑标识,宽阔的乡贤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在晒着太阳、聊着丰收的喜悦。

十余年前,“脏乱差”是这个闭塞乡村的代名词,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破旧不堪。如今,这里环境宜人、交通便利,成了湖南省美丽乡村的代表。

完善基础设施,出行便利了。从前的静慎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自来水,如今则可谓交通发达、环境宜人。目前该村已经修好到组公路66.7公里,提质改造村级自行车游道40多公里,村级公路白改黑近50公里,安装节能路灯1000余盏,打造景观山塘30余口等。新增变压器4台500千瓦,新架农电线路10千米,电力设施全面完善,移动网络全覆盖,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条件成熟。建设村级自来水厂,自来水已经送到了各家各户,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用水全面保障。探索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取得成效,通过集中居住区给农民带来了水、电、气、路、通信、治污、医疗、教育、休闲、文化等18项便利,改变了农村土地资源粗放使用和农民分散居住的格局。

建设文化活动阵地,群众生活丰富了。刚刚完工的慎家桥美丽屋场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都在慎家桥组,周边村民正在这里悠闲散步,对家门口的变化赞不绝口。这是继油布冲乡贤文化公园之后,该村新增的一处重要的村民文化活动阵地。此外,该村还新打造了集镇群众文化广场、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星农业公园等群众文体活动阵地多处。

开展农村“五治”,环境改善了。毛家塘组村民钟艳辉在庭院里精心照料着两三百盆大大小小的植物,她的爱好也感染了周围村民,从她家花盆分出去的枝枝丫丫在不少村民家里扎了根。这里全面打造“美丽庭院”,组织开展“让庭院、让村庄美起来”活动,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打造“美丽庭院”1000多户。同时以农村“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治风”等为着力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家家户户实现了有菜园、有花园、有鱼塘的“三有”面貌,实现无荒田、无荒山、无白色垃圾的“三无”目标,呈现出“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风文明身心美”的良好格局。

产业之变

从田地荒废到满地生机勃勃

静慎村村部门口高高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既是村部的口号,也是村民们的座右铭。看到这句话,记者似乎找到了静慎蝶变的根源所在。

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

天气晴朗,返乡创业者姚鹏飞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自己承包的稻田里疾驰。伴随着轰隆隆的机鸣声,沉甸甸的稻穗被收集了起来,收割机所过之处留下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稻草茬,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承包了700多亩地,趁着天气好加工。”1990年出生的姚鹏飞几年前回到村里,从事优质稻种植。原本不被人看好的产业,在姚鹏飞手上越做越大,他采取机械化耕种的方式,采购了翻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等,700多亩地一个人搞定。

“去年赚了百万元,加上贷款,我引进了加工设备、建起了加工厂。”加工厂房内,姚鹏飞踌躇满志,他今年注册了“新乡贤”大米品牌,开始了产业品牌化的道路。姚鹏飞不仅自己致富了,还长期聘请了姚国富、姚光祥两位贫困户,为他们带去年均五六万元的收入。

“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模式形成——

一垄垄红薯如同铺满田间的绿色絮被。几位民工在薯土中劳作,或清理土块中的杂草,或打理茂盛的薯藤。这里是静慎生态红薯生产企业“薯夫妻”的种植地,也是静慎村产业扶贫的重要基地。

“如果您想将红薯送到我这里来加工,我来收购,价格比外面市场高20%;如果您想让我帮您销售红薯粉,价格不低于市场!”在“薯夫妻”创鸿农业有限公司里,负责人文莎对前来打听今年红薯粉销售情况的贫困户说。文莎和丈夫姚栋放弃外地的高薪回乡创业,成立合作社,注册“薯夫妻”品牌,发展红薯种植,实施产业扶贫,为困难群众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

“我们鼓励合作社与贫困户无缝对接,推进品牌农产品生产,让贫困户在合作社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务工,产品交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保价收购。”杜家冲组精准扶贫户余文雄在村党总支书记姚罗华的帮助下,流转了10多亩水田和山土,种植了生态红薯,第一年余文雄家就挣了5万多元。去年,余文雄家种植红薯加工红薯粉收入近10万元,彻底实现了脱贫。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静慎村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薯夫妻”“东城生态椒”“雪峰油茶”“隆品香米业”等地方特色品牌,年产达千万元,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静慎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90%以上的家庭有存款,80%以上的家庭有小汽车。

“让更多人来到静慎村感受不一样的乡愁,体会原汁原味的农家味道。”这是姚罗华对未来的憧憬。目前正在打造乡贤文化园、舜文化园、文星红色文化园等村级乡村旅游线路,扶持乡贤饭庄、静慎柴火饭庄等特色农家乐,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乡风之变

“九贤”治村治出全国文明村

看得见的村居环境变好了,看不见的民风更是焕然一新。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静慎村成功探索出了“九贤”治村模式。

团结干事的班子带头引领——

姚罗华原本在外经商,生意蒸蒸日上,买了新房,开上了当时还罕见的私人小车,2008年他带着车子回到村里,许下承诺:不要任何报酬为村里干10年,为村里做好两件事:一是民风要变好,二是要带领大家致富。这一干就是12年,在他带领下,支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村干部带头践行乡贤精神,以身作则,在全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乡贤、崇尚乡贤、乐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人人争当乡贤——

美丽的乡贤广场曾经是一片荒地。2015年,在静慎村油铺冲组的新湾子屋场里,村民们开了个小会,姚文彬、萧建军等村民争先恐后表态,轻松定下了建设方案。“现在腰包鼓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高了。我建议,在塘坡里建一个农民文化广场。”“要得,我出50000元。”“修油铺冲水塘,我出3000元。”“修顺水冲公路,我带挖机来。”……如今村里的路边、广场边竖立着一张张乡贤榜,见证着村里的巨变。

“组上修路,我捐10000元。”李公桥组村民杨定宇说;“美丽乡村建设是好事,我捐8000元,有什么事情需要我,随喊随到!”毛家塘组余雄辉说;“村上搞绿化,树苗子钱我出20000元”,集镇居民姚炎喜说……而今,静慎村又筹资六百余万元建好了村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慎家桥美丽屋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过程,一条新拓宽提质的村级道路将民居与屋场连接了起来。

文明新风永不停歇——

“垃圾干湿分类要积极参与,认真搞好!”“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护。”77岁的村民蒋六娥主动担当起宣传垃圾分类的任务,带领静慎村“六老”宣讲团的成员,走村串户,到组到屋场进行宣传。

东城中学原校长姚望新,给村上工作出谋划策,挖掘弘扬静慎乡贤文化,为乡贤广场作赋撰联,给群众讲廉政新风,并将静慎乡贤文化融入中学乡土文化教程,有效提升了静慎乡贤文化的影响力……

千余村民组成了乡贤理事会——

“新乡贤”成了静慎村党总支领导下的一个重要群体。在静慎村,只要能量正、家风好、求上进就能加入新乡贤理事会,在此情况下,全村形成了一批父子乡贤、兄弟乡贤、夫妻乡贤,有的甚至一家人都成了静慎的新乡贤,乡贤理事会“兵强马壮”,发展到了1600多人。新乡贤理事会在支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组建了党员之家、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等9个村级社会组织,深入推行“九贤”治村,在扶贫帮困、环境卫生整治、道路清障、垃圾分类和移风易俗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静慎村第一党支部书记李鹏说,在静慎村的党建引领“九贤”治村实践中,制定了切合静慎村实际的乡贤标准和工作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进退机制等,使全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